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情满镇江 共襄发展丨江苏发展大会回镇乡贤深情寄语镇江①

2023-05-16 19:18

编者按

2017年5月20日和2019年5月20日,第一届和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相继在南京举办,工作、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镇江人重回江苏,回到镇江。两届大会期间,通过活动发言、接受采访等方式,乡贤们畅谈回乡感受,也留下了对家乡真切寄语。

在2023年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活动即将举办之际,镇报集团将这些乡贤的“心里话”整理出来,再次呈现,重温他们关于镇江发展的真知灼见,我们也能从现实对比中,感受到这几年来的城市变化,并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

各地发展都讲投资,镇江要投未来

在包信和的印象中,镇江名胜古迹非常多,山水资源也很丰富。他说,回来沿途看看,变化还是挺大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镇江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东西,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镇江的交通和区位都有优势,再加上高校资源丰富,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如何突破传统的发展方式,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包信和开出的“药方”是依靠创新和人才。“现在各地发展都在讲投资,我想讲的是,镇江要投未来,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投人才。”他建议镇江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特别是要利用好高校资源。——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胡建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

一代接一代,建设一个航天强国

“航天事业事关国家安全,显示国家实力,体现国家科技水平和影响力,希望家乡更多有志青少年,为国家、为民族投身航天事业,一代接一代把我国建设成航天强国。”吴宏鑫谈起祖国的航天事业,激情满怀。

“镇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江河交汇人杰地灵……这次回来感觉家乡变化很大,特别是环境。我以前所在的农村,现在面貌焕然一新,让我感到镇江很有前途。”

他说:“航天事业伟大而光荣,做航天人要有对国家、对民族深厚的爱,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隐姓埋名搞科研。”他建议家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利用金山、焦山、北固山、茅山等多做宣传,打响知名度。——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林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携手奋进,为家乡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

“几十年来,家乡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使我倍感骄傲和自豪。”钱锋说,镇江在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还逐年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长期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学校的科研、学术方向和特色与镇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非常契合”。

“早在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牵头推动上海8所高校与扬中市政府的产学研合作,随后的每一年,都会在扬中或者在上海,双方举行产学研对接会,华东理工大学的科研优势,一直服务着扬中服务着镇江的发展……让我们继续携手奋进,为美丽家乡镇江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胡建伟 孙晨飞


东南大学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智深:

智能制造业,还需往精细化方面发展

对镇江未来的发展,吴智深提出建议。一是镇江要定力发展。要走“工业立市”道路,镇江有很好的工业基础,但当前镇江的产业链不长,产业链里的关键节点也不牢固,想要做强智能制造业,还需要往精细化方面发展。

二是镇江要协力发展。镇江的总体规模不大,各市、区的体量偏小,希望各市、区能协同发展,形成区域联合体,齐心协力把产业链条做得更大更长。

三是镇江要借力发展。要让南京的高校在镇江发挥应有的作用......镇江想要发展精细化制造业,还要多跟日本、德国、韩国等先进发达国家合作,多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经验。——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孙晨飞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

发挥优势,镇江应努力领跑

“不管在外面漂泊了多少年,对家乡的感情、对家乡的感谢一直在心中。不管走到哪个角落,一听到镇江,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戴晓虎说。

“沪宁线上,镇江发展得不算太快,或许也不是坏事……因为城市并没有因为盲目扩张而变得面目全非,保持了清新秀丽的特色,人文环境也保持得很好。只要把路走对了,将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戴晓虎说,镇江可以从打造山水林田湖一体的美丽国土的角度去布局。不管打造什么样的产业,环境都是很大的加分项目。

“我觉得,镇江的产业定位还不是太明晰。”戴晓虎建议镇江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如果是跟跑,走得再快,也永远是在别人后面。镇江的环境和交通都有优势,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还是能够领跑一批项目的。”“如果长江沿岸能引进一两所海外名校、拥有一些国际组织、集团的总部(分支),一些有影响力的创新研究所,镇江的分量就会大不一样。”——摘编自2017年5月23日《镇江日报》 记者 马坚


加拿大联邦政府及企业高级顾问陈铮:

