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整个过程感觉和献血有点像,就是时间有点长。”6月20日,我市第1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邹晓丹,在南京明基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他成功捐献出216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将由志愿者全程护送,去挽救一位素不相识的患者的生命。
(受访者提供)
“哥,您好,不知该怎么称呼您,就尊称您一声哥吧,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全家人,尤其是代表孩子,谢谢您!是您无私的爱心与奉献,拯救了我孩子(一命),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在病房,邹晓丹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是受助儿童父母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邹晓丹善举的感恩之情。
读完这封未署名的感谢信,邹晓丹表示:“我不知道受助者是谁,从信中内容来看是个孩子,我衷心希望这名患者能早日康复,健康成长。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件事,为更多的患者及家庭送去爱与温暖。”
据悉,骨髓移植匹配成功的平均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邹晓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仿佛举起了生命的接力棒。而这场“生命接力”的开端,要追溯到11年前。2012年,“当丹阳市红十字会来单位宣传时,心想如果配型成功的话,便可以帮助一个患者,也可以给一个家庭希望。”当时在邮储银行丹阳支行工作的邹晓丹说,“得知消息后,我毫不犹豫地签下了骨髓捐献协议书,并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
(受访者提供)
实际上,邹晓丹的爱心种子在更早时就已埋下。从2005年起,邹晓丹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已达2900毫升。“邹晓丹在工作岗位上积极主动,经常献爱心,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邮储银行镇江市分行法规部总经理董欣告诉记者。
今年4月6日,转岗到邮储银行镇江市分行法规部的邹晓丹,接到丹阳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一是告知匹配成功的消息,二是再次询问其是否愿意捐献?邹晓丹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并参加了高分辨检测。
在等待高分辨检测结果时,他的家人曾有过担忧过邹晓丹的身体。“我和他们讨论了很长时间,也给他们看了相关科普知识。”通过做工作,邹晓丹得到了家人们的全力支持。
(受访者提供)
为了确保最佳的身体状态,邹晓丹每天上午下午各抽出一个小时,通过跳操等方式进行锻炼,为捐献做准备。“一想到我要肩负一个生命延续下去的希望,浑身充满了力量。”6月初,邹晓丹接到丹阳市红字会电话,得知已完全符合捐献要求。6月15日,丹阳市红十字会为邹晓丹举办欢送会,他随后前往南京明基医院开始捐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我都要和爸爸打视频电话。”邹晓丹正在上初二的女儿说,“爸爸在我心里,就是个大英雄,我在等待爸爸的凯旋。”6月20日晚,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顿女儿心中的“凯旋饭”,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全媒体记者 俞佳融 包建华)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