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意写作”第九季“我的阅读微故事”第四十四批作品展示

2023-04-23 10:20

今日镇江讯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这一年来,您又读了哪些书?您还在坚持看报吗?您喜欢纸本阅读还是已习惯电子阅读?近年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怎样的收获和感悟?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为阅读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九季于4月10日启动。说说您和阅读有关的微故事吧(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106.总有一种阅读伴你成长

□ 王明霞

我的手里有一本书,书名《红白喜事全书》。他是父亲的藏书。十五年前的一场大病导致父亲右侧半身不遂,手不能握笔,书对他已无大用。于是我从一大堆准备丢弃的旧书中带回了它,可惜另外一本我只能去记忆里寻找了。

父亲似乎是为写春联而生。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在十岁后的那段岁月。农村人的房子不多,但门却不少,从大门到厢房到厨房,再到养猪牛的圈,每家算下不少于五个门。所以每年一跨进腊月门,父亲便开始忙乎起来。

写春联都安排在晚上,一天的工作劳动结束后,父亲开始裁纸、写字,我在一旁帮父亲研墨,帮着把写好的春联小心的移到地上,等待晾干。这样的夜色很美,我欣赏着父亲书法的同时感觉美好和快乐充满心田。

那个年代,没有一家会舍得花钱去买副春联。于是父亲一写就写了几十年,我也跟着研了十来年的墨,读了十来年的春联,直到离家参加工作。

有段时间我很不能理解父亲。家里既拿不出钱来给我们姐妹买本书,却为何要贴上电灯费给别人写春联?还得买笔和墨。

但不管怎么说,我是读着那些春联长大的。我读着浓浓的年味,读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读着父亲对村人真挚无私的友爱。

父亲似书。我读春联,更读父亲。

107.读书助我考大学

□ 荸荠(吴波)

作为教师与写作者,经常有父母替孩子问我:怎样写好作文?我的回答往往是:读书,读大量的书,文学名著,流行小说,各种杂志,文摘报刊,尽可以读,广泛地读。

正如白岩松所说:读书就像存钱,而写作表达就像花钱,你平时不读书就等于不存钱,那么关键时刻哪能经常花钱呢?我的学习经历就是如此,因为读书,读过大量书报,才使我最终考上了大学!

童年少年,我读过很多小人书以及班级图书角课外书;初中与三舅同住一个房间,读遍三舅书架上所有中外名著;高中时天天买报纸买杂志,广泛地阅读。因此尽管高一时父亲因病去世导致两年时间我上课不听不学,但我的知识储备与思维理解能力不错,作文好,语文考试多次考过第一名;英语虽语法不懂,但能读得懂阅读理解,拿到最主要的得分。高三一年,我醒悟奋发,因为数学太差,也是剑走偏锋,在语文政治历史三门文科上下功夫,最后超过本科线,上了大学,成为老师。

今日回首,深深感念,广泛大量的阅读,为学习奠定最基础能力,助我考上大学,改变人生。所以,您要想孩子会写作文、想孩子提高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补习班,而是,读书,读得多,学得好。

108.看报纸,很惬意

□ 唐良

不久前,看到好友的一则题为“买不到报刊,这个城市的文化在哪里”的文章,很有感触。

打我记事起,家里一直订有报刊杂志,一个柳编的书架,一个木制的报夹。

结婚以后我自己的小家也订阅了报纸,开始是《新民晚报》,张爱玲的《十八春》就连载在上面。后来改订《扬子晚报》至今。我还有收藏报纸和剪报的习惯,凡是登有我的小豆腐块的报纸,我都珍藏着。

女儿在上海工作,那时住在宝山区,虽是老旧小区,但生活便捷,最主要是小区前后门、街角处都有报亭,先生晨练回来,就带回一张报纸。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去女儿家小住,发现道路,小区周围整洁了许多。但是报亭没有了,一直跑到普陀区也没发现一家报亭,孝顺的女儿只好订阅了份《扬子晚报》。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镇江也不少见。报亭是一年年减少,先生说迟了就买不到。可喜的是,路边新增了不少阅报栏,晚上还有灯光,散步时,我总是驻足在此,看一看镇江的报纸。可是好景不长,报栏里的报纸却总不见更新,令人扫兴。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有电子版,干嘛还要买纸质的?我想科技再发达,人也需要一日三餐,而不是用一次全营养液所替代。这是一种阅读习惯,是情结,是意境。

