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人文丨回看闻捷的边塞诗“三部曲” 纪念闻捷诞辰100周年

2023-06-08 23:20

□ 王荣 王抒滟

闻捷(1923年—1971年),原名赵文节,江苏丹徒人,现代著名诗人。1949年后任新华社西北分社记者、采访部主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代表作有《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河西走廊行》,被誉为“人民歌手,杰出诗人”。

闻捷

闻捷在新疆的经历为他积累了文学创作丰富的素材。1955年,闻捷在《人民文学》上陆续发表《吐鲁番情歌》等诗作。1956年,诗集《天山牧歌》出版。《天山牧歌》表现在题材选择上有两个独到的方面,一是描写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新生活,充满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情,二是抒写了新时代年轻人在生产劳动中全新的爱情生活和爱情观,内容健康,格调高亢,情感活泼,诗境优美,很有艺术感染力。在具体的写法上,闻捷充分地展现了他的独到和优点,创作诗歌的突出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重视叙事,重视情节,重视写人物的活动场面和人物的对话,用这些来构成他诗作的形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内容,抒发情感,读来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如身临其境,在场感极强。闻捷重视对新疆这一多民族地区丰富的民间文艺营养的吸收,刻意展现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打猎、赛马、宴客、婚礼、舞会,风情浓郁,诱人神往;草原、湖泊、山沟、牧场、果园,画面秀美,色彩明丽。闻捷的描写充分细致,并借此强化了诗作感情的抒写和内容的表达,使一曲曲“牧歌”显得魅力十足,美不胜收。

《天山牧歌》

《天山牧歌》是新中国首部描写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诗集,以其鲜明的特色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成为新中国成立十七年(1949年—1966年)最有影响力的诗集之一。2021年,《天山牧歌》入选“百部红色经典——献礼建党100周年作品”。

1957年,闻捷参与筹组中国作协兰州分会,1958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1958年5月,朱德总司令到甘肃视察时,闻捷以《甘肃日报》记者身份随行采访。在甘肃期间,闻捷创作了抒情组诗《河西走廊行》。诗歌取材开阔,诗风热情奔放,以纪实的手法、诗人的视角记录和抒发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诗人的所见所感,讴歌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闻捷雕像

从1959年起,闻捷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这是根据新疆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胜利平息巴里坤地区乌斯满匪帮大规模武装叛乱的真实事件,创作的一部长达万余行的叙事长诗,以“通过这首长诗,记载下解放初聚居在巴里坤草原的哈萨克人从怀疑、反对到拥护共产党的历史过程,记载下帝国主义者和民族反动派的幻想和末路”。《复仇的火焰》结构宏伟,反映了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生活,全篇安排了多条相互交织的线索。既有以马克南为代表的帝国主义者和以乌斯满为代表的哈萨克民族败类同各族人民的矛盾, 又有以阿尔布满金为代表的反动头人与穷苦哈萨克牧人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表现了英、美帝国主义分子之间,以及他们与哈萨克叛乱首领之间的龃龉;在劳动人民和革命队伍内部,也存在着牧人中觉醒者与受骗者之间、干部中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之间、革命群众中的先进者与落后者之间的差异等。其中,哈萨克族忠厚长者布鲁巴、勇士巴哈尔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该诗以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诗歌与民歌相结合,被评论界认为“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性意义”。

何其芳评论说:“这样广阔的背景,这样复杂的斗争,这样有色彩的人民生活的描绘,好像是新诗的历史上还不曾出现过的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族报》曾刊发署名文章:“闻捷的边塞诗有着生活的质感,绝非走马观花的旅游者所能写出。他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诱人的边疆多民族风情,雄浑豪放、清新明丽的抒情风格,充满人性力量奔突所体现的动态之美,让人感到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力量。从闻捷的叙事长诗里面可以看到哈萨克阿肯弹唱、维吾尔达斯坦、蒙古史诗的印记,可以看出他向兄弟民族文化传统学习与借鉴的真诚态度。”

《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河西走廊行》构为闻捷诗歌代表作品的“三部曲”。闻捷也从一名新闻记者成长为与贺敬之、李季、郭小川齐名的诗人,被誉为“新边塞诗的奠基者”“边疆新生活的牧歌手”。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64

