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政经1号︱全国首个被批复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释放了哪些信号?

2023-08-06 17:00

8月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批复。

规划是江苏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也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据央视网报道,这是中央部署空间规划改革以来,我国首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

图源:中国政府网

这份批复对于江苏有着怎样的意义?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多规合一”后获批的首个省域国土空间规划

过去,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针对“发展中的阵痛”,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换句话说,“多规合一”就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统筹起来进行通盘考虑,规避因为规划体系破碎带来的弊端,提升管理治理效率,避免“无用功”“重复功”。

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江苏跟进落实,发布了《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版。

如今,这一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也是全国首个被批复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这对江苏意味着什么?南京大学规划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邓骥中认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批复具有重大意义。“按照改革要求,经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率先批复意味着率先使用;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江苏的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审核报批工作也将走在全国前列。”

就在8月1日下午,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召开。会上研究推进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审议了部分设区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走向深处、走向实处。

“随着各级规划的批复,将有效支撑江苏的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江苏将率先得到更有力的国土空间要素保障,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邓骥中表示,“这些既表明江苏对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视且工作抓得实,又说明了我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水平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跨域一体,制度创新、同城化发展有了“试验田”

落日倒映在元荡湖湖面,元荡桥如一条绸缎静落湖上,上海和苏州两地居民正在桥上漫步、骑行,欣赏美景。

共赏一片湖,同行一条桥,让“跨界无感”成为现实。过去,这里2/3归江苏管,1/3归上海管。在于行政归属不同,元荡湖的水污染治理存在一方治理、一方不治理,或者一方治理标准高、一方标准低等诸多问题,水质常年停留在劣Ⅴ类。像这样的行政藩篱横亘于长三角的交界处,各省市区往往“各扫门前雪”,分是满天星,聚却成了一盘沙。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公布,元荡湖污染治理告别了无人管的尴尬处境,水质已经提前达到2025年水质功能目标。这正体现了国土空间规划中强调的“生态优先”理念。

这与批复中提到的“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陆海统筹联动,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不谋而合。

今年5月24日,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2021-2035年)》发布,一体化特征更加凸显。

离元荡桥不远,沪苏浙交界处的青浦区金泽镇上,示范区水乡客厅标志性建筑——方厅水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水乡客厅35.8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样板间”。

不管是江苏或是上海,都是长三角人。《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稿中就提出,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沪苏(州)同城化发展,加强苏锡常、杭嘉湖地区的空间协同,促进苏州与南通、泰州跨江融合发展。

实际上,苏州也是这么做的。今年6月,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上海与苏州之间开启地铁同城时代。伴随着双城轨交的发展,城市间人员流动、信息交流、产业流通将大幅提升。作为一种更为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同城化将为沪苏合作模式深化发展提供新动能,进一步促进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严守底线与安全,“三区三线”筑牢发展空间基础

批复中提到,到2035年,江苏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7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344万亩。

江苏一直十分重视耕地保护。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曾在《群众》撰文表示,按照国家部署要求,江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根据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省、市、县级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格开展对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以徐州为例,在“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徐州科学划定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城镇发展用地范围,做到三大空间不交叉、不重叠、不矛盾。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近5000平方公里,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更“优”了;划定生态红线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将原先已丧失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出,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等区域划进,全市生态保护空间范围更“准”了。

2021年6月,泰兴市出台《关于做好2021—2023年度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土地整治工作目标。2022年,通过实施占补平衡项目,泰兴新增耕地252亩,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303亩。

去年10月,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数据更新工作。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矢量数据全部上图落位,这一个个细小精微的数据,背后是将相关工作做到极致的决心和重视,结合江苏国土空间规划的率先报批也意味着江苏率先开启从编制到实施、监督的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构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空间格局的重要支撑。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毛蕴劼

审核:高新


176

8月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批复。

规划是江苏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也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据央视网报道,这是中央部署空间规划改革以来,我国首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

图源:中国政府网

这份批复对于江苏有着怎样的意义?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多规合一”后获批的首个省域国土空间规划

过去,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针对“发展中的阵痛”,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换句话说,“多规合一”就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统筹起来进行通盘考虑,规避因为规划体系破碎带来的弊端,提升管理治理效率,避免“无用功”“重复功”。

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江苏跟进落实,发布了《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版。

如今,这一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也是全国首个被批复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这对江苏意味着什么?南京大学规划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邓骥中认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批复具有重大意义。“按照改革要求,经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率先批复意味着率先使用;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江苏的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审核报批工作也将走在全国前列。”

就在8月1日下午,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召开。会上研究推进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审议了部分设区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走向深处、走向实处。

“随着各级规划的批复,将有效支撑江苏的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江苏将率先得到更有力的国土空间要素保障,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邓骥中表示,“这些既表明江苏对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视且工作抓得实,又说明了我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水平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跨域一体,制度创新、同城化发展有了“试验田”

落日倒映在元荡湖湖面,元荡桥如一条绸缎静落湖上,上海和苏州两地居民正在桥上漫步、骑行,欣赏美景。

共赏一片湖,同行一条桥,让“跨界无感”成为现实。过去,这里2/3归江苏管,1/3归上海管。在于行政归属不同,元荡湖的水污染治理存在一方治理、一方不治理,或者一方治理标准高、一方标准低等诸多问题,水质常年停留在劣Ⅴ类。像这样的行政藩篱横亘于长三角的交界处,各省市区往往“各扫门前雪”,分是满天星,聚却成了一盘沙。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公布,元荡湖污染治理告别了无人管的尴尬处境,水质已经提前达到2025年水质功能目标。这正体现了国土空间规划中强调的“生态优先”理念。

这与批复中提到的“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陆海统筹联动,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不谋而合。

今年5月24日,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2021-2035年)》发布,一体化特征更加凸显。

离元荡桥不远,沪苏浙交界处的青浦区金泽镇上,示范区水乡客厅标志性建筑——方厅水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水乡客厅35.8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样板间”。

不管是江苏或是上海,都是长三角人。《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稿中就提出,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沪苏(州)同城化发展,加强苏锡常、杭嘉湖地区的空间协同,促进苏州与南通、泰州跨江融合发展。

实际上,苏州也是这么做的。今年6月,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上海与苏州之间开启地铁同城时代。伴随着双城轨交的发展,城市间人员流动、信息交流、产业流通将大幅提升。作为一种更为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同城化将为沪苏合作模式深化发展提供新动能,进一步促进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严守底线与安全,“三区三线”筑牢发展空间基础

批复中提到,到2035年,江苏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7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344万亩。

江苏一直十分重视耕地保护。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曾在《群众》撰文表示,按照国家部署要求,江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根据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省、市、县级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格开展对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以徐州为例,在“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徐州科学划定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城镇发展用地范围,做到三大空间不交叉、不重叠、不矛盾。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近5000平方公里,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更“优”了;划定生态红线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将原先已丧失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出,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等区域划进,全市生态保护空间范围更“准”了。

2021年6月,泰兴市出台《关于做好2021—2023年度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土地整治工作目标。2022年,通过实施占补平衡项目,泰兴新增耕地252亩,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303亩。

去年10月,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数据更新工作。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矢量数据全部上图落位,这一个个细小精微的数据,背后是将相关工作做到极致的决心和重视,结合江苏国土空间规划的率先报批也意味着江苏率先开启从编制到实施、监督的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构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空间格局的重要支撑。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毛蕴劼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