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耿车镇 图源:新华社
“耿车的精彩蝶变充分彰显了‘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广大群众既富口袋也富生态,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6月7日至8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宿迁调研时强调。
这不是信长星第一次提到“和美乡村”这个关键词。
5月25日,信长星在省农业农村厅调研时指出,要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信长星为何屡次提到“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江苏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带来哪些变化?
一词之变,乡村发展迎来“美丽蜕变”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江苏记者注意到,“和美乡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历经了10年时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奋斗目标;
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建设“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
从“美丽”到“和美”,一词之变,折射出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
那么,“和美乡村”是个什么样的乡村?
“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今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阐释道。
换句话说,建设和美乡村,必须“软”“硬”兼施:既要加强硬件建设,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又要抓软件建设,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作为农业大省,长期以来江苏一直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从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到传承乡土文化、培育良好乡风民情……乡村建设的“面子”“里子”通通安排上,为建设“和美乡村”下好“先手棋”。
城乡融合,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
优化镇村布局规划,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前提。江苏乡村风貌多样,条件各不相同,如何科学规划、“个性化”规划,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江苏明确提出,在更高起点上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引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加强市县域统筹,积极构建“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注重从城镇化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等宏观视野谋划村庄发展和布局。
在盐城大丰区,白墙黛瓦、外形统一的现代化小楼林立,搭乘农房改造的“东风”,一批批老旧农房得以被分批次改造。家家户户门口拥有独立花圃,院子里还有“微菜园”,种菜养花成了农民的新爱好,得空时,还可以去社区小礼堂观看表演。新型农村社区里,富有乡土特色的绿化景观如诗如画,一改往日脏乱的乡土气息。
据了解,大丰区在新一轮农房改善中围绕“农房+产业”“农房+特田”“农房+治理”,将特色田园乡村理念贯穿农房改善工作始终,在农房建设中,着力推广绿色建筑等新工艺、新技术,让农民住得更安心。
以南京为例。2018年以来,南京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由于涉及到500多个行政村、6000多个自然村,为让村子“各美其美”,南京通过出台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开展规划师下乡活动等方式,实现行政村村庄规划管理、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建设全覆盖。
一到节假日,南京六合双墩村张洼组便游人如织。村民们房屋墙壁上不同主题的农民画,别具特色。双墩村党总支书记耿云松介绍,张洼启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之初,街道就邀请南京的设计公司团队入驻,对村庄整体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我们不但创作了农民画墙绘,还打造了二十四节气农民画馆和农民画创作点,定期邀请农民画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吸引了不少游客,名声越来越响,这些墙绘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耿云松说。
如今,千名规划师投身乡村振兴第一线,为全省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不光要美,更要宜居。具体到农民日常生活,厕所就是一个关系到生活质量的大民生问题。在苏州吴江同里镇湘溇村,一座座颇具水乡特色的公厕代替了村里原来脏臭不堪的公厕。“以前我们最恨到这上厕所,都是捂着鼻子的。现在公厕通风没异味,厕具、地面都很干净,还有人定时打扫。”湘溇村村民说,新建的环保公厕不仅“颜值高”、设施贴心,而且整洁干净,让人愿意上。
厕所整治任务还在继续。6月13日,在苏北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上,江苏专门就改厕问题部署,重点解决不好用、不能用、不愿用等问题,对问题厕所要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逐一过堂、逐一销号、限时清零。
推进乡村垃圾清理靶向攻坚,睢宁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睢宁吴桥村有780户3385人,一直以来,该村以宅旁、村旁、田旁、路旁、水旁为主要区域,清理积存垃圾、河塘沟渠废弃的秸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问题,切实提升村庄内外部环境质量。
经过专项行动整治,村内鸡鸭乱飞、垃圾靠风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睢宁全县400个行政村,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小村庄折射大变化。
一系列务实行动,江苏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来看一组成绩单:
江苏已完成农村困难群体危房改造和农房改善超66万户,130多万农民群众住上了结构安全、功能适用、风貌协调、配套完善的现代宜居农房;
全省累计整治18.9万个自然村,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全覆盖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还有,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通达、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已经在江苏大地初具规模,呈现出美美与共、城乡融合的生动图景。
