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文化 | 四库全书馆的镇江人

2023-07-13 21:20

□ 徐苏

镇江金山文宗阁以庋藏《四库全书》而闻名中外。《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御敕、官修的特大丛书,也是中国古代图书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经十余年缮写告竣,前后所成凡七部,分置七阁。”《四库全书》的编纂,无论在古籍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都对后来的学术界以巨大影响。该书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收入《四库全书》中的书有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中的书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这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总字数超过了7.69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几十倍。

《四库全书》还有一点不简单。如此庞大的巨著,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盘散沙,而是通过一个在古代被视为最科学的方法组织起来的,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体系。这个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四部分类法,它把《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各部下分大类,各个大类下还细分为若干子类,形成了犹如金字塔式样的结构。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乾隆皇帝在翰林院开设了四库全书馆,作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管理机构。层层叠叠的大小官员都有乾隆皇帝亲自掌控,他三个月就要考核他们一次,还要抽查他们编校书的情况,好的奖,差的罚,奖罚的档案累积起来,可编成一部厚书。

为了编纂好《四库全书》,四库馆中云集了不少人才。东阁大学士刘统勋、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出任总裁,翰林院编修纪昀、陆锡熊、孙士毅出任总纂,陆费墀出任总校官。纪昀精通学术考证、典籍评论、版本考核、文献钩稽,是著名的学者。纂修官、分校官以及其他的编纂人员中,也是人才济济。如纂修官戴震,学问渊博,识断精审,思想邃密,是乾隆朝有名的思想家、汉学大师。当时史学大师邵晋涵及姚鼐、朱筠、陆锡熊、任大椿、程晋芳、周永年、翁方纲、王念孙等知名学者均参与其中。

自乾隆皇帝下诏,成立四库全书馆,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任务以来,先后从翰林院、内阁、国子监和南巡所到之处选拔了一大批饱学之士,分别担任该书的总裁、纂修、提调和分校官。其中,就有镇江人鲍之钟、吴省兰、吉梦熊、茅元铭四人,被选中到四库全书馆内任职。

鲍之钟,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江苏丹徒人。其父鲍皋,是国子监的生员,也是有名的“京口三诗人”之一。乾隆元年(1736),鲍皋被推荐参加朝廷的应试,举博学鸿词,因病而辞。鲍皋不仅自己能写得一手好诗,他的儿子鲍之钟和三个女儿鲍之芬、鲍之蕙、鲍之兰都能吟诗,“一门风雅,为时所称”。

鲍之钟少负俊才,文采秀逸,以一首《初月赋》而闻名于乡里,被当时的学官刘墉赏识,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乾隆皇帝南巡时,他被推荐献上诗赋,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四年(1769)他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贵州乡试副主考、广东乡试副主考和会试同考官。

鲍之钟被选入四库全书馆,与乾隆皇帝南巡有关。这位皇帝出巡,并不仅是游山玩水,也重视在途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他每次出巡,都会采用一种方式选才,由他亲自出题,来考试敬献诗赋的士子,从中挑选出满意的人才,带到京城去量才取用。这些考取的士子中,不少人都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有些人还是重要人物。据史料记载,当时被选到四库全书馆任事的官员有17人,其中鲍之钟也被挑选到四库全书馆担任分校官。他和其他被选中的士子等人,尝尽了编书的酸甜苦辣。

在四库全书馆任职,是一种荣誉和谋生的手段,但责任也很大。稍有分心,就会受到罚俸、降官的处罚。虽然干好了,可以升官,进翰林,得到皇帝赏赐,但更多的是受到处罚。在编书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担任校勘的人员逃过处罚的。即使是饱学之士也无一幸免。

当时,四库全书的校勘有一套严格的赏罚管理制度,有功者赏,出错者罚,一般每三个月就会考核一次,发现错误及时更改。总裁错至三次、复校错至两次者,均要交部察验。书内发现错误,书的总校要记过一次,分校要记过二次。后由于总校校勘的书较多,容易出错,标准稍有放宽,同总裁相同,对照错处满三次交部察验,然后视出错的程度,给予降职、罚俸的处罚。在分校官中,鲍之钟得到过品尝皇帝颁发哈密瓜的奖励,也受到过记过两次交部罚俸的处分,和其他同时的分校官来比,他受的处罚算是轻的。

鲍之钟居官以风骨闻。在四库全书馆散馆后,他升到了户部郎中。但由于受到了权臣和珅的压制,就一直止步不前。晚年,他喜欢流连诗酒,以结交文友为乐。在京城时,他与洪亮吉、吴锡麒、赵怀玉唱酬最密,法式善称为“诗龛四友”。著有《论山诗钞》等。

吴省兰,字泉之,镇江府丹徒县顺江洲人,后迁上海南汇。从小刻苦攻读、博闻强记。乾隆初年,他游学京师,以其学识博得了人们的推崇。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曾是和珅的老师。四十三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左侍郎,降补侍讲,升侍读学士。曾任编修、学政、侍读等职。

