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觉,关键是文化创新。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故事、更有感情,易于接受、易于感知。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从雪后初霁的故宫院墙,到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这些传统元素、经典意象被进一步激发,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以新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只有用创新的方式,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方能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才能在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文化创新,并不是天马行空、率性而为,而是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譬如,河南卫视用技术赋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打造以传统文化IP为基石的精彩文艺作品,如一匹黑马,脱颖而出,赢得万千观众。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挖掘题材,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充分证明了只有植根于文化自信的文艺创新,才能激活镌刻在中华儿女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上至先秦时期《逍遥游》,中至唐代《望天门山》、宋代《青玉案·元夕》,近至当代红色诗词《长征组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牵手,迸发出温润人心的文化力量。《典籍里的中国》坚持守正创新,以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价值,熔铸中国精神,收到青少年追捧。以返本开新、推陈出新为宗旨,将当代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文本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共鸣与升华中,发挥直击人心的传播效果。
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因为不断汇入新元素,所以才能奔流向海、前程远大。当下,中国制造热销海外、老字号网红迭出、“中国风”席卷……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以文化内涵式创新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升级的行动自觉。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人们更加渴望找寻到内心的精神归属,扎牢自己文化上的根。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直言义行中,是孔孟礼仪的绵延;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是魏晋风骨的接续;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是华夏智慧的结晶……文化之水,润泽千年。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我们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昂首阔步。(苏喻)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万嘉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