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文《江苏攀“高”》,介绍了镇江句容戴庄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17年间,化肥年施用量从亩均160斤降至零,亩均收益却翻了两番。
灯塔耸立,照耀万里航程。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使命催征,惟有精业笃行。
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江苏深入调研、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责任表”,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高位进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昔日燃煤热电厂,蝶变科创综合体。6月28日,昆山鑫欣科创综合体正式开园,产业、资本、科创力量在这里全方位融合,备受关注的“深时数字地球”正落户于此。由中国科学家倡议、13个国际组织与机构共同发起的这一国际大科学计划,面向数字地球科学前沿,建立产学研协同生态链。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精准操控井下240米深处的采煤机,实现“一键采煤”;操纵300公里外的手术机器人,完成高难度手术,时延不超过6毫秒……这些全球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是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技术典型应用场景。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出台7方面13条服务保障措施,助力主攻前沿新材料的苏州实验室到2025年初见成效;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组建鹏城实验室南京基地,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着眼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推动重大科创平台提速提质,积极争取布局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基地),在创新高原上树起高峰。
与祝融号新发现、“中国天眼”新成果并列,今年3月,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实现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入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助力我国光伏产业持续领先全球。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高点。江苏加强原始创新,重点布局智能EDA技术基础、变革性新材料、类脑智能等前沿方向;围绕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短板实施5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发布重大任务榜单28个,吸引63个高水平团队参与攻关;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组建16家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上半年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4.5件、比去年底增长4.1件。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批“卡脖子”技术已被有效攻克:东南大学崔铁军团队首次研制成功微波段现场可编程衍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原型;南大光电ArF光刻胶打破国外垄断, 已有两款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到2030年,江苏力争产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6月9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成功登陆科创板。深耕新能源行业多年,这家企业的光伏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前列。如今,在科创板公司中,“江苏科创军团”占比近五分之一。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胜产业发展新赛道。江苏增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集聚性和植根性,助推优势产业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42%、50%。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介绍,江苏遴选培育16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8.7万家、稳居全国第一;大力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了高算力芯片、新型显示等10家创新联合体。目前,江苏85%以上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企业、70%的有效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
从世界工厂到科创高地,将创新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南京聚焦元宇宙等六个前沿领域,常州发力建设“新能源之都”,泰州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江苏大力培育第三代半导体、生命健康、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江苏将锚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到2025年成势见效、2035年全面建成,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前列水平,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科技竞争发挥重要的支撑、示范、引领作用。
高点拓展,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黄金水道,百舸争流。4月,全国首座锂电池集装箱专用堆场在南京港龙潭港区建成,设计年吞吐量3.4万标箱。作为长江内河最大的港口之一,这里正打造安全、高效、经济的新能源产品运输通道,货物直运沿海主要港口及日韩和东南亚,提升枢纽型经济能级。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面对世界产业体系加速演变,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3.7%、全球4%的江苏,坚守实体经济,努力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以创新驱动“铸魂”、以壮大中坚力量“强身”、以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江苏正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6月底,总投资67亿美元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开工,打造国内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12英寸特色工艺研发和制造基地。
重点培育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江苏高标准推进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目前,在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江苏以10席居全国第一;全球共有132家“灯塔工厂”,中国有50家,江苏以9家居全国首位。
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提振内需仍是关键。江苏着力恢复扩大消费、激活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能。
南京“夜之金陵”、徐州“乐享云龙”、泰州“夏夜海陵”……端午假日期间,江苏各地开展系列活动,带动全省消费品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约35.4亿元,同比增长7.7%,较2019年增长14.5%。其中,汽车消费强劲增长,常州推出最高每辆8000元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超5300人次申报并审核通过,发放补贴超2300万元,带动近12亿元的汽车消费。
开展32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超4.1亿元消费助力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出台7大类23条实施意见支持民间投资;着力抓好220个省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江苏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江苏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着力提升制度型开放牵引力。
“百展万企拓市场”、“走进跨国公司总部”、制定江苏自贸区实施提升战略三年行动方案……上半年,江苏开展一系列行动,推出支持企业出海拓市场、稳定外资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跨境结算服务等14条具体举措。
据最新统计,预计江苏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全国第二,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规模全国第一,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全国第一。
不久前,一列载有小天鹅热水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开出,经霍尔果斯口岸驶往中亚。这是今年江苏开出的第1000列中欧(亚)班列,较2022年、2021年分别早了12天、72天。
统筹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全方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拥抱世界,以区域协同联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江苏以大视野谋篇布局,协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环太湖科创圈等重大平台建设,更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京杭大运河为弓弦,954公里海岸线似弓身,长江、淮河如长箭,强大势能日益迸发。所辖13市皆列全国百强的江苏,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跳出板块划分、梯度发展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加快推进以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总体布局的“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努力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江苏正着力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争取更大主动、拓展更大空间。
