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华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风土记》云:“仲夏端午,初也。”因“午”时,烈日当空,阳光灿烂,又称“端阳”,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端午节起因多种,主要说法为纪念大诗人屈原。《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自古以来,五月初五这一天,全国各地均用不同方式欢度端午佳节,习俗各异,镇江民间过端午节的习俗颇具特色。
扬子江上的龙舟节
“包粽子”。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用新鲜碧绿肥腴的粽叶和雪白的糯米包粽子。镇江百姓习惯包形似三寸金莲的“小脚” 粽,粽子的品种主要是白粽、赤豆粽、红枣粽、蜜枣粽、蚕豆粽、肉粽、火腿粽等。旧时过节,亲朋好友通常相互馈赠粽子,学生也需向老师送粽子,粽子成为应时应节的主要民俗食品。
“吃绿豆糕”。所谓绿豆糕,即用绿豆磨成粉,加糖、油精制成的糕点。因为绿豆具有清热、败火、解毒等功效,大人小孩吃了绿豆糕,能消暑除病,平安度夏。
“吃十二红”。所谓“十二红”, 就是酱醋红或自然红的菜肴和果品。端午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十二红,即炒苋菜、拌黄瓜、拌红萝卜、凉粉皮、红烧肉、烧黄鱼、盐水虾、烧黄鳝、咸鸭蛋、烤鹅汤、枇杷、杨梅。端午节,镇江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据说,喝了雄黄酒 ,百病都远走。
“挂四件”。分别是:在门前、春台或屋檐下挂菖蒲、艾条,意在驱瘟神、灾疫和磨难;在小孩胸前、手足系扎用红、黄、蓝、绿、黑五彩线编成的“长命缕”, 俗称“百脚绳”, 又称为“五色丝”。《风俗通》云:“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鬼及兵,一名长命缕……”
或用五彩线织蛋网挂在小孩胸前,以避毒虫叮咬;女孩头上用红线扎辫子,男孩脚上穿系有“百脚绳” 的虎头鞋,着老虎肚兜,表示红红火火将来前途无量;在大人及小孩的帐钩上挂元宝式香袋(香袋内装有沉香、檀香、樟木香等香料),或挂用“百脚绳” 编制成的小粽子挂件,有驱邪避害、保平安富贵之意。
“划龙船”。明清时,每逢端午节在金山寺、古运河、关河、平政桥旁的长江边上,常见到划龙船的场景。所谓龙船,大多数是用小划子或捕鱼用的鸦船在船上扎个龙头、龙尾,船帮子挂上龙披甲装饰而成。划龙船者多数是渔民及船民,他们边奋力划桨,边喊着号子,河岸上的人则用锣鼓、鞭炮或呐喊声助威,这种自娱自乐的喜庆场面甚为壮观。明张岱《金山竞渡》中曾拿镇江的龙船赛事与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做过比较:“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亦然,秦淮有灯船无龙船,龙船无瓜州比,而看龙船亦无金山寺比。”可见当时镇江端午节龙舟竞渡,早已名震四方。
“唱台戏”。旧时端午节,镇江东乡姚桥、大港及南乡上党一带的村民,大都会利用农忙的间隙,凑些钱抽空唱一天台戏。由于《白蛇传》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发生在镇江,农历五月初五,白娘娘喝了金山寺法海和尚给许仙的雄黄酒,而显现了真身,吓死了许仙,白娘娘为了救许仙,在小青青的帮助下,不顾个人安危盗仙草,与法海搏斗水漫金山,戏剧情节感人泪下。因此,村民们多数点扬剧《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盗仙草》《断桥相会》等折子戏。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