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报评论 | 从滋养到原动力

2023-04-09 21:21

□ 华翔

摘要

今日的“文化滋养城市”,是发展原动力,是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新路超越。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破题点前,所有城市又一次相对平等地站在了同一个时代机遇与浪潮的起跑线前。

央视新闻客户端截图

这几日,广州,因为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到来,迎来了其又一次城市高光时刻。然后,“马克龙为什么选择广州”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媒体。因为投资,“法企的好多甲方在广东”;因为通商,“广东省在中法贸易中占据了约1/5的份额”,颇多文章的聚焦点都在经济上。

但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却启发了另类的思考。其话如此:“法国,是有自己骄傲的国家……你让一个法国人完全遵从美国人所搭建的世界秩序,并且在文化、制度、国家利益上完全遵从,那大概十代人也做不到。这是历史的力量,也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于是想起,法国,于世人的印象,文化标签当远远超过其经济或政治因素。于是也想起,广州,在千年商都的城市第一标签之外,广府文化同样是其深深的城市烙印。事实上,在中山大学,马克龙就表示,希望促进双方的人文交流,通过学习历史、语言,分享知识和科学去迎接未来,用学术促进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更好地认识彼此,了解彼此。然后更想起,文化,近年来,已经成为越来越热的城市发展关键词。

应该说,文化与城市的话题,一直都挺热。但过去的热,与现在的热,当有不同。过去,我们的理解是“文化滋养城市”,是精神家园,是城市底蕴,是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之后,以文化滋养城市,传承城市历史,提升城市品位和全民素质。但今天,虽然还是说“文化滋养城市”,但其内核已然升级,是发展原动力,是核心竞争力,是以文化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新的城市发展路径。

新华社截图

这条路,广州已然“自发”在走。新华社去年3月曾经报道,题为《文脉滋养城脉——千年商都广州的广府文化印记》。文中有言:“文化的引领力是推动广州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说历史,有“文化开放兼容塑造千年商都”;看现在,有“跨界融合带来‘破圈’传播”。同样“自发”的,还有西安。《半月谈》今年第3期有文章《西安:文化创新滋养城市生活》,开篇即是:“古都西安,以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而闻名……树起‘西安制造’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而越来越热,则代表着更多的城市,已经是“自觉”迈步。

深圳晚报截图

譬如广州隔壁的深圳,《深圳晚报》2017年的文章《以文化力量滋养深圳城市灵魂》就充分表达了这样的自觉。其文写道:“文化,已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否繁荣兴盛,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后劲与未来走向。一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有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实践中,深圳更是从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到2012年树立文化强市目标、2015年发布并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始终把文化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寻找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使文化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面临“东北振兴”时代课题的东北城市,更是在积极探索以文化突围引领经济发展。譬如长春,明确“文化兴市是长春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打好三张文化牌:不忘本来,梳理与利用具有长春特质的文化资源,打好文化惠民这张牌;吸收外来,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打好文化发展这张牌;面向未来,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打好文化改革这张牌。再有沈阳,将“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立足于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产业在推动产业融合、加速产城融合、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参与区域文化经济角力及实现社会包容性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紧扣“设计、生产、消费、传播”四大环节,促进“文化+”深度融合。

而近年来,“做文化”声音最响亮的当属济南。既有“雷声”震天响,党代会报告提出:“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气神。”市委主要领导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反复强调:“如果济南做不好文化,前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更有“雨点”持续落,用心用力制定出城市软实力提升从1.0到5.0五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路径,从“用好天赋、禀赋”“做好塑造创造”到“做好结合融合”“实现转变转化”等“五步成诗化茧成蝶”。成效已然显现。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济南软经济指标列全国第九。《中国新闻周刊》发布2022“年度影响力榜单”,济南市被评为唯一的年度城市。

摄影:王呈

事实上,我们的城市,也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趋势的潮流。上周召开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要求,就明确提出:“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馆示范辐射作用,以打造‘书香镇江’为抓手,深化拓展全民阅读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通过公益广告、公交站台等展示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更具辨识度和美誉度,让城市既有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又有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刚刚启幕的“2023打卡《瘗鹤铭》”系列活动,则是以书为名、以文为魂,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探索。

曾经的“文化滋养城市”,是城市底蕴和城市魅力的展现;今日的“文化滋养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路超越。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破题点前,所有城市又一次相对平等地站在了同一个时代机遇与浪潮的起跑线前。在越来越多城市都开始动起来了的时候,小平同志当年的“要搞快一点”,或许将决定最终是哪些城市突围而出,呼啸前行。

