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阳”话题火上热搜。“二阳”是不是不要治疗?到底什么情况要就诊?如何预防?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消息!
高福院士提醒:
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
5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表示,“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高福指出,一直以来,关于“长新冠”是否存在都有较多争议。高福认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他进一步指出,但我们不能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是应该把钱放到基础研究上,开发一些新的抗病毒药物。以阿兹夫定为例,第十版诊疗方案就把阿兹夫定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款药是我们国家自有知识产权的。”
高福表示,要号召临床专家在临床发现问题后,和制药公司以及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大家合作,早有布局,中国也会走在世界前列。
什么是新冠后遗症?
新冠后遗症,学名叫“新冠长期症状(Long-COVID)”。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症状。”
简单来说,当新冠感染者核酸检测转为阴性之后,依然有不适症状,且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了2个月,那么就要注意是不是存在“新冠后遗症”了。
目前已发现的新冠后遗症有200多种,涉及9个器官和系统。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头痛、注意力障碍、脱发、呼吸困难、嗅觉和味觉丧失、咳嗽、关节疼痛等,而且通常会多个情况同时存在。
此外,研究还发现新冠感染与脑容量缩小、睾丸损伤有关,可能对认知能力和生育能力都造成影响。
(已明确的50余种新冠后遗症)
“阳康”9种常见遗留症状,
什么情形要就诊?
1. 咳嗽——严重咳嗽持续3周以上
转阴了还在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不过,以下情况建议到医院就诊。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肺系病科副主任医师卢丽君在接受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采访时提醒,如果出现咳血(痰中带血)、夜间(或改变体位时)咳嗽加重,咳大量黄脓痰,或者再次发热,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原有症状明显加重等,建议去医院就诊。
2. 呼吸急促(气短)——轻微活动就明显气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第一版)》提醒,以下情形需要及时就诊:
(1)出现以下轻微活动后即出现非常明显的气短,采用任何缓解呼吸急促的姿势后都无法改善;
(2)静止时呼吸急促程度发生改变,且采用任何呼吸控制技术后都无法改善;
(3)在某些姿势、活动或锻炼期间感到胸痛、心跳加速或头晕;
3. 乏力——伴有呼吸困难不能缓解
乏力是新冠感染恢复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很多人在感染后会有持续的身体乏力虚弱,甚至胸闷的一些症状,通常在两周内可以缓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第一版)》提醒,若乏力,伴有呼吸困难不能缓解,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4. 失眠——7-10天内情况不见好转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眠浅、多梦等症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孙伟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感染新冠后的一些症状,如身体疼痛、咳嗽,会干扰睡眠;体内腺苷分泌不足也会导致入睡困难。建议放平心态,身体恢复后睡眠会自动改善;尽量保持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若失眠症状严重可就诊。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神志病科主任王挺在接受紫牛新闻采访时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乏力、嗜睡、失眠、容易疲劳等都是常见的病理反应。一般而言,经过7至10天的休息调整会逐渐消失,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从中医角度讲,可能是一种‘余邪未尽’的情况。”如果7-10天内情况不见好转,可前往医院就诊。
5. 疼痛——出现疼痛加剧
6. 心悸——三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发烧的时候,体温每升高1℃,心跳会升高10-12次。如果正处在发烧中,心跳快是正常现象。
当心跳快的同时出现心慌气短,动辄气喘,到了这种程度还是要及时就医,特别是现在不发烧的人又开始心慌,心跳上升平均10次,这在我们医院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一查心肌酶没有问题、心电图也正常,(这是)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慢慢可以恢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第一版)》提醒,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一是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衰等,如果新冠感染后出现心率加快、胸闷、胸痛、气促等,不一定是心肌炎,可能是原有冠心病加重,要尽快就医。
二是发生缺氧,呼吸、心率加快,心慌,则要到医院急诊就诊。
7. 声音问题——长时间没有好转
如果长时间没有好转,建议咨询医务人员意见。
8. 吞咽问题——进食出现咳嗽或呛噎
吞咽食物和饮料时感觉有困难,是因为帮助吞咽的肌肉可能“变弱”了。
9. 嗅觉味觉下降——多数一个月内恢复
“阳康”了,但是闻不着食物的香气,品尝不到食物的酸苦甜咸。大多数嗅觉味觉下降,会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一个月内恢复。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顾明优在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介绍,嗅觉减退如果只是鼻子局部黏膜损伤,大概一周就能恢复,若是病毒损伤神经引起的,恢复时间会稍微长一点,一般要两个月或更长。
平时可以进行嗅觉训练,包括每天闻柠檬、玫瑰、丁香等,一天两次,每次20秒。如持续3-4周仍无恢复,建议口腔科、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评估。
有没有办法预防?
虽然新冠后遗症种类繁多,但我们对它并非束手无策。
正如WHO总干事谭德塞所建议的,“避免感染,是人们预防后遗症的最佳方法”。
这其中,预防新冠的有效、便捷、经济的手段是: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疫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此外,这些日常防护措施依然有效: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
正确佩戴口罩;
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拥挤的空间;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做好清洁和消毒;
一旦出现症状,积极治疗。
张文宏:“第二波”是科学规律
不应对经济生活造成影响!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就说过“第二波”可能出现在五六月份。
他表示,“第二波”是科学规律,全世界只要对疫情进行监控的国家是毫无例外的,随着免疫力的降低和病毒的变异,它就会出现。但是,这一波的波幅要低,症状更轻,医疗资源的应对也更有效。
他表示,我们虽然仍处于病毒感染的一个时间节点内,有很长的拖尾效应,但是它不应该对我们整体的经济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们也不应该过度采取防疫措施。
张文宏表示,最近大家会看到出现“二阳”的现象,大多数人的症状比去年年底这波要轻,尤其是已经感染过的人群,发烧的时间更短,获得药物的便捷性更快。对于这波的应对,会远远优于第一波,所以大家不要过于担心。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上海市肺科医院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