每天买份报纸回来,是很惬意的生活。

109.眷念“清风读书会”那段美好时光

□ 鲍明成

往年“五一”,书友们总会相约“秋晨花园”读书、赏花、喝茶……再过几天,又是一年“五一”时,因读书会负责人范艳荣去新疆支教,今年读书会只能暂停,“清风读书会”那段美好时光让我着实眷念。

2017年12月,“清风读书会”正式成立,参与读书活动的达1000余人。2018年度,读书会被授予市全民阅读“优秀阅读组织”荣誉称号,范艳荣获第四届省“书香家庭”,张黎明去年荣获市“书香家庭”,一批书友获得市区优秀读书人。

今年的“庆新春”线上读书活动是第81期读书会,“金虎辞岁去,玉兔迎春来”“卯兔当先春讯报,举家欢乐吉祥到”……书友们踊跃参与有“兔”字的对联接龙,晒出了近期各自读的书籍并畅谈读书心得。范艳荣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原创作品《希望》后引起热议,书友周龙强老师畅谈听后感想,鲍玉荣、祝林梅用陶笛为大家吹起了优美动听的《白龙马》《望春风》,王亿霏等小书友纷纷出镜展示才艺……

“清风读书会”让我获知、明理,也让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丁庭柱、周龙强、范艳荣……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学习,每每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惑,大家耐心开导,互相勉励,那些困惑总能烟消云散,又以充沛的精力投身工作和生活之中。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每篇提供一至二张相关图片,如图书封面,购书场所,阅读空间,书桌一瞥,书橱一角,包括一些个性元素(如,特别的书签,稿费单,读书笔记,手稿,剪报等等)和关联人物等,与当事人的投稿作品有内在关联。每篇稿件要有标题,尽量写故事,写和阅读有关的故事,可以带一些感言感悟,但不要写成书评。

整理:全媒体记者 朱婕 单杉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


62

今日镇江讯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这一年来,您又读了哪些书?您还在坚持看报吗?您喜欢纸本阅读还是已习惯电子阅读?近年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怎样的收获和感悟?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为阅读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九季于4月10日启动。说说您和阅读有关的微故事吧(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106.总有一种阅读伴你成长

□ 王明霞

我的手里有一本书,书名《红白喜事全书》。他是父亲的藏书。十五年前的一场大病导致父亲右侧半身不遂,手不能握笔,书对他已无大用。于是我从一大堆准备丢弃的旧书中带回了它,可惜另外一本我只能去记忆里寻找了。

父亲似乎是为写春联而生。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在十岁后的那段岁月。农村人的房子不多,但门却不少,从大门到厢房到厨房,再到养猪牛的圈,每家算下不少于五个门。所以每年一跨进腊月门,父亲便开始忙乎起来。

写春联都安排在晚上,一天的工作劳动结束后,父亲开始裁纸、写字,我在一旁帮父亲研墨,帮着把写好的春联小心的移到地上,等待晾干。这样的夜色很美,我欣赏着父亲书法的同时感觉美好和快乐充满心田。

那个年代,没有一家会舍得花钱去买副春联。于是父亲一写就写了几十年,我也跟着研了十来年的墨,读了十来年的春联,直到离家参加工作。

有段时间我很不能理解父亲。家里既拿不出钱来给我们姐妹买本书,却为何要贴上电灯费给别人写春联?还得买笔和墨。

但不管怎么说,我是读着那些春联长大的。我读着浓浓的年味,读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读着父亲对村人真挚无私的友爱。

父亲似书。我读春联,更读父亲。

107.读书助我考大学

□ 荸荠(吴波)

作为教师与写作者,经常有父母替孩子问我:怎样写好作文?我的回答往往是:读书,读大量的书,文学名著,流行小说,各种杂志,文摘报刊,尽可以读,广泛地读。

正如白岩松所说:读书就像存钱,而写作表达就像花钱,你平时不读书就等于不存钱,那么关键时刻哪能经常花钱呢?我的学习经历就是如此,因为读书,读过大量书报,才使我最终考上了大学!

