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像魏巧一样到农村去 | 汤磊:回“农门” 找到人生的价值

2023-07-04 20:54

今日镇江讯 “小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家地里跑着的拖拉机、收割机都不用人驾驶,自己就能干活。” 稻田吐绿,夏管正忙。在陵口镇新陵村的水稻田边,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的汤磊正操纵着一台无人植保机,在嫩绿的秧田中进行夏种后的首次田管。在他眼中,用科技重新定义种田这件“苦差事”,是他回乡种田后最大的乐趣。

返回“农门”,追寻事业是初心

今年28岁的汤磊,是丹阳市青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虽说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真正和农业打交道的“时间跨度”还不足四年。

大学毕业后,汤磊曾在无锡的江南晚报教育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别人眼里,他是跳出“农门”的优秀人才。但对于城市中“朝九晚五”的工作,汤磊心中并不适应,反而对儿时的“农业梦”念念不忘。

“初中时,家中就流转了20亩地,每到暑期农忙时节,我主要承担的是送饭的任务,虽说烈日当头,往返于家和农田之间总让我浑身是汗,但田野间的旷达和泥土芳香,在我心底早已留下深深的印记。”站在田边,汤磊回忆道,随着对农业的“渴望”日益加深,回乡的热情也在他心中越发激荡。2018年,他果断辞去了工作,为了梦想回乡务农。

“虽说是奔着梦想回家的,但刚开始,我对种田那是两眼一抹黑,怎么把一粒种子变成一株成熟的麦穗或者稻穗,对我来说完全是空白。”但既然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追求,汤磊也没有气馁,在家人的倾力指导下,他从种子处理开始,学到农田管理;从拖拉机驾驶开始,学到无人机操作。仅仅一年时间,好学的他已经将整个农业生产流程基本熟悉,并从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种植经验。

“平时,我还经常会在‘农技耘’等专业农业App和微信客户端上进行学习,掌握先进农业知识,别的不说,一些病虫害防治,已经小有心得。”汤磊笑着说,如今他已能分别对不同病害进行自主配药,实现用药的精准和有效。 “我感觉我选对了,这才是我热爱的事业。”

科技“引路”,发展求新是方向

俗话说,干一行精一行。对于汤磊来说,提高自己的种田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但如何用科技改变现有的种植模式,提高自家农场的种植效率,是他不断探索的“课题”。

现代农业,科技赋能的最佳载体就是农机。作为年轻人,汤磊自小就对农机的操作颇有兴趣。回乡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里,他不但学会了农场各类农机具的使用,农机驾驶技术更是突飞猛进,2021年,他还拿到了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减损之星"。

走进汤磊家的机库,烘干机、拖拉机等大小农机具60多台摆放整齐,其中就有10台“智能农机”。“这是我2021年买的大疆多光谱无人机,别小看这个无人机,靠着它,我才能将变量施肥,精准除草和卫星平田引入我的生产管理中来。”拿着一台白色的无人机,汤磊如数家珍,今年夏种,他就是使用光谱无人机对秧田进行整体拍摄后,再将监测数据导入用带有北斗导航辅助系统的智能拖拉机,由拖拉机拽着卫星平田机在田间按照既定轨道推进,同时还附带“镇压”效果,全程只需他一人进行数字操控,实现了单人半天4亩秧田的生产“奇迹”。

属于他的“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事例还有很多,通过和大疆公司开展合作,汤磊将无人驾驶技术和农机进行结合。目前,农场的拖拉机、插秧机以及植保机都实现了半自动化。”汤磊表示,为了建设无人化,精准化,精量化的农场,他还要把更先进更科学的农艺与生产环节结合,着手布局智能化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运粮流水线等设备,并将其投入到每年的对外作业上,帮助更多的老农改变种植思路,提高更多人的种植产量。

截至目前,青禾农场的农机投入已达200多万元。而科技赋能农机下,每年,仅仅无人机飞防这一项,他的订单服务面积就超1000亩。

多元“突破”,敢于尝鲜是勇气

几年来,汤磊带给自家农场的变化十分显著。他的父亲汤建芳高兴地说,在儿子的打理下,农场已经从全程机械化走向农业数字化,由会种田变成了‘慧种田’。同时,农场带动了周边76户农户,累计增收156万元。 “周边的邻居提到他都是纷纷竖起大拇指。”

有知识更有责任,有情怀更有担当。在农场发展越发平稳的同时,汤磊求新、求变的心态从未止步。

从机械化到科技化,从无公害到科技化、绿色化种植,汤磊的目光已看得更远。“2022年底,我参加了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集中授课期间,我认真做好笔记,并积极向专家教授请教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汤磊告诉记者,参加此次学习不光让他收获了稻麦栽培的知识,还打开了新思维,新农人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管理,品牌文化的建立。

汤磊表示,通过取经学习,自己不再满足于产粮卖粮。下一步,他将带领青禾家庭农场积极与院校合作,加强前沿科技应用推广,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将产品进行有效的市场转化,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回望这几年的发展,虽然辛苦,但我依旧觉得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我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找到人生的价值。”(全媒体记者 周迎)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


