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到
京杭大运河自南逶迤而来,脉脉一线引入长江,再一路向北入京。千百年来,镇江据此十字黄金水道,成为重要的水陆要津,涵养着江南古城独有的羁旅意象。所谓“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江海衔拥之地,东西南北之交,聚散离合之际,进退去留之事,都将为途经镇江的文人士子平添无限的心潮起伏意难平。明朝文史大家王世贞,就是其中一位。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朝中后期文学复古运动的旗手、文坛盟主。他一生亲历严嵩得势与失势,父亲死于严党之手,南来北往经受无数变故曲折,对于京杭大运河和镇江这个“十字路口”,有着更多难以言说的体验。
年近天命之时,王世贞曾言:“吾家太仓去神都,为水道三千七百里,自吾过舞象而还往者十二,而水居其八。”其中,“舞象”是成童之年,这个说法指其17岁首次北行之事。而“水居其八”仅指循水路经镇赴京而言,如加上经镇赴其他城市,则驻留这个“十字路口”次数更多。屈指盘算,值得一书者至少六次。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冬天。时年21岁的王世贞,冬季出发赴京,参加第二年春天会试。船到镇江后,王世贞作诗留念:“金陵望中山抹烟,铁瓮城头浪拍天。居人尽说风波恶,江口何时不放船。”自江南运河行来,一路风平浪静、野阔天空,到镇江突见水面宽广、波涛翻涌,心头自是起伏不定。实际上,这是王世贞二番应考。两年多前他落第归乡,一度肆意诗酒,貌似自暴自弃的模样。父亲王忬免不了一番语重心长,王世贞才“俯首故业”继续备考,为此行打下基础。好在三四个月后,王世贞即以第八十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且在京城文名立显。
隆庆元年(1567 年)正月。时年王世贞42岁,距离会试高中已经过去二十多年。这二十年来,对王氏家族而言,堪称惊涛骇浪、物是人非。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王世贞和李攀龙一起广泛交游、力倡文学复古,成为“后七子”中坚,崭露文盟领袖头角。他京内京外奔忙,治刑统兵有方,留下政声响亮。而在著名谏臣杨继盛挑战严嵩时,他拒绝严党拉拢,杨继盛遇难后,王世贞之父王忬也遭严党弹劾落狱、最终问斩于市。王忬遇难后,王世贞自认“罪人”,痛心隐居太仓六年。直到嘉靖皇帝去世,隆庆元年正月,王世贞途经镇江,目的便是进京向新帝申冤。他留镇数日并写下《重登金山作》两首,其中不乏低沉之言,如“凭陵不尽千秋语,辽落长悲六代才”,但严冬之际他也有爽朗向阳之语,如“春山春望郁葱哉,矫首扶桑黛色开”。而“振衣还上妙高台”一句,分明想将六年郁结一扫而开,对赴京之行颇有期待。王世贞此行诗中,还有“屈指旧游君莫哂,十年吾岂愧渔樵”之语,似指重游镇江已是前尘往事。确实,过去二十年间,他数经此地巡办公务、回乡省亲乃至扶柩南归,只不过往事不堪回首, 不必赘言。
隆庆四年(1570 年)六月。这年李攀龙逝世,45岁的王世贞从此“独掌文盟二十年”。父亲王忬已于三年前平反,王世贞走出家难阴影,获缺赴任山西按察使之际,他照例经水路离家,六月二十四日抵镇,再游金山焦山。游焦山时,王世贞起了个大早,五鼓时分观新月。“焦山月出垂五更,呼樽起酌逸兴生”,有酒有月、雅兴十足。“偶从缺云见铁瓮,几欲腾空凌玉京”,这是凌晨席上望见城内的风景。“人间好景不易再,况乃别思催纵横”,千里赴任自然舟车劳顿,可惜这朝廷谕诣说走就得走。游金山后就地小聚,朋友自城内取送好酒,等候之际写诗作乐,道是“倚阑兴剧盻京口,忽有扁舟来百壶。”佐证当时金山犹为“江中浮玉”,与岸相离。二十七日,王世贞离镇北行,别时诗云“岂必耽微禄,浮生本未期”。
万历元年(1573 年)六月。时年王世贞48岁,母亲去世,丁忧期满,他受命再度走南闯北,三月复用为湖广按察副使,要求七月到任武昌。王世贞六月初七登船启程,十七日抵镇,而武昌接应船只已提前一天到达。抵镇当天,大家在金山摆了酒牲祭江,一并宴别。欲问王世贞心情如何,其日记写着“登绝顶,怅望久之”。十八日船离镇江,溯长江西行,这在王世贞旅史里或属首次。王世贞写道,“楚歌一声发,吴侬双泪涟;武昌应尚远,船是武昌船。”他一向多写律诗,这次却写了一首五绝,短短四句之中,有着说不尽的心累。
万历二年(1574年)二月。王世贞出仕武昌后,当年底又还家。休整月余,即于次年北上赴任太仆寺卿。再次经过镇江,虽然距离上次不足一年,但却办了一件文史留名的大事。经行运河北上多年,王世贞早已感慨万千。这次他邀老友画家钱穀上船,意图以太仓至北京的水路为题材,绘制一套纪行实境山水画册。这是个宏大构想,落实并不容易。最初钱穀欣然随行,一路绘就太仓至镇江、扬州计三十二个场景。可67岁的钱穀确已体力难支,于是“十字路口”以后的行程由弟子张复跟进,又得图五十幅,统归钱穀润色。这就是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的《水程图》。而对镇江而言,王世贞此行亦颇具意义。因《水程图》中,有吕城、丹阳、辛丰、丹徒、夹岗、京口、扬子江、金山焦山等多个场景。以图幅数量计,今属镇江者占全图十分之一,且均由出手老辣的钱穀一手绘制,实可谓万历年间镇江山水形胜之直观佐证,极为难得。
万历十八年(1590 年)三月。自上次经镇赴京,王世贞又曾赴郧阳、南京短暂转任,期间屡被弹劾,愈加厌倦思退。他年事已高,身边亲人文友或亡或凋,他备感寥落、归心似箭。万历十七年,他竟又等来升任南京刑部尚书的谕旨,遂连续三次“以病乞休”,幸得同乡王锡爵斡旋,于次年三月获批。得讯可以归乡,65岁的王世贞满心欢喜,“恨不能即时奋飞,次晨即发”。返家时必然过镇,丹徒名士陈从训闻讯相迎、送至丹阳。分手时王世贞欣然赠诗:“老夫抖擞金陵尘,劳生远送情更真。报汝弇中自天地,明年共赏糟丘春。”陈从训是万历年间江南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写得一手好字,与董其昌、于慎行等亦有交集。王世贞赞他“京口三山产三杰,中有陈生擅三绝”,又约他来年太仓弇山园再会,可惜这已无法实现。
自镇返家后,王世贞身体每况愈下,十一月安然病逝。从前他曾感慨经运河北行一路,“得失忧喜之事,错或接淅卜夜,所经繇都会繁盛,若云烟之过眼而已”。到如今,他总算走完一生的十字路口,再也不用纠结与回头。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