编辑:黄昕彤

审核:沈菲

153

□ 华翔

摘要

今日的“文化滋养城市”,是发展原动力,是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新路超越。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破题点前,所有城市又一次相对平等地站在了同一个时代机遇与浪潮的起跑线前。

央视新闻客户端截图

这几日,广州,因为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到来,迎来了其又一次城市高光时刻。然后,“马克龙为什么选择广州”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媒体。因为投资,“法企的好多甲方在广东”;因为通商,“广东省在中法贸易中占据了约1/5的份额”,颇多文章的聚焦点都在经济上。

但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却启发了另类的思考。其话如此:“法国,是有自己骄傲的国家……你让一个法国人完全遵从美国人所搭建的世界秩序,并且在文化、制度、国家利益上完全遵从,那大概十代人也做不到。这是历史的力量,也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于是想起,法国,于世人的印象,文化标签当远远超过其经济或政治因素。于是也想起,广州,在千年商都的城市第一标签之外,广府文化同样是其深深的城市烙印。事实上,在中山大学,马克龙就表示,希望促进双方的人文交流,通过学习历史、语言,分享知识和科学去迎接未来,用学术促进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更好地认识彼此,了解彼此。然后更想起,文化,近年来,已经成为越来越热的城市发展关键词。

应该说,文化与城市的话题,一直都挺热。但过去的热,与现在的热,当有不同。过去,我们的理解是“文化滋养城市”,是精神家园,是城市底蕴,是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之后,以文化滋养城市,传承城市历史,提升城市品位和全民素质。但今天,虽然还是说“文化滋养城市”,但其内核已然升级,是发展原动力,是核心竞争力,是以文化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新的城市发展路径。

新华社截图

这条路,广州已然“自发”在走。新华社去年3月曾经报道,题为《文脉滋养城脉——千年商都广州的广府文化印记》。文中有言:“文化的引领力是推动广州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说历史,有“文化开放兼容塑造千年商都”;看现在,有“跨界融合带来‘破圈’传播”。同样“自发”的,还有西安。《半月谈》今年第3期有文章《西安:文化创新滋养城市生活》,开篇即是:“古都西安,以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而闻名……树起‘西安制造’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而越来越热,则代表着更多的城市,已经是“自觉”迈步。

深圳晚报截图

譬如广州隔壁的深圳,《深圳晚报》2017年的文章《以文化力量滋养深圳城市灵魂》就充分表达了这样的自觉。其文写道:“文化,已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否繁荣兴盛,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后劲与未来走向。一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有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实践中,深圳更是从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到2012年树立文化强市目标、2015年发布并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始终把文化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寻找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使文化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面临“东北振兴”时代课题的东北城市,更是在积极探索以文化突围引领经济发展。譬如长春,明确“文化兴市是长春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打好三张文化牌:不忘本来,梳理与利用具有长春特质的文化资源,打好文化惠民这张牌;吸收外来,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打好文化发展这张牌;面向未来,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打好文化改革这张牌。再有沈阳,将“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立足于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产业在推动产业融合、加速产城融合、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参与区域文化经济角力及实现社会包容性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紧扣“设计、生产、消费、传播”四大环节,促进“文化+”深度融合。

而近年来,“做文化”声音最响亮的当属济南。既有“雷声”震天响,党代会报告提出:“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气神。”市委主要领导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反复强调:“如果济南做不好文化,前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更有“雨点”持续落,用心用力制定出城市软实力提升从1.0到5.0五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路径,从“用好天赋、禀赋”“做好塑造创造”到“做好结合融合”“实现转变转化”等“五步成诗化茧成蝶”。成效已然显现。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济南软经济指标列全国第九。《中国新闻周刊》发布2022“年度影响力榜单”,济南市被评为唯一的年度城市。

摄影:王呈

事实上,我们的城市,也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趋势的潮流。上周召开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要求,就明确提出:“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馆示范辐射作用,以打造‘书香镇江’为抓手,深化拓展全民阅读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通过公益广告、公交站台等展示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更具辨识度和美誉度,让城市既有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又有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刚刚启幕的“2023打卡《瘗鹤铭》”系列活动,则是以书为名、以文为魂,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探索。

曾经的“文化滋养城市”,是城市底蕴和城市魅力的展现;今日的“文化滋养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路超越。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破题点前,所有城市又一次相对平等地站在了同一个时代机遇与浪潮的起跑线前。在越来越多城市都开始动起来了的时候,小平同志当年的“要搞快一点”,或许将决定最终是哪些城市突围而出,呼啸前行。

编辑:黄昕彤

审核:沈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