190

今日镇江讯 “小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家地里跑着的拖拉机、收割机都不用人驾驶,自己就能干活。” 稻田吐绿,夏管正忙。在陵口镇新陵村的水稻田边,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的汤磊正操纵着一台无人植保机,在嫩绿的秧田中进行夏种后的首次田管。在他眼中,用科技重新定义种田这件“苦差事”,是他回乡种田后最大的乐趣。

返回“农门”,追寻事业是初心

今年28岁的汤磊,是丹阳市青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虽说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真正和农业打交道的“时间跨度”还不足四年。

大学毕业后,汤磊曾在无锡的江南晚报教育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别人眼里,他是跳出“农门”的优秀人才。但对于城市中“朝九晚五”的工作,汤磊心中并不适应,反而对儿时的“农业梦”念念不忘。

“初中时,家中就流转了20亩地,每到暑期农忙时节,我主要承担的是送饭的任务,虽说烈日当头,往返于家和农田之间总让我浑身是汗,但田野间的旷达和泥土芳香,在我心底早已留下深深的印记。”站在田边,汤磊回忆道,随着对农业的“渴望”日益加深,回乡的热情也在他心中越发激荡。2018年,他果断辞去了工作,为了梦想回乡务农。

“虽说是奔着梦想回家的,但刚开始,我对种田那是两眼一抹黑,怎么把一粒种子变成一株成熟的麦穗或者稻穗,对我来说完全是空白。”但既然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追求,汤磊也没有气馁,在家人的倾力指导下,他从种子处理开始,学到农田管理;从拖拉机驾驶开始,学到无人机操作。仅仅一年时间,好学的他已经将整个农业生产流程基本熟悉,并从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种植经验。

“平时,我还经常会在‘农技耘’等专业农业App和微信客户端上进行学习,掌握先进农业知识,别的不说,一些病虫害防治,已经小有心得。”汤磊笑着说,如今他已能分别对不同病害进行自主配药,实现用药的精准和有效。 “我感觉我选对了,这才是我热爱的事业。”

科技“引路”,发展求新是方向

俗话说,干一行精一行。对于汤磊来说,提高自己的种田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但如何用科技改变现有的种植模式,提高自家农场的种植效率,是他不断探索的“课题”。

现代农业,科技赋能的最佳载体就是农机。作为年轻人,汤磊自小就对农机的操作颇有兴趣。回乡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里,他不但学会了农场各类农机具的使用,农机驾驶技术更是突飞猛进,2021年,他还拿到了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减损之星"。

走进汤磊家的机库,烘干机、拖拉机等大小农机具60多台摆放整齐,其中就有10台“智能农机”。“这是我2021年买的大疆多光谱无人机,别小看这个无人机,靠着它,我才能将变量施肥,精准除草和卫星平田引入我的生产管理中来。”拿着一台白色的无人机,汤磊如数家珍,今年夏种,他就是使用光谱无人机对秧田进行整体拍摄后,再将监测数据导入用带有北斗导航辅助系统的智能拖拉机,由拖拉机拽着卫星平田机在田间按照既定轨道推进,同时还附带“镇压”效果,全程只需他一人进行数字操控,实现了单人半天4亩秧田的生产“奇迹”。

属于他的“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事例还有很多,通过和大疆公司开展合作,汤磊将无人驾驶技术和农机进行结合。目前,农场的拖拉机、插秧机以及植保机都实现了半自动化。”汤磊表示,为了建设无人化,精准化,精量化的农场,他还要把更先进更科学的农艺与生产环节结合,着手布局智能化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运粮流水线等设备,并将其投入到每年的对外作业上,帮助更多的老农改变种植思路,提高更多人的种植产量。

截至目前,青禾农场的农机投入已达200多万元。而科技赋能农机下,每年,仅仅无人机飞防这一项,他的订单服务面积就超1000亩。

多元“突破”,敢于尝鲜是勇气

几年来,汤磊带给自家农场的变化十分显著。他的父亲汤建芳高兴地说,在儿子的打理下,农场已经从全程机械化走向农业数字化,由会种田变成了‘慧种田’。同时,农场带动了周边76户农户,累计增收156万元。 “周边的邻居提到他都是纷纷竖起大拇指。”

有知识更有责任,有情怀更有担当。在农场发展越发平稳的同时,汤磊求新、求变的心态从未止步。

从机械化到科技化,从无公害到科技化、绿色化种植,汤磊的目光已看得更远。“2022年底,我参加了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集中授课期间,我认真做好笔记,并积极向专家教授请教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汤磊告诉记者,参加此次学习不光让他收获了稻麦栽培的知识,还打开了新思维,新农人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管理,品牌文化的建立。

汤磊表示,通过取经学习,自己不再满足于产粮卖粮。下一步,他将带领青禾家庭农场积极与院校合作,加强前沿科技应用推广,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将产品进行有效的市场转化,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回望这几年的发展,虽然辛苦,但我依旧觉得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我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找到人生的价值。”(全媒体记者 周迎)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