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地评线】荔枝网评:守护每一寸土地,让希望的田野收获“好丰景”

2023-07-23 16:32 今日镇江  

特约评论员/梁文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影响千家万户。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为农业大国,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向农业要发展、要潜力、要未来,关键在于夯实耕地基础,聚焦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既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守护好利用好耕地、盘活闲置土地,更要坚持科技赋能,提升每一寸土地的“含金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让土地“增值”、群众“增收”。

保护好耕地,让每一寸土地实至名归。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确保“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推动落实“田长制”,筑牢耕地保护的法治屏障。

盘活闲置地,让每一寸土地孕育希望。保障粮食安全,要盘活闲置的土地要素,让更多的撂荒地、盐碱地成为丰收田。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唤醒盐碱地,筑牢大国粮仓,关键在于向科技要潜力,坚持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在盐碱地播撒新希望,创造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拓宽耕地数量,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希望的田野。

利用好耕地,让每一寸土地增值增效。每一寸土地都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每一块土地上孕育希望、结出硕果、长出“好丰景”,就要着力提升耕地质量,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让黄土地成为“金土地”,就要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探索有效发展模式,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件限制,增强土地的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粮食稳产增产,把土地变成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张张“金色答卷”。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始终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活力、产生价值,切实夯实农业基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梁文音)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100

特约评论员/梁文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影响千家万户。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为农业大国,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向农业要发展、要潜力、要未来,关键在于夯实耕地基础,聚焦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既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守护好利用好耕地、盘活闲置土地,更要坚持科技赋能,提升每一寸土地的“含金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让土地“增值”、群众“增收”。

保护好耕地,让每一寸土地实至名归。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确保“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推动落实“田长制”,筑牢耕地保护的法治屏障。

盘活闲置地,让每一寸土地孕育希望。保障粮食安全,要盘活闲置的土地要素,让更多的撂荒地、盐碱地成为丰收田。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唤醒盐碱地,筑牢大国粮仓,关键在于向科技要潜力,坚持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在盐碱地播撒新希望,创造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拓宽耕地数量,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希望的田野。

利用好耕地,让每一寸土地增值增效。每一寸土地都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每一块土地上孕育希望、结出硕果、长出“好丰景”,就要着力提升耕地质量,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让黄土地成为“金土地”,就要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探索有效发展模式,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件限制,增强土地的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粮食稳产增产,把土地变成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张张“金色答卷”。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始终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活力、产生价值,切实夯实农业基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梁文音)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