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说文解词 | 从“民为邦本” 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2023-06-20 18:48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走进《中国智慧中国行》,循着古语的一笔一画,让我们共同开启一段探寻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旅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正是“民为邦本”思想的一种具体诠释。“民为邦本”,寄托着中国历代先贤的政治理想,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政之道。

“民为邦本” 典出《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原文为“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甲骨文中,“民”的字形像利器刺向眼睛,指被刺瞎眼睛的奴隶,演化后泛指一般民众。

“民惟邦本”中,“民”为人民,“邦”则指国家, “惟”后演变成“作为”的“为”,即“民为邦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为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人民安定了,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定。

“民为邦本”思想的提出是古人对民本思想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随着该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并逐渐走向成熟,“民为邦本”成为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中国历史,古代无数明君贤臣践行“民为邦本”思想,被历史铭记。汉文帝两次减租,此后免去全部田租,固本安民,开创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将“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付诸实践,成就了“贞观之治”。李冰修建都江堰,润泽天府两千年,至今造福着四川2.3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500万人口。苏东坡心系百姓,写了大量文章和奏疏表达民本思想、阐发民本主张。

“民为邦本”,关键是民心。民心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获得民心,实际上就是解决老百姓最根本的利益问题。“富民”是立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让民众发挥积极的历史创造作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得到时代性、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就是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正是因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才一心一意拥护党。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才最终赢得革命胜利。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理论,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同时,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14亿多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的信心,为人类民主事业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民为邦本”思想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139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走进《中国智慧中国行》,循着古语的一笔一画,让我们共同开启一段探寻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旅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正是“民为邦本”思想的一种具体诠释。“民为邦本”,寄托着中国历代先贤的政治理想,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政之道。

“民为邦本” 典出《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原文为“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甲骨文中,“民”的字形像利器刺向眼睛,指被刺瞎眼睛的奴隶,演化后泛指一般民众。

“民惟邦本”中,“民”为人民,“邦”则指国家, “惟”后演变成“作为”的“为”,即“民为邦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为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人民安定了,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定。

“民为邦本”思想的提出是古人对民本思想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随着该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并逐渐走向成熟,“民为邦本”成为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中国历史,古代无数明君贤臣践行“民为邦本”思想,被历史铭记。汉文帝两次减租,此后免去全部田租,固本安民,开创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将“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付诸实践,成就了“贞观之治”。李冰修建都江堰,润泽天府两千年,至今造福着四川2.3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500万人口。苏东坡心系百姓,写了大量文章和奏疏表达民本思想、阐发民本主张。

“民为邦本”,关键是民心。民心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获得民心,实际上就是解决老百姓最根本的利益问题。“富民”是立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让民众发挥积极的历史创造作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得到时代性、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就是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正是因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才一心一意拥护党。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才最终赢得革命胜利。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理论,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同时,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14亿多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的信心,为人类民主事业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民为邦本”思想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