吴省兰曾以编修身份被选入四库全书馆,担任了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当时,在四库馆中担任分校官的有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黄签考证纂修官、天文算学纂修官兼分校官四种类型,其中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中,集中了戴震、周用年、邵晋涵等名士,几乎全部由翰林院中编修官任职。《四库全书》的编纂以明代遗书《永乐大典》为基础,以宫廷藏书和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书籍为补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书,收入《四库全书》的有385种,4926卷,存目的有127种,这些书多是失传已久的本子。为了从《永乐大典》中选出这些编纂《四库全书》的资料,在四库馆的纂修官中,专门派出了一些学识渊博,通晓古文的翰林院编修,从事《永乐大典》辑出资料的纂修。

在《四库全书》馆中,吴省兰曾得到乾隆皇帝的特别嘉奖。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谕内阁吴省兰等在四库全书馆校书得力者准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谕旨中说:“国子监助教吴省兰、助教衔张义年,学问尚优,且在四库馆校勘群书,颇为得力,俱著加恩准其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以后他在四库馆中的地位日渐上升,到了乾隆四十七年七月,总纂修官纪晓岚撰写的《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以陆锡熊和吴省兰二人的名义上奏,说明了吴省兰在《四库全书》馆中是个不一般的角色。

吉梦熊,字毅杨,号渭崖,江苏丹阳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充武英殿纂修、续文献通考馆提调,曾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光禄寺少卿、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内阁侍读学士、福建学政等职。充任过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著有《研经堂文集》《研经堂诗集》《丹阳见闻录》等。

吉梦熊在任内阁侍读学士期间,深得乾隆皇帝赏识,被调入值上书房,教诸皇子、皇孙读书,前后达三十余年。乾隆四十四年二月,高宗谕曰:“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著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谢墉、周煌…吉梦熊著充四库全书馆总阅,书成时与总裁一体列名”。吉梦熊担任《四库全书》总阅后,在校阅《四库全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呈交的版本认真区别门类,辨伪补缺,“同馆诸公无不服其精敏”。

另据黄爱平先生《四库全书纂修研究》考证,根据四库全书档案,又增补了22人为四库全书馆的职事人员,其中有一名镇江人茅元铭也是四库全书馆的纂修官。茅元铭,字耕亭,号栗园,丹徒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入值上书房。在此期间,他得到了乾隆的器重,选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后又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河南学政、广东学政等职。并出任过浙江乡试副主考和广东乡试正主考。他学问渊博,精通诗赋,又好游山水。著有《栗园诗钞》等。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67

□ 徐苏

镇江金山文宗阁以庋藏《四库全书》而闻名中外。《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御敕、官修的特大丛书,也是中国古代图书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经十余年缮写告竣,前后所成凡七部,分置七阁。”《四库全书》的编纂,无论在古籍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都对后来的学术界以巨大影响。该书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收入《四库全书》中的书有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中的书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这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总字数超过了7.69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几十倍。

《四库全书》还有一点不简单。如此庞大的巨著,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盘散沙,而是通过一个在古代被视为最科学的方法组织起来的,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体系。这个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四部分类法,它把《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各部下分大类,各个大类下还细分为若干子类,形成了犹如金字塔式样的结构。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乾隆皇帝在翰林院开设了四库全书馆,作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管理机构。层层叠叠的大小官员都有乾隆皇帝亲自掌控,他三个月就要考核他们一次,还要抽查他们编校书的情况,好的奖,差的罚,奖罚的档案累积起来,可编成一部厚书。

为了编纂好《四库全书》,四库馆中云集了不少人才。东阁大学士刘统勋、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出任总裁,翰林院编修纪昀、陆锡熊、孙士毅出任总纂,陆费墀出任总校官。纪昀精通学术考证、典籍评论、版本考核、文献钩稽,是著名的学者。纂修官、分校官以及其他的编纂人员中,也是人才济济。如纂修官戴震,学问渊博,识断精审,思想邃密,是乾隆朝有名的思想家、汉学大师。当时史学大师邵晋涵及姚鼐、朱筠、陆锡熊、任大椿、程晋芳、周永年、翁方纲、王念孙等知名学者均参与其中。

自乾隆皇帝下诏,成立四库全书馆,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任务以来,先后从翰林院、内阁、国子监和南巡所到之处选拔了一大批饱学之士,分别担任该书的总裁、纂修、提调和分校官。其中,就有镇江人鲍之钟、吴省兰、吉梦熊、茅元铭四人,被选中到四库全书馆内任职。

鲍之钟,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江苏丹徒人。其父鲍皋,是国子监的生员,也是有名的“京口三诗人”之一。乾隆元年(1736),鲍皋被推荐参加朝廷的应试,举博学鸿词,因病而辞。鲍皋不仅自己能写得一手好诗,他的儿子鲍之钟和三个女儿鲍之芬、鲍之蕙、鲍之兰都能吟诗,“一门风雅,为时所称”。