高标建设,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17年间,化肥年施用量从亩均160斤降至零,亩均收益翻了两番,镇江句容戴庄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的“一减一增”,蕴含生态农业密码:引进螳螂卵块、青蛙,替代农药进行灭虫;废弃醋糟转化为育秧“营养土”;稻田鸭除草除虫又松土……有机稻田里的动物比周边稻田高出6倍多,虫鸣蛙声不绝于耳。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江苏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产业总产值预计3230亿元,增长3%左右。
这边收割机驰骋在麦浪中,根据导航规划路线快速作业;另一块田里插秧机无人操控方向盘灵巧地转动,播下一片片新绿;空中无人机来回盘旋精准施肥……三夏时节,在盐城东台的智慧农场,一场“无人化”演示令人大开眼界。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江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累计建成5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约七成,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今年预计夏粮总产282亿斤,实现面积、总产双增。
桃花一开,订单就来。夏日收获时节,在“水蜜桃之乡”无锡市阳山镇,空气中都能闻到桃子的甜香。淡黄的表皮,吹弹可破;插上吸管,可喝桃汁。老桃农虞仕法说,早年一斤桃几毛钱,要挑到外地去卖;现在做出品牌和产业,按个卖不愁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江苏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制定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培育优质稻米、绿色蔬菜、休闲农业、现代种业4条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链。
产业日益兴旺,演绎“四时风景”。中式春茶与西式咖啡相结合,新式茶饮“碧螺知春”一周卖出447万杯;盱眙龙虾成为夏日夜宵首选,“一只虾”带动20多万人就业;秋高蟹肥,阳澄湖、固城湖等江苏品牌螃蟹,沿着网络“爬”向天南海北,产量约占全国一半;经历冬霜,鲜甜可口的如皋黑塌菜攻克保鲜难题,跟随“雪龙”号出征南北极。江苏做好“土特产”文章,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达199个。
产业强筋骨,乡村焕新颜。苏北盐城,九龙口镇收成村,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小楼错落有致,一改“空斗墙、旧瓦房”的旧面貌。
优化镇村布局、提升人居环境,江苏统筹实施66.3万户农村改厕和1066个整村推进项目实施,3400多个行政村编制了村庄规划,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25年生活污水治理率将达55%以上,将建成特色田园乡村1000个。
田园、花园、果园、菜园鳞次栉比,篱笆疏影间,可见紫红的杨梅与白里透红的蜜桃;整齐排列的楼房装修精致,燃气管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常熟小义村归城片区因为靠近工业区,曾经家家出租住房、私搭乱建严重。经过整村规划整治提升,村容焕然一新,年轻人城区上班、回村居住,真正成了“归来之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江苏率先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业创新专题培训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培养15万名高素质农民;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推动400余名带头人聚焦产业创业……“新农人”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兴农人”。
在苏州市望亭镇御亭农产园,说起黎泉,干活儿的大爷大妈们都很熟悉,“小伙子是研究生,也来种地”。南京农业大学硕士黎泉毕业10年来,从蓖麻、香根草的杀虫作用,到油菜花旋耕入地提高土壤肥力,把科技基因注入传统农业。
在学校读书时,黎泉期盼能天天走在田里感受稻香盈野。如今,他穿着西装皮鞋操控无人机,成为不同于父辈的“稻田守望者”。
高效治理,提升民生温度、发展热度
上门测量血压、房间保洁、洗头理发……92岁的毛桂林不愿去养老院,还喜欢和老伙计打打长牌,在家即可享受个性化定制的专业服务。近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名老人的南通,构建“链式养老”、将专业服务延伸到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形成覆盖全市98%老年人口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保障体系。
从“养老”到“享老”,一字之变折射江苏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各项工作,不断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
小桥流水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幼儿园、医院、村民议事厅一应俱全……走进张家港市永联村,新江南水乡跃然眼前。“小区生活便利,大病有保险,每月村集体经济发放的二次分配最近涨到了2000元出头,日子越过越红火。”年过八旬的村民王清峰说。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从生存型、保障型向改善型、品质型转变,百姓生活更加便利、更有保障。江苏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切实增强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58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护理院数量占全国总数近40%,“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乡镇全覆盖……江苏持续加强优质资源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质效。
追求“民生高线”,筑牢“温暖底线”。“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健全困难群体主动发现机制,推动“人找政策”变“政策找人”,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以更高水平的民生福祉夯实共同富裕之基。
抓住“微切口”,守护“小确幸”。“希望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增设停车位”“小区绿化少,能否利用边边角角增加一些微景观”“小区老年人较多,建议进行适老化改造”……不久前,一场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协商议事会在淮安市长西社区举行,政协委员、街道干部、居民代表等齐聚,共同探讨改造方案。
网格化兜牢民生、信息化科技赋能、精细化高效服务,江苏切实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一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淮安,村干部、网格员、调解员、志愿者齐心协力,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在宿迁,百姓坐着说,干部站着听,一次次“广场夜谈”成为民声直通车;在扬州,制度化开展干部接访下访,常态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江苏用党建创新夯实基层治理,2.1万个城乡社区活力日增,95%的纠纷化解在基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夏日的太湖,烟波浩渺,鸟飞鱼跃。“没想到,脏乱的鱼市码头摇身一变,成了湿地公园,我几乎有空就来。”在无锡小溪港渔咀公园,居民魏大爷感慨。
2007年以来,常住人口增加675万、GDP增加3倍,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实现明显改善:湖区水生生物增至342种,“太湖三白”之一的白鱼种群数量恢复到优势水平,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鹭、地衣等生态环境敏感物种大量回归。
6月14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开展长江江苏段“沧桑巨变”案例解剖式调研,来到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新济洲湿地公园等地,实地考察、交流研讨,系统回顾总结长江大保护治理成效、经验启示。经过持续整治,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达Ⅱ类、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64.1%,标志性物种江豚已恢复至百头以上。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总书记对全国普遍要求的,我们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走在了前列?总书记先对江苏提出来的,我们实践得怎么样,是不是起到了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作用?……江苏扛起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提出地的重大责任,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对标对表,解决真问题,以干部敢为推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江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弘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稳、走实、走在前列,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记者刘亢 凌军辉 陈刚 杨丁淼)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缪小兵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