□ 王荣 王抒滟

闻捷(1923年—1971年),原名赵文节,江苏丹徒人,现代著名诗人。1949年后任新华社西北分社记者、采访部主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代表作有《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河西走廊行》,被誉为“人民歌手,杰出诗人”。

闻捷

闻捷在新疆的经历为他积累了文学创作丰富的素材。1955年,闻捷在《人民文学》上陆续发表《吐鲁番情歌》等诗作。1956年,诗集《天山牧歌》出版。《天山牧歌》表现在题材选择上有两个独到的方面,一是描写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新生活,充满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情,二是抒写了新时代年轻人在生产劳动中全新的爱情生活和爱情观,内容健康,格调高亢,情感活泼,诗境优美,很有艺术感染力。在具体的写法上,闻捷充分地展现了他的独到和优点,创作诗歌的突出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重视叙事,重视情节,重视写人物的活动场面和人物的对话,用这些来构成他诗作的形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内容,抒发情感,读来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如身临其境,在场感极强。闻捷重视对新疆这一多民族地区丰富的民间文艺营养的吸收,刻意展现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打猎、赛马、宴客、婚礼、舞会,风情浓郁,诱人神往;草原、湖泊、山沟、牧场、果园,画面秀美,色彩明丽。闻捷的描写充分细致,并借此强化了诗作感情的抒写和内容的表达,使一曲曲“牧歌”显得魅力十足,美不胜收。

《天山牧歌》

《天山牧歌》是新中国首部描写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诗集,以其鲜明的特色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成为新中国成立十七年(1949年—1966年)最有影响力的诗集之一。2021年,《天山牧歌》入选“百部红色经典——献礼建党100周年作品”。

1957年,闻捷参与筹组中国作协兰州分会,1958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1958年5月,朱德总司令到甘肃视察时,闻捷以《甘肃日报》记者身份随行采访。在甘肃期间,闻捷创作了抒情组诗《河西走廊行》。诗歌取材开阔,诗风热情奔放,以纪实的手法、诗人的视角记录和抒发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诗人的所见所感,讴歌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闻捷雕像

从1959年起,闻捷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这是根据新疆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胜利平息巴里坤地区乌斯满匪帮大规模武装叛乱的真实事件,创作的一部长达万余行的叙事长诗,以“通过这首长诗,记载下解放初聚居在巴里坤草原的哈萨克人从怀疑、反对到拥护共产党的历史过程,记载下帝国主义者和民族反动派的幻想和末路”。《复仇的火焰》结构宏伟,反映了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生活,全篇安排了多条相互交织的线索。既有以马克南为代表的帝国主义者和以乌斯满为代表的哈萨克民族败类同各族人民的矛盾, 又有以阿尔布满金为代表的反动头人与穷苦哈萨克牧人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表现了英、美帝国主义分子之间,以及他们与哈萨克叛乱首领之间的龃龉;在劳动人民和革命队伍内部,也存在着牧人中觉醒者与受骗者之间、干部中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之间、革命群众中的先进者与落后者之间的差异等。其中,哈萨克族忠厚长者布鲁巴、勇士巴哈尔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该诗以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诗歌与民歌相结合,被评论界认为“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性意义”。

何其芳评论说:“这样广阔的背景,这样复杂的斗争,这样有色彩的人民生活的描绘,好像是新诗的历史上还不曾出现过的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族报》曾刊发署名文章:“闻捷的边塞诗有着生活的质感,绝非走马观花的旅游者所能写出。他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诱人的边疆多民族风情,雄浑豪放、清新明丽的抒情风格,充满人性力量奔突所体现的动态之美,让人感到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力量。从闻捷的叙事长诗里面可以看到哈萨克阿肯弹唱、维吾尔达斯坦、蒙古史诗的印记,可以看出他向兄弟民族文化传统学习与借鉴的真诚态度。”

《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河西走廊行》构为闻捷诗歌代表作品的“三部曲”。闻捷也从一名新闻记者成长为与贺敬之、李季、郭小川齐名的诗人,被誉为“新边塞诗的奠基者”“边疆新生活的牧歌手”。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