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走进京口区象山街道象山花园三区安置小区,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整治后的二夜河穿小区而过,河道平整干净,绿植如茵,成为亮丽景观长廊;沿河而建的惠邻、睦邻、乐邻“三邻”广场内,有的居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有的在跳舞,有的在聊天……一派文明和谐幸福的景象。
“三邻”广场之“3邻空间”
2012年入住的居民钱晓琴,见证了小区“蝶变”的过程,她深有感触地说:“整治前,二夜河杂草丛生、淤泥堆积,旁边的小路坑洼不平,居民经过时都不愿多看一眼。整治后,我们最喜欢在二夜河边的健身步道散步了,晚上吹着清风,走在鸟语花香中,别提多惬意了!象山街道、象山社区还沿河建设了‘三邻’广场,让居民多了一个休闲、健身、娱乐的场地,在‘家门口’的幸福感升级。”
整治后的二夜河
记者了解到,这是象山街道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象山街道宣传委员梅昆告诉记者:“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街道以党建引领文明新风尚,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聚焦民生‘小事’,用细致的‘针功夫’绘就文明城市美好画卷。曾经的‘脏乱差违’变得整洁有序,安置小区变身公园小区,居民‘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增设充电桩
网格化管理,延伸创城触角。记者采访获悉,象山街道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一网格一支部”原则,构建“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不断延伸创城触角。其中,象山社区聚焦“服务办进心坎,优质资源汇聚在家门口”,打造小史工作室、巾帼芳苑、红色物业联盟、“家门口”党建,通过双网格化管理,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象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长发告诉记者:“社区充分发挥象山花园三区网格党支部作用,倾听百姓诉求,整治二夜河570米,清淤“还”绿;安装便民椅10多张、晾衣架10多个;清理杂草、垃圾200余车;建设‘三邻’广场,改造睦邻亭;翻新健身路径1800米、增设健身器材……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社区服务有机统筹、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暖“新”服务活动
“一盘棋”思想,形成工作合力。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一直是文明城市创建过程的难点问题,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象山街道联合城管、住建等部门,对辖区内“飞线”进行摸排,采取疏堵结合等方式,针对性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推进,消除安全隐患。象山花园三区于2012年回迁,现有住户1822户人口2955人。小区人口众多,但以前充电桩却没几个,“飞线充电”问题突出。街道、社区综合考虑居民需求、场地空间、电表走线等因素,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搭建停车棚,先后增设充电桩200余组,顺利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
公共晾衣架
“志愿红”领衔,激发创建活力。象山街道以“小飞象”等品牌志愿服务队为骨干,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28支。整合机关在职党员、物业管理人员、新业态群体党员、居民代表等,建立党员志愿者库,做到穿透楼栋、直达户室,织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记者了解到,文明城市创建以来,街道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科学普及、扶贫帮困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切实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桓王亭社区积极打造“亭”院声声品牌,通过红色宣讲、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传递红色好声音;东城社区精心打造“城‘新’驿站”,通过“小哥心愿墙”,共征集小哥“微心愿”32条,现已帮助24名小哥顺利实现“微心愿”。(通讯员 李永芳 谭玉亭 全媒体记者 林兰)
图片由象山街道、象山社区提供。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