鲍之钟少负俊才,文采秀逸,以一首《初月赋》而闻名于乡里,被当时的学官刘墉赏识,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乾隆皇帝南巡时,他被推荐献上诗赋,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四年(1769)他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贵州乡试副主考、广东乡试副主考和会试同考官。

鲍之钟被选入四库全书馆,与乾隆皇帝南巡有关。这位皇帝出巡,并不仅是游山玩水,也重视在途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他每次出巡,都会采用一种方式选才,由他亲自出题,来考试敬献诗赋的士子,从中挑选出满意的人才,带到京城去量才取用。这些考取的士子中,不少人都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有些人还是重要人物。据史料记载,当时被选到四库全书馆任事的官员有17人,其中鲍之钟也被挑选到四库全书馆担任分校官。他和其他被选中的士子等人,尝尽了编书的酸甜苦辣。

在四库全书馆任职,是一种荣誉和谋生的手段,但责任也很大。稍有分心,就会受到罚俸、降官的处罚。虽然干好了,可以升官,进翰林,得到皇帝赏赐,但更多的是受到处罚。在编书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担任校勘的人员逃过处罚的。即使是饱学之士也无一幸免。

当时,四库全书的校勘有一套严格的赏罚管理制度,有功者赏,出错者罚,一般每三个月就会考核一次,发现错误及时更改。总裁错至三次、复校错至两次者,均要交部察验。书内发现错误,书的总校要记过一次,分校要记过二次。后由于总校校勘的书较多,容易出错,标准稍有放宽,同总裁相同,对照错处满三次交部察验,然后视出错的程度,给予降职、罚俸的处罚。在分校官中,鲍之钟得到过品尝皇帝颁发哈密瓜的奖励,也受到过记过两次交部罚俸的处分,和其他同时的分校官来比,他受的处罚算是轻的。

鲍之钟居官以风骨闻。在四库全书馆散馆后,他升到了户部郎中。但由于受到了权臣和珅的压制,就一直止步不前。晚年,他喜欢流连诗酒,以结交文友为乐。在京城时,他与洪亮吉、吴锡麒、赵怀玉唱酬最密,法式善称为“诗龛四友”。著有《论山诗钞》等。

吴省兰,字泉之,镇江府丹徒县顺江洲人,后迁上海南汇。从小刻苦攻读、博闻强记。乾隆初年,他游学京师,以其学识博得了人们的推崇。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曾是和珅的老师。四十三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左侍郎,降补侍讲,升侍读学士。曾任编修、学政、侍读等职。

吴省兰曾以编修身份被选入四库全书馆,担任了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当时,在四库馆中担任分校官的有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黄签考证纂修官、天文算学纂修官兼分校官四种类型,其中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中,集中了戴震、周用年、邵晋涵等名士,几乎全部由翰林院中编修官任职。《四库全书》的编纂以明代遗书《永乐大典》为基础,以宫廷藏书和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书籍为补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书,收入《四库全书》的有385种,4926卷,存目的有127种,这些书多是失传已久的本子。为了从《永乐大典》中选出这些编纂《四库全书》的资料,在四库馆的纂修官中,专门派出了一些学识渊博,通晓古文的翰林院编修,从事《永乐大典》辑出资料的纂修。

在《四库全书》馆中,吴省兰曾得到乾隆皇帝的特别嘉奖。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谕内阁吴省兰等在四库全书馆校书得力者准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谕旨中说:“国子监助教吴省兰、助教衔张义年,学问尚优,且在四库馆校勘群书,颇为得力,俱著加恩准其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以后他在四库馆中的地位日渐上升,到了乾隆四十七年七月,总纂修官纪晓岚撰写的《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以陆锡熊和吴省兰二人的名义上奏,说明了吴省兰在《四库全书》馆中是个不一般的角色。

吉梦熊,字毅杨,号渭崖,江苏丹阳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充武英殿纂修、续文献通考馆提调,曾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光禄寺少卿、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内阁侍读学士、福建学政等职。充任过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著有《研经堂文集》《研经堂诗集》《丹阳见闻录》等。

吉梦熊在任内阁侍读学士期间,深得乾隆皇帝赏识,被调入值上书房,教诸皇子、皇孙读书,前后达三十余年。乾隆四十四年二月,高宗谕曰:“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著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谢墉、周煌…吉梦熊著充四库全书馆总阅,书成时与总裁一体列名”。吉梦熊担任《四库全书》总阅后,在校阅《四库全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呈交的版本认真区别门类,辨伪补缺,“同馆诸公无不服其精敏”。

另据黄爱平先生《四库全书纂修研究》考证,根据四库全书档案,又增补了22人为四库全书馆的职事人员,其中有一名镇江人茅元铭也是四库全书馆的纂修官。茅元铭,字耕亭,号栗园,丹徒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入值上书房。在此期间,他得到了乾隆的器重,选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后又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河南学政、广东学政等职。并出任过浙江乡试副主考和广东乡试正主考。他学问渊博,精通诗赋,又好游山水。著有《栗园诗钞》等。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