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形势新要求,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方位悉心呵护祖国的花朵,让每一位未成年人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当下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空间的海量资讯信息芜杂,“黄赌暴毒”、粉圈文化、诈骗信息等不良信息暗流涌动,潜藏着风险隐患,甚至涉及网络违法犯罪,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成长。故而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网络监管的重点,系统性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势在必行。
互联网的青少年保护模式不断迭代,从“绿坝”到网络游戏“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再到视频网站“青少年模式”,每一次的变化都体现了技术和监管手段的提升和细化。此次《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重点为将“青少年模式”全面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亮点在于明确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提供的资讯内容服务需遵循分龄原则和适龄推荐内容,具有了内容分级制度的雏形,让未成年人上网冲浪时能够匹配到适合其年龄阶段的有益内容和资讯。同时还提出了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内容池建设,旨在用更多专门为未成年人打造的,正能量充沛的优质内容池持续充盈网络空间,让其上网冲浪能更多地汲取到知识的营养和进取的力量,从而远离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的伤害。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在网络空间探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路径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性工程。此次“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是一项应时应势的网络监管的改革提升措施。这是起点,远非终点。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空间能出现更多适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符合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成长需求的优质内容供给,培养家国情怀和良好品德,引导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环境。(季郡/文)
来源:无锡新传媒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