一系列重要举措还在持续推出。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并累计完成全省30%左右行政村(规划发展村庄)的村庄规划编制。2023年3月颁布的《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则要求,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的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保护村落,守住记忆中的“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国人对“家”“家乡”最朴素的情感。
古韵绵长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
今年4月,住建部等六部门公布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江苏有46个村落上榜,使得江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数字升至79个。
江苏传统村落 图源:江苏建设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积极推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今年两会,时任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学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怎么保护?江苏做了一系列工作。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办法》点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要遵循“保护优先、兼顾发展、合理利用、活态传承”原则。
我省先后认定公布了六批共502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76组传统建筑组群,启动江苏乡村产业遗产现状信息调查,建立健全乡村产业遗产信息数据库,为乡村产业遗产保护发展奠定基础。
2020年入选江苏省级传统村落,2022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泰州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水网密布,村民依水而居,建筑依水而建,巷道弯曲幽深,具有明显而独特的里下河风格。这里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里下河特色砖雕“猫头滴水”,用的小砖小瓦,既有利于排水、避免雨水浸入,又造型精美。
在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中,当地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为村落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古老建筑进行保护更新时,本着尊重历史、修旧如旧原则,采取科学修缮办法,让其焕发新的生机。
为乡村历史文遗穿上“金钟罩”,还需引入资金“活水”浇灌。2023年,省住建厅又联合省财政厅等部门,启动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安排一定的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并按照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县域内省级以上传统村落数量等因素进行分档奖补。
为展现传统村落时代新气韵,江苏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江苏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久久为功,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向往“和美”,塑造文明乡风
在过去,农村无论红白事,都会进行繁缛的流程,有些地方还会因高额彩礼而受诟病。塑造文明乡风,改善农村精神面貌,在广大乡村地区已形成风尚。
“来来来,吃喜糖,吃喜糖!”今年6月,泰兴宣堡镇郭寨村内,村民徐晨伟的婚礼正在举行。席开8桌,男方没有彩礼,女方没有嫁妆,简单却甜蜜幸福。
而在半年前,徐晨伟还在为这桩婚事惴惴不安。原来,徐晨伟在计划成婚时却被准岳父母突然提出增加彩礼,让一家人难以承受。村书记刘浩得知情况后及时向上级汇报。在村规民约实践基地,宣堡镇党委书记牵头,全体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及双方父母共同参与,大家谈高价彩礼的不合理性,谈理想婚姻的组成要素,谈幸福生活的必备条件……最终让两家人握手言和,决定男方不给彩礼、女方不陪嫁妆,简单办婚礼。
如今,不止宣堡镇,泰兴全市都“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首先就要遏制陈规陋习,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在苏州,所有村(社区)普遍设立居民红白事办事场所、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度,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广泛宣传,引导农村居民简办各类红白事,养成不攀比、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经过不断的“移风易俗”,苏州共有2个镇、12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数量全省第一;张家港市建农村、善港村获评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典型在哪?善港村弘扬特色“善文化”,着力提升村民综合素质,涵育文明乡风。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建农村始终秉持农村发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理念,高度重视文化振兴,以文化人,以和为美,在润物无声中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更加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
在泰州兴化大垛镇,当地依托郑板桥这一文化名人资源,对板桥文化园的基础设施、研学项目不断提档升级,让乡村文化资源浸润人心;在南通海门,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当地还通过微视频、电视展播、公交车载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展示典型家庭事迹,激励广大家庭以典型家庭为榜样,在全社会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的良好传统。
为让农民“脑袋富”,南京桦墅村建设书香村居,引导农户闲时读书。农家书屋内设有电脑阅读室、投影播放设备,实现“现场+远程”教育模式。村民们连接wifi即可免费在线读书、听书。
以书为媒、阅读牵线,桦墅村打造学习充电站,定期举办名家讲座,探索乡村阅读新模式。村里的书屋,成了村民家门口的图书馆,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充电、提高素质,增加文化底蕴。
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在全民阅读热潮中,农家书屋作为重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断打开乡村耕读新画卷。据了解,2022年全省农家书屋借阅总量已达到2244万余册次。
放眼望去,新时代的江苏乡村,不仅有着干净整洁的民居,依山傍水的自然好风光,也有独具韵味的咖啡馆,还保留有最原始的农耕文化,成为了城里人爱去的“诗与远方”。而未来,可以想见,从一村美到全域美,从一户乐到家家和,乡村与城市的“边界感”越来越模糊,更广阔的天地间,和美乡村的美好图景会一一展现,我们期待着!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黄泽文 孙秦旺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