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文化 | 和文天祥一起考中进士的镇江人

2023-07-14 23:05 今日镇江  

□ 邱隆洪

又是一年高考季,相关话题再度持续成为“热搜”,去年的这个时候,笔者“蹭”热点赶写了一篇《和朱熹一起考中进士的镇江人》,介绍了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和著名学者朱熹一起考中进士的3位镇江乡贤,引来一些文史爱好者的关注。有位热心读者还特地给笔者留言,善意提醒道:宋代留存至今的登科录应该有两部,除了《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还有《宝祐四年登科录》。其实,这是笔者的有意“疏忽”,为的是在今年再“蹭”个热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宝祐四年登科录》。

宝祐是南宋理宗的年号,宝祐四年即公元1256年。与《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一样,《宝祐四年登科录》能够历经烽烟战火而留存至今,也是因为名人效应,《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有著名学者朱熹,而《宝祐四年登科录》则有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文天祥,而且还是该科状元。

相比《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仅有进士个人情况简介,《宝祐四年登科录》保留的资料要丰富得多,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编排等官员姓名,其次记载进士榜名,略载其本贯、曾祖、祖父、父姓名、所治学业、兄弟、婚姻、年龄、外氏、字号等事项,遗憾的是,现存《宝祐四年登科录》脱去数十名进士姓名,另有不少进士个人资料已不完整。《宝祐四年登科录》末卷载有文天祥廷对策、宋理宗赐进士诗、文天祥恭谢诗、门谢表等,其中有的并非是登科录原文,而是后人作为文天祥资料附入其中的。

陆秀夫像

3位土著镇江人与

文天祥同年考中进士

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为同年,同年之谊也是古代士人之间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南宋宝祐四年丙辰科,共录取进士601人,计一甲21人、二甲40人、三甲79人、四甲248人、五甲213人,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文天祥是该科状元,那么,他的600位同年中有多少镇江人呢?由于现存的《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的进士人数及相关信息已不完整,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靠查找别的资料来解决。《至顺镇江志》为元代人俞希鲁编纂,是现存镇江古方志中较完整的一部,保留了明代以前大量的镇江地情资料,其中就包括科举人物方面的资料,该书卷十八《科举·土著》赫然记载着南宋宝祐四年登进士第的3位镇江人:王良臣、杨道济、曹艮孙,意味着文天祥的同年中,至少有3位土著镇江人。

对照《宝祐四年登科录》,王良臣的记载是这样的:王良臣,第五甲第八十人,字君遇,小名寅。年四十五,十月三日生。治《易》,五举。曾祖弼。本贯镇江府丹徒县。

王良臣五次参加科举考试,四十五岁才考中进士,可见其科举之路并不太顺利。另外,现存《宝祐四年登科录》中王良臣个人信息的记载已相当不完整,缺少祖父、父姓名、兄弟、婚姻、外氏等事项的记载。《至顺镇江志》对其考中进士后的任职情况也没有记载,查阅其他资料同样未有发现。

至于杨道济、曹艮孙,在现存《宝祐四年登科录》已无记载。根据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一《选举志·宋·进士》记载,杨道济为丹阳人,其他再无更多记载。

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

也是文天祥同年

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崖山战败后,他背负幼主投海,壮烈殉国,年仅四十四岁。根据《至顺镇江志》卷十九《节义·土著》的记载,他也是文天祥的同年,《至顺镇江志》的记载是这样的:陆秀夫,字君实,京口人,登宝祐四年文天祥榜进士第……

说到这里,就有个疑问了,《至顺镇江志》卷十九将陆秀夫列为“土著”,为什么卷十八《科举·土著》却没有他的记载呢?这恐怕得从陆秀夫的成长经历说起。据《宋史》卷四五一《陆秀夫传》记载: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因此,陆秀夫其实是在镇江长大的,5岁起即就读于润东汝山下的孟氏塾馆,陆秀夫聪颖异常,塾馆的主人孟老夫子对他十分赏识,当时塾馆学徒有百余人,老夫子却惟独称赞陆秀夫为“非常儿”,《宋史》也称其“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宝祐四年登科录》印证了这一点,陆秀夫中进士时只有十九岁,比该科状元文天祥还年少一岁,且是首次参加殿试,一举即中。

不过,根据陆氏家谱的记载,陆秀夫是在淮安参加科举考试的,跟现在禁止“高考移民”一样,宋代对异地参加科举考试也是有限制的,于是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陆秀夫在父亲的陪伴下回到淮安州盐城长建里,借住当地一座神庙偏隅,精心攻读科举应试功课,先后通过县试、州试,以优异成绩高居榜首,被选拔为贡生,并取得入太学深造的资格。陆秀夫的这段经历与《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的陆秀夫本贯也是相吻合的,《宝祐四年登科录》的记载是这样的:

陆秀夫,第二甲第二十七人,字君实。第六二,具庆下。年十九,十月初八日寅时生。外氏玉牒赵。治赋,一举。曾祖荣,祖大有。本贯淮安州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父为户。

