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江
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央视连续播出三轮了,作为高加林的同龄人断断续续追剧终于追完了,感慨万千。我们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之处,最后竟殊途同归。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初中毕业的那年,虽然没有高加林那样的农村户口的担忧,可是因为体弱多病,我放弃了高考,走进了师范学校。在那里和一群高加林式的同学们度过了愉快的三年。走上讲台时我才19岁。虽然我很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学生和家长们也都非常喜欢我这个年轻的扎着羊角辫儿的小老师,可是因为身体原因,我每周只有星期一这天嗓子是正常的,后面的五天(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我只能哑着嗓子给学生们上课。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竟然声带小结两次开刀,医生警告我再不改行就要失音了。
上小学时我就喜欢作文,老师要求要写真人真事,可我总爱天马行空,编出来的作文让老师也不忍批评我。工作以后更是笔耕不辍,这时候反而不再编故事了,而是更多地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我参加过市里大大小小的各种征文比赛,并且获得了一、二等奖。还有一次我写的广播通讯竟然在当年广电系统的政府奖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要知道那个时候我还仅仅是一个小学老师。我自己并不知道这次获奖。10年后当我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后,有一天一位前辈找我,再三核实:“你就是赵丽江?我觉得好奇怪,因为刚刚考进没几天,前辈老记者还没认全,这位老师拿着几页发黄的打印稿纸对我说,我一直收藏着这份稿件,冥冥之中总觉得我一定会见到这作者,我要亲口告诉他,她的作品得了全市一等奖。只是我没想到赵丽江是女生。”我就这么稀里糊涂还没走进新闻单位就得了新闻奖。
90年代初我参加了一个全国征文比赛,文稿寄出后就没多想,当我收到获奖通知时,儿子刚刚四个月。这是一个全国性比赛,级别很高,我获得了二等奖,需要去上海领奖。当时我有点犹豫,老公对我说,“你就放心去吧,这几天我不会饿着儿子的。”
我愉快地踏上了去上海领奖的火车。印象非常深,比赛组委会安排的宾馆叫“东亚饭店”,就在南京路步行街上,这对于我一个外地人来说感觉就是专门为我逛街安排的。领奖前一天晚上,同学来饭店看我,陪我在南京路上逛街,我给老公看中一条裤子,去上海前我问老公想买什么,他说如果有好一点的裤子就买一条。那条裤子标价185元,这个价格相当于我当时三个月的工资。那天我手里只有几十块钱,我压根儿没想到要买这么贵的东西。可是我太喜欢那条裤子了,那是当时的镇江不可能有的,售货员也在旁边说一等价钱一等货啊。我想明天领奖以后再来买吧,因为我知道二等奖有200元奖金。可是售货员说这个款式很紧俏的,明天还有没有我不能保证啊。同学在一旁说,我带钱了,先帮你垫付一下吧。就这样我在领奖前先透支了我的奖金买下了这条巨款的裤子。
第二天的颁奖典礼上我才知道,这次比赛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十名,十五名获奖选手中只有我一个女的。比赛是由上海的一个杂志社承办的,颁奖结束后杂志社社长找我谈话,他们看了我的其他作品后,问我想不想来上海工作,他们非常希望我能够加入他们杂志社。加入他们的杂志社?我不是做梦吧?!这个消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异于天上掉馅饼,这实在是我梦寐以求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他们可以把我调进上海,落实上海户口。我没想到我会经历一次和高加林异曲同工的比赛,而我更没有想到这次比赛可能改变我的人生。
对于上海户口我并没有太过强烈的要求,虽然我知道进上海户口几乎难于上青天,那个陪我逛街的女同学她和她的男朋友简直就是《人生之路》中高双星和陈秀礼的翻版。她是上海人考进上海的大学,男朋友是江苏农村的,也考进同一所大学,尽管她男朋友比高双星有才太多了,可是他没有高双星的好运,没能留校,而是分配到了南京,他们俩一个上海一个南京,男朋友调不进上海,她也不愿意去南京,最后两个人一起奔赴深圳,在那里才得以团聚。这是后话。
我领奖回来后奶就被涨回去了,可怜的儿子只吃了四个多月的奶。如果我再去上海,儿子就没有人照顾。尽管我是多么希望能改变当时的现状,解放我的嗓子,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把爱好当成事业,可是杂志社只能引进我一个人,而老公那会儿还是现役军人。思来想去,我婉拒了杂志社的邀请,没有调去上海。为此我大哭了一场。就这样我和上海户口擦肩而过,错过了这次可以改变我人生的机会。
虽然我没有调去上海工作,但是这次的获奖和杂志社的邀约,激发了我心底深处的那份一直跃动着的文字梦,增强了我进入新闻媒体实现梦想的信心。
不久后我过五关斩六将考进了镇江广播电视台,成了一名真正的记者。我曾经在某一篇文章中这么写过:那一刻我多么自豪,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终于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走在大街上,天空似乎特别蓝,我有一种要放声歌唱的感觉,我要对全世界宣布:我也是一名记者了。
进入媒体后我如鱼得水,频频获奖,我曾经创造了三年获8个省一等奖的成绩……2011年,我拿到了新闻系列的最高职称——高级记者。记得公示的那天,我接到报社同行的电话,他说:丽江,我正在看你的照片呢。恩?我的照片?他又说,你看你排在第8个。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说,你在看公示的名单?!他说,恭喜你啊,你跑得太快了……2016年,我获得了江苏省首届十大名记者的称号。
在这同时我的作品还多次荣获全国一、二等奖,参加并入围国际电影节。在一次全国性会议后,上海某电视台向我抛来橄榄枝,特别希望我能够加入他们电视台,承诺进上海户口,给职务给宿舍。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去上海实地考察,我还真的去了一趟上海,他们台长半真半假地说,你来上海,你儿子就可以成为上海人,以后你的子子孙孙就是上海人了……可是那个时候儿子还在上初中,正是逆反的时候,我一个人根本管不了他。我实在没有勇气一个人面对教育好儿子的重任。同时,我也觉得这个时候离开镇江电视台有点儿对不起当年把我招进来的老台长,没有他们的培养,我哪儿有今天啊。我手机通讯录里上至市长书记,大学校长,下至环卫工人、失地农民、残障人士,他们都曾经是我的采访对象,他们占据了我朋友圈的半壁江山,我也舍不得离开他们呀……这次和十多年前的那次一样,只能引进我一个人。我再一次婉拒了上海的邀请。
就这样我又一次和上海户口擦肩而过……
放弃上海户口当时有点唏嘘,然而多年以后蓦然回首,发现还是江苏更合适我,这里有我的根,这里有我熟悉的乡土、熟悉的百姓,熟悉的味道,这里才是我的灯火阑珊之处啊……
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