要“敢为人先”,也要“以质为先”

“人生没有想法就不会有改变,永远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比如给自己定一个五年的目标,然后把它分解成每一年的,半年的,三个月的,一个月的。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在国外的经历一次次坚定了他在本科阶段对创新的认识——创新不只是创造新奇实用的想法,还包括实践。“做科学研究一点都不能含糊,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要有‘以质为先’的工匠精神。这种理念一直指导着我,因此我始终没有脱离现实。”——摘编自2017年6月5日《镇江日报》 记者 石玉梅


日本留日博士总会会长李建平:

引进环保和现代农业企业,助家乡发展

“家乡的变化令人欣喜,家乡的情怀让人回味。”李建平说,这里有他的妈妈、他的童年,有他的根。

2013年5月,李建平和章志华、朱宁等十位留日博士发起创办了留日博士总会。“我们利用博士头衔带来的资源,积极组织留日博士和日本企业来镇访问,促成合作。”李建平说,“为家乡发展助力,义不容辞。”

李建平说,每次回来看镇江,都有喜人变化,西津渡的古朴韵味,南山绿道的绿色健康。愿家乡在环保方面做更大的努力,保护并修复具有江南特色的历史建筑。他也将进一步介绍涉及环保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企业来镇,助力家乡建设发展。——摘编自2017年6月6日《镇江日报》 记者 周迎


上海普利特公司董事长周文:

汽车产业初具优势,要有更大作为

周文说,在家乡接受的良好基础教育让他打牢了立身处世的根本,更养成了他做人做事的三种优良品格和意志——故乡熏陶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故乡养成了他不断读书、学习的习惯;故乡塑造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周文说,未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将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在新能源、电子集成、复合材料大规模运用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镇江把汽车行业作为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这些方面已初具优势,未来相关企业只要能专注发展、坚持研发、坚持创新一定会有良好的前景。建议镇江在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之路上,在更好地引入资本、人才、智慧等要素方面有进一步更大作为。——摘编自2017年5月25日《镇江日报》 记者 栾继业

(文字整理 全媒体记者 徐贤礼)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198

编者按

2017年5月20日和2019年5月20日,第一届和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相继在南京举办,工作、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镇江人重回江苏,回到镇江。两届大会期间,通过活动发言、接受采访等方式,乡贤们畅谈回乡感受,也留下了对家乡真切寄语。

在2023年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活动即将举办之际,镇报集团将这些乡贤的“心里话”整理出来,再次呈现,重温他们关于镇江发展的真知灼见,我们也能从现实对比中,感受到这几年来的城市变化,并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

各地发展都讲投资,镇江要投未来

在包信和的印象中,镇江名胜古迹非常多,山水资源也很丰富。他说,回来沿途看看,变化还是挺大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镇江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东西,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镇江的交通和区位都有优势,再加上高校资源丰富,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如何突破传统的发展方式,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包信和开出的“药方”是依靠创新和人才。“现在各地发展都在讲投资,我想讲的是,镇江要投未来,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投人才。”他建议镇江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特别是要利用好高校资源。——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胡建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

一代接一代,建设一个航天强国

“航天事业事关国家安全,显示国家实力,体现国家科技水平和影响力,希望家乡更多有志青少年,为国家、为民族投身航天事业,一代接一代把我国建设成航天强国。”吴宏鑫谈起祖国的航天事业,激情满怀。

“镇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江河交汇人杰地灵……这次回来感觉家乡变化很大,特别是环境。我以前所在的农村,现在面貌焕然一新,让我感到镇江很有前途。”

他说:“航天事业伟大而光荣,做航天人要有对国家、对民族深厚的爱,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隐姓埋名搞科研。”他建议家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利用金山、焦山、北固山、茅山等多做宣传,打响知名度。——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林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携手奋进,为家乡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

“几十年来,家乡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使我倍感骄傲和自豪。”钱锋说,镇江在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还逐年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长期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学校的科研、学术方向和特色与镇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非常契合”。