由此可见,陆秀夫的确是在淮安参加科举考试的,《宋史》将其列为楚州(淮安古称)盐城人是有根据的。不过,陆秀夫自小生活在镇江,且在镇江安家落户、娶妻生子,《至顺镇江志》编纂者将其视为乡贤,在卷十九《节义·土著》中予以褒扬,也并无不妥。

文天祥同年中

还有两位客居镇江人

《至顺镇江志》卷十八《科举·侨寓》记载了文天祥的另外一位镇江同年:石介,字正甫,洺水人,居镇江。宝祐四年登进士第,仕至通判镇巢军。子岩,字民瞻,好古博雅,尤工诗词。

《宝祐四年登科录》中石介的记载相当完整:石介,第五甲第一百二十七人,字正甫,小名彭郎,小字子美。第二,双侍下。年二十四,二月十九日寅时生。外氏陈,免举。娶张氏。曾祖用昌,祖现,父仲温,保义郎。本贯西州西河县,寄居镇江府。

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对石介的本贯记载不一致,《至顺镇江志》说他是洺水(今河北曲周)人,《宝祐四年登科录》则说他的本贯是西州西河县(今山西沁水),二者一致的地方是石介侨寓在镇江,其故土在辽(金)占领下的北方,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尽管和陆秀夫一样侨寓镇江,但石介其实是在镇江参加科举考试的。需要指出的是,寓居镇江的石介与北宋初学者、理学先驱石介并非一人。学者石介,字守道, 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人,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

《至顺镇江志》卷十九《隐逸·侨寓》也记载了文天祥的一位镇江同年:苏景瑺,字国珍,永嘉人,徙居京口,宋国学内舍生,授迪功郎、万安军军学教授,官至朝奉郎、太府寺丞,归附后,杜门不仕,自号芝山逸人,卒年六十六。有文集十卷。子:福孙、祐孙、禄孙、霖孙。

《宝祐四年登科录》也有苏景瑺较完整的记载:苏景瑺,第四甲第八十人,字国珍。第大十三,具庆在。年四十,八月二十三日子时生。外氏项。治《书》,二举。兄弟三人。曾祖世良,迪功郎。祖谊。父文焕。本贯温州平阳县亲仁乡,父为户。

巧合的是,《至顺镇江志》的编纂者俞希鲁与苏景瑺同为寓居镇江的温州平阳人,且年代相距不太久,这或许是该书有关苏景瑺的记载较为详备的重要原因。

综合《至顺镇江志》的记载,文天祥的同年中有6位镇江人(土著3人,侨寓3人),至于有没有更多的镇江人与文天祥同年考中进士,由于《宝祐四年登科录》残缺不全,方志也缺少更详细的记载,尚有待更多资料来佐证。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84

□ 邱隆洪

又是一年高考季,相关话题再度持续成为“热搜”,去年的这个时候,笔者“蹭”热点赶写了一篇《和朱熹一起考中进士的镇江人》,介绍了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和著名学者朱熹一起考中进士的3位镇江乡贤,引来一些文史爱好者的关注。有位热心读者还特地给笔者留言,善意提醒道:宋代留存至今的登科录应该有两部,除了《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还有《宝祐四年登科录》。其实,这是笔者的有意“疏忽”,为的是在今年再“蹭”个热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宝祐四年登科录》。

宝祐是南宋理宗的年号,宝祐四年即公元1256年。与《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一样,《宝祐四年登科录》能够历经烽烟战火而留存至今,也是因为名人效应,《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有著名学者朱熹,而《宝祐四年登科录》则有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文天祥,而且还是该科状元。

相比《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仅有进士个人情况简介,《宝祐四年登科录》保留的资料要丰富得多,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编排等官员姓名,其次记载进士榜名,略载其本贯、曾祖、祖父、父姓名、所治学业、兄弟、婚姻、年龄、外氏、字号等事项,遗憾的是,现存《宝祐四年登科录》脱去数十名进士姓名,另有不少进士个人资料已不完整。《宝祐四年登科录》末卷载有文天祥廷对策、宋理宗赐进士诗、文天祥恭谢诗、门谢表等,其中有的并非是登科录原文,而是后人作为文天祥资料附入其中的。

陆秀夫像

3位土著镇江人与

文天祥同年考中进士

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为同年,同年之谊也是古代士人之间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南宋宝祐四年丙辰科,共录取进士601人,计一甲21人、二甲40人、三甲79人、四甲248人、五甲213人,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文天祥是该科状元,那么,他的600位同年中有多少镇江人呢?由于现存的《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的进士人数及相关信息已不完整,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靠查找别的资料来解决。《至顺镇江志》为元代人俞希鲁编纂,是现存镇江古方志中较完整的一部,保留了明代以前大量的镇江地情资料,其中就包括科举人物方面的资料,该书卷十八《科举·土著》赫然记载着南宋宝祐四年登进士第的3位镇江人:王良臣、杨道济、曹艮孙,意味着文天祥的同年中,至少有3位土著镇江人。