童年少年,我读过很多小人书以及班级图书角课外书;初中与三舅同住一个房间,读遍三舅书架上所有中外名著;高中时天天买报纸买杂志,广泛地阅读。因此尽管高一时父亲因病去世导致两年时间我上课不听不学,但我的知识储备与思维理解能力不错,作文好,语文考试多次考过第一名;英语虽语法不懂,但能读得懂阅读理解,拿到最主要的得分。高三一年,我醒悟奋发,因为数学太差,也是剑走偏锋,在语文政治历史三门文科上下功夫,最后超过本科线,上了大学,成为老师。

今日回首,深深感念,广泛大量的阅读,为学习奠定最基础能力,助我考上大学,改变人生。所以,您要想孩子会写作文、想孩子提高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补习班,而是,读书,读得多,学得好。

108.看报纸,很惬意

□ 唐良

不久前,看到好友的一则题为“买不到报刊,这个城市的文化在哪里”的文章,很有感触。

打我记事起,家里一直订有报刊杂志,一个柳编的书架,一个木制的报夹。

结婚以后我自己的小家也订阅了报纸,开始是《新民晚报》,张爱玲的《十八春》就连载在上面。后来改订《扬子晚报》至今。我还有收藏报纸和剪报的习惯,凡是登有我的小豆腐块的报纸,我都珍藏着。

女儿在上海工作,那时住在宝山区,虽是老旧小区,但生活便捷,最主要是小区前后门、街角处都有报亭,先生晨练回来,就带回一张报纸。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去女儿家小住,发现道路,小区周围整洁了许多。但是报亭没有了,一直跑到普陀区也没发现一家报亭,孝顺的女儿只好订阅了份《扬子晚报》。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镇江也不少见。报亭是一年年减少,先生说迟了就买不到。可喜的是,路边新增了不少阅报栏,晚上还有灯光,散步时,我总是驻足在此,看一看镇江的报纸。可是好景不长,报栏里的报纸却总不见更新,令人扫兴。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有电子版,干嘛还要买纸质的?我想科技再发达,人也需要一日三餐,而不是用一次全营养液所替代。这是一种阅读习惯,是情结,是意境。

每天买份报纸回来,是很惬意的生活。

109.眷念“清风读书会”那段美好时光

□ 鲍明成

往年“五一”,书友们总会相约“秋晨花园”读书、赏花、喝茶……再过几天,又是一年“五一”时,因读书会负责人范艳荣去新疆支教,今年读书会只能暂停,“清风读书会”那段美好时光让我着实眷念。

2017年12月,“清风读书会”正式成立,参与读书活动的达1000余人。2018年度,读书会被授予市全民阅读“优秀阅读组织”荣誉称号,范艳荣获第四届省“书香家庭”,张黎明去年荣获市“书香家庭”,一批书友获得市区优秀读书人。

今年的“庆新春”线上读书活动是第81期读书会,“金虎辞岁去,玉兔迎春来”“卯兔当先春讯报,举家欢乐吉祥到”……书友们踊跃参与有“兔”字的对联接龙,晒出了近期各自读的书籍并畅谈读书心得。范艳荣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原创作品《希望》后引起热议,书友周龙强老师畅谈听后感想,鲍玉荣、祝林梅用陶笛为大家吹起了优美动听的《白龙马》《望春风》,王亿霏等小书友纷纷出镜展示才艺……

“清风读书会”让我获知、明理,也让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丁庭柱、周龙强、范艳荣……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学习,每每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惑,大家耐心开导,互相勉励,那些困惑总能烟消云散,又以充沛的精力投身工作和生活之中。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每篇提供一至二张相关图片,如图书封面,购书场所,阅读空间,书桌一瞥,书橱一角,包括一些个性元素(如,特别的书签,稿费单,读书笔记,手稿,剪报等等)和关联人物等,与当事人的投稿作品有内在关联。每篇稿件要有标题,尽量写故事,写和阅读有关的故事,可以带一些感言感悟,但不要写成书评。

整理:全媒体记者 朱婕 单杉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