“早在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牵头推动上海8所高校与扬中市政府的产学研合作,随后的每一年,都会在扬中或者在上海,双方举行产学研对接会,华东理工大学的科研优势,一直服务着扬中服务着镇江的发展……让我们继续携手奋进,为美丽家乡镇江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胡建伟 孙晨飞


东南大学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智深:

智能制造业,还需往精细化方面发展

对镇江未来的发展,吴智深提出建议。一是镇江要定力发展。要走“工业立市”道路,镇江有很好的工业基础,但当前镇江的产业链不长,产业链里的关键节点也不牢固,想要做强智能制造业,还需要往精细化方面发展。

二是镇江要协力发展。镇江的总体规模不大,各市、区的体量偏小,希望各市、区能协同发展,形成区域联合体,齐心协力把产业链条做得更大更长。

三是镇江要借力发展。要让南京的高校在镇江发挥应有的作用......镇江想要发展精细化制造业,还要多跟日本、德国、韩国等先进发达国家合作,多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经验。——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孙晨飞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

发挥优势,镇江应努力领跑

“不管在外面漂泊了多少年,对家乡的感情、对家乡的感谢一直在心中。不管走到哪个角落,一听到镇江,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戴晓虎说。

“沪宁线上,镇江发展得不算太快,或许也不是坏事……因为城市并没有因为盲目扩张而变得面目全非,保持了清新秀丽的特色,人文环境也保持得很好。只要把路走对了,将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戴晓虎说,镇江可以从打造山水林田湖一体的美丽国土的角度去布局。不管打造什么样的产业,环境都是很大的加分项目。

“我觉得,镇江的产业定位还不是太明晰。”戴晓虎建议镇江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如果是跟跑,走得再快,也永远是在别人后面。镇江的环境和交通都有优势,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还是能够领跑一批项目的。”“如果长江沿岸能引进一两所海外名校、拥有一些国际组织、集团的总部(分支),一些有影响力的创新研究所,镇江的分量就会大不一样。”——摘编自2017年5月23日《镇江日报》 记者 马坚


加拿大联邦政府及企业高级顾问陈铮:

要“敢为人先”,也要“以质为先”

“人生没有想法就不会有改变,永远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比如给自己定一个五年的目标,然后把它分解成每一年的,半年的,三个月的,一个月的。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在国外的经历一次次坚定了他在本科阶段对创新的认识——创新不只是创造新奇实用的想法,还包括实践。“做科学研究一点都不能含糊,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要有‘以质为先’的工匠精神。这种理念一直指导着我,因此我始终没有脱离现实。”——摘编自2017年6月5日《镇江日报》 记者 石玉梅


日本留日博士总会会长李建平:

引进环保和现代农业企业,助家乡发展

“家乡的变化令人欣喜,家乡的情怀让人回味。”李建平说,这里有他的妈妈、他的童年,有他的根。

2013年5月,李建平和章志华、朱宁等十位留日博士发起创办了留日博士总会。“我们利用博士头衔带来的资源,积极组织留日博士和日本企业来镇访问,促成合作。”李建平说,“为家乡发展助力,义不容辞。”

李建平说,每次回来看镇江,都有喜人变化,西津渡的古朴韵味,南山绿道的绿色健康。愿家乡在环保方面做更大的努力,保护并修复具有江南特色的历史建筑。他也将进一步介绍涉及环保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企业来镇,助力家乡建设发展。——摘编自2017年6月6日《镇江日报》 记者 周迎


上海普利特公司董事长周文:

汽车产业初具优势,要有更大作为

周文说,在家乡接受的良好基础教育让他打牢了立身处世的根本,更养成了他做人做事的三种优良品格和意志——故乡熏陶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故乡养成了他不断读书、学习的习惯;故乡塑造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周文说,未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将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在新能源、电子集成、复合材料大规模运用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镇江把汽车行业作为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这些方面已初具优势,未来相关企业只要能专注发展、坚持研发、坚持创新一定会有良好的前景。建议镇江在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之路上,在更好地引入资本、人才、智慧等要素方面有进一步更大作为。——摘编自2017年5月25日《镇江日报》 记者 栾继业

(文字整理 全媒体记者 徐贤礼)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