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搭载着北斗导航系统第五十六颗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心继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之后,时隔三年,再次发射北斗系列卫星。
天枢天权、玉衡摇光……北斗星自古为中华民族定方向,辨四季,定时辰。如今的“北斗”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昂首走向世界、服务全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闻名遐迩的北斗“母港”,先后执行45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56颗北斗导航卫星,创造了百分之百成功的中国奇迹。
贯穿任务全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通信站始终牢记期望嘱托,凝聚意志力量,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全力以赴确保通信畅通。
山海问天·初心不移
“我决心,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全力协作,坚决夺取北斗三号任务全面胜利!”银白的卫通天线映衬着鲜红的党旗,任务前,西昌通信站正在开展“畅通有我,请党放心”岗位承诺践诺活动,全体参试人员面向党旗,郑重向所在党组织递交了战前承诺书,叫响了“牢记嘱托再接再厉,山海问天更上层楼”的战斗口号。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培塑,坚持每年开展“牢记嘱托、再创奇迹”主题实践活动。西昌通信站按照中心党委统一部署,坚持以“六大领航行动”“六大岗位行动”为载体,广泛组织“重走路线、重忆场景、重看视频、重温讲话”,开展“嘱托旗下话成长”心得分享,设置“畅言榜”、制作“圆梦卡”、立起“嘱托旗”、编印心声集,引导大家把圆满完成任务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不断强化“使命共同体、荣誉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意识。
“志向和信念在旗帜下汇聚,光荣和梦想在胸膛中荡漾,向着一流我们扬帆起航,创造奇迹在那高新边疆……”这首原创歌曲《向着旗帜的方向》在航天科技工作者中广为传唱,诉说着大家共同的心声,凝聚起牢记嘱托、再创奇迹的强大势能。
向天图强·创新超越
“三十分钟准备”指挥员沉着下达任务口令,手指轻轻点击鼠标,网络、传输、卫通、短波、频谱等各通信分系统综合态势在一体化指显平台上同步生成、一网显示。指控大厅屏幕上实时呈现火箭状态以及通信线路状态,3D机器人24小时巡察机房设备状态,这是西昌通信站任务实战现场的真实画面。
面对常年高密度任务形势,西昌通信站狠抓“五零”“双想”“七个始终坚持”“六个规律性认识”等质量意识贯注,深化一体化建设和任务流程化管理,确保通信系统始终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
“随着大数据、云平台、光交换等新技术投入使用,我们通信系统正逐步实现前方无人值守,后方智能化管控。”岗位人员向记者介绍。
该站始终立足新时代航天需求,紧盯信息通信前沿科技,按照网络聚能、信息赋能、体系释能的机理,先后完成云平台、数据中心、北斗巡线系统等规划攻坚项目,综合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手段,为高效指挥、多域联合、集约保障赋能增效。
年轻面孔·正当其时
西昌通信站网络实验室内,网络工程师李朝阳与系统专家正在严密论证新一代网络优化整合方向。回想起与北斗的初相识,李朝阳感慨万分:“正是听到北斗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我热血沸腾,一毕业就毫不犹豫地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从2007年起,李朝阳全程参与了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的建设。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7年时间,北斗系统实现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而在这17年间,李朝阳坚持向学习要能力、靠创新求突破,“网络流量分析统计系统”、“IP网辅助决策系统”、“通信接口机软件”……一个个技术壁垒被突破,一项项科研成果投入使用,不断助推通信核心能力提升。去年,李朝阳团队开发的“网络通信综合指挥系统”获得创客大赛第二名,他本人也入选了上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库。
养鱼先养水,有了深水活水,人才才能如鱼得水。航天发射的实战历练正是人才成长的宝贵矿藏。西昌通信站按照中心党委“1+4”人才建设规划办法,坚持“项目、成果、人才”一体推进,建立“一人一策”实案化培养计划,打造“追梦种子成长营”,与华为等知名企业建立教育协作、实践联训机制,把优秀人才放到关键岗位加钢淬火,利用重大任务、重要工程、重点课题构建全流程培养链条,不断强固人才支撑。
高技能操作人才张双双、“通信活地图”郑邦国、光端高级技师岳清华、“全国巾帼文明岗”话务岗位群体、“大凉山航天通信战鹰组合”……一张张典型人才照片高高悬挂在该站先进典型榜上。他们中,既有坚守在三尺机台的话务员,又有巡逻在荒郊野外的线务员;既有视频调度的技术大拿,又有捕捉电波的报务能手;既有文“舞”双全的铿锵玫瑰,又有敢打必胜的热血男儿……他们,还有她们,都义无反顾地把青春融入祖国星座,让北斗星熠熠生辉。
来源:中国网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