对照《宝祐四年登科录》,王良臣的记载是这样的:王良臣,第五甲第八十人,字君遇,小名寅。年四十五,十月三日生。治《易》,五举。曾祖弼。本贯镇江府丹徒县。

王良臣五次参加科举考试,四十五岁才考中进士,可见其科举之路并不太顺利。另外,现存《宝祐四年登科录》中王良臣个人信息的记载已相当不完整,缺少祖父、父姓名、兄弟、婚姻、外氏等事项的记载。《至顺镇江志》对其考中进士后的任职情况也没有记载,查阅其他资料同样未有发现。

至于杨道济、曹艮孙,在现存《宝祐四年登科录》已无记载。根据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一《选举志·宋·进士》记载,杨道济为丹阳人,其他再无更多记载。

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

也是文天祥同年

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崖山战败后,他背负幼主投海,壮烈殉国,年仅四十四岁。根据《至顺镇江志》卷十九《节义·土著》的记载,他也是文天祥的同年,《至顺镇江志》的记载是这样的:陆秀夫,字君实,京口人,登宝祐四年文天祥榜进士第……

说到这里,就有个疑问了,《至顺镇江志》卷十九将陆秀夫列为“土著”,为什么卷十八《科举·土著》却没有他的记载呢?这恐怕得从陆秀夫的成长经历说起。据《宋史》卷四五一《陆秀夫传》记载: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因此,陆秀夫其实是在镇江长大的,5岁起即就读于润东汝山下的孟氏塾馆,陆秀夫聪颖异常,塾馆的主人孟老夫子对他十分赏识,当时塾馆学徒有百余人,老夫子却惟独称赞陆秀夫为“非常儿”,《宋史》也称其“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宝祐四年登科录》印证了这一点,陆秀夫中进士时只有十九岁,比该科状元文天祥还年少一岁,且是首次参加殿试,一举即中。

不过,根据陆氏家谱的记载,陆秀夫是在淮安参加科举考试的,跟现在禁止“高考移民”一样,宋代对异地参加科举考试也是有限制的,于是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陆秀夫在父亲的陪伴下回到淮安州盐城长建里,借住当地一座神庙偏隅,精心攻读科举应试功课,先后通过县试、州试,以优异成绩高居榜首,被选拔为贡生,并取得入太学深造的资格。陆秀夫的这段经历与《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的陆秀夫本贯也是相吻合的,《宝祐四年登科录》的记载是这样的:

陆秀夫,第二甲第二十七人,字君实。第六二,具庆下。年十九,十月初八日寅时生。外氏玉牒赵。治赋,一举。曾祖荣,祖大有。本贯淮安州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父为户。

由此可见,陆秀夫的确是在淮安参加科举考试的,《宋史》将其列为楚州(淮安古称)盐城人是有根据的。不过,陆秀夫自小生活在镇江,且在镇江安家落户、娶妻生子,《至顺镇江志》编纂者将其视为乡贤,在卷十九《节义·土著》中予以褒扬,也并无不妥。

文天祥同年中

还有两位客居镇江人

《至顺镇江志》卷十八《科举·侨寓》记载了文天祥的另外一位镇江同年:石介,字正甫,洺水人,居镇江。宝祐四年登进士第,仕至通判镇巢军。子岩,字民瞻,好古博雅,尤工诗词。

《宝祐四年登科录》中石介的记载相当完整:石介,第五甲第一百二十七人,字正甫,小名彭郎,小字子美。第二,双侍下。年二十四,二月十九日寅时生。外氏陈,免举。娶张氏。曾祖用昌,祖现,父仲温,保义郎。本贯西州西河县,寄居镇江府。

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对石介的本贯记载不一致,《至顺镇江志》说他是洺水(今河北曲周)人,《宝祐四年登科录》则说他的本贯是西州西河县(今山西沁水),二者一致的地方是石介侨寓在镇江,其故土在辽(金)占领下的北方,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尽管和陆秀夫一样侨寓镇江,但石介其实是在镇江参加科举考试的。需要指出的是,寓居镇江的石介与北宋初学者、理学先驱石介并非一人。学者石介,字守道, 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人,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

《至顺镇江志》卷十九《隐逸·侨寓》也记载了文天祥的一位镇江同年:苏景瑺,字国珍,永嘉人,徙居京口,宋国学内舍生,授迪功郎、万安军军学教授,官至朝奉郎、太府寺丞,归附后,杜门不仕,自号芝山逸人,卒年六十六。有文集十卷。子:福孙、祐孙、禄孙、霖孙。

《宝祐四年登科录》也有苏景瑺较完整的记载:苏景瑺,第四甲第八十人,字国珍。第大十三,具庆在。年四十,八月二十三日子时生。外氏项。治《书》,二举。兄弟三人。曾祖世良,迪功郎。祖谊。父文焕。本贯温州平阳县亲仁乡,父为户。

巧合的是,《至顺镇江志》的编纂者俞希鲁与苏景瑺同为寓居镇江的温州平阳人,且年代相距不太久,这或许是该书有关苏景瑺的记载较为详备的重要原因。

综合《至顺镇江志》的记载,文天祥的同年中有6位镇江人(土著3人,侨寓3人),至于有没有更多的镇江人与文天祥同年考中进士,由于《宝祐四年登科录》残缺不全,方志也缺少更详细的记载,尚有待更多资料来佐证。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