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勇
民间所说的“江南四大才子”通常是指明代苏州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吴中四才子”,他们多才多艺,擅长诗文书画,艺术造诣卓然超群。“江南四大才子”都曾游历过镇江,为镇江文化留下风雅韵事。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1470)庚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唐寅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曾任丹徒训导的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中,将“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演绎成妇孺皆知的故事,从而使其成为雅俗共知的江南才子。
唐伯虎才华横溢,因好古文辞,受苏州知府曹凤的赏识。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的唐伯虎参加南直隶乡试,获解元(第一名)。次年,他赴京参加会试,因涉嫌科场舞弊案而下狱。出狱后,被发往浙江为吏,不往。自此绝意功名,悠游江南,以卖字画为生。
《警世通言》描写唐伯虎在苏州阊门游船邂逅画舫青衣小鬟,一见钟情,巧遇好友王雅宜乘船去茅山进香,便立即请求搭船同去,尾随画舫至无锡后,唐伯虎借口取惠山泉,要求停泊一日。次日,又借口梦见一金甲神人责其进香不虔,“愿斋戒一月,只身至山谢罪”,打发走好友船只。唐伯虎逗留无锡,打听到青衣小鬟为无锡华府中人,便乔装易名至华府应聘,成为华府公子伴读,取名华安。在华府,唐伯虎的才华得到老爷、夫人的赏识,最终得赐配华夫人侍女秋香(即青衣小鬟),喜结良缘。数日后,唐伯虎携秋香不辞而别时,在壁间留下一诗,有“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句,华阳洞在茅山,诗中即隐喻借茅山进香机缘、因“可人”秋香而逗留华府之事。小说中,唐伯虎虽然没能去成茅山。但是,历史上,唐伯虎确曾游历过镇江,并留有诗作。
《乾隆镇江府志》卷52《艺文志九》载有唐寅《焦山》《游金山》诗。《焦山》:“鹿裘高士帝王师,井灶犹存旧隐基。日转露台明夜溆,潮随斋磬韵江湄。天从西北开天堑,地到东南缺地维。翘首三山何处所,却看身世使人悲。”诗歌通过描写拒绝帝王“三诏”的汉末高士焦光隐居遗迹以及孤立江中的焦山风景,慨叹自己命途多舛、身世悲凉。《游金山》:“孤屿崚嶒插水心,乱流携酒试登临。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春日客途悲白发,给园兵燹废黄金。阇黎肯借翻经榻,烟雨来听龙夜吟。”明代时,金山仍在江中,诗人登临江心孤屿金山,慨叹世间风波,夜宿金山僧舍,卧听江上风雨声。末句与唐代诗鬼李贺《龙夜吟》诗“碧窗皓月愁中听”有异曲同工之妙。《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十《明诗》载唐寅《春日与乔白岩游金山》:“山峙清江万里深,上公乘兴命登临。凭栏指顾分吴楚,满眼风波自古今。春日客途悲白发,祇园兵燹废黄金。日斜未放沧浪渡,饱酌中泠洗宿心。”乔白岩,即白岩山人乔宇,系杨一清的弟子,曾多次游览镇江山水。杨一清《石淙诗稿》有杨一清与乔宇唱和诗多首,卷十四《用韵赠唐子畏解元》系杨一清赠唐寅的诗作。
唐寅《金山胜迹图》
除了唐伯虎曾游历镇江并留有诗作外,“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文徵明也游历过镇江,并留下诗作。徐祯卿多次赴京参加科举考试,镇江亦是必经之地,遗憾的是徐祯卿《迪功集》和镇江方志中没有其游历镇江的诗作。但是,《迪功集》中有《送许补之还丹徒》亦可为镇江文化增色。
祝允明,字希哲,因长相奇特,右手有枝指,故自号“枝山”“枝指生”。祝允明五次参加乡试,才于弘治五年(1492)中举。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正德六年(1511)与子祝续同科应考,其子中进士,而自己仍然落榜,遂绝科举之念。祝允明后任广东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有《怀星堂集》30卷。
在“江南四大才子”中,祝允明关于镇江的诗作最多。正德六年(1511)秋,祝允明应邀参与纂修《镇江府志》(已佚,林魁有《正德志序》),寓镇江府道纪司,并为其移建撰记。祝允明多次途经镇江,留下记游诗《丹阳晓发》《江行二首》《宿金山寺》《金山图》等。《丹阳晓发》:“京邑到来熟,晓行如赴家。月明人渡水,星散树惊鸦。灯影依依店,茶声远远车。萧骚两秋鬓,无处定生涯。”诗人星夜赴京应考多次无果,遂有“无处定生涯”的感喟。《江行二首》其二“丹阳连北固,千里草萋萋。东去水逾急,北来身渐低。渔舟长宿火,客枕厌闻鸡。风景年年是,因无妙句题。”诗人感叹对多年惯看的旅途风景已经写不出“妙句”了。《宿金山寺》:“窗中一抹海门焦,珠贝鱼龙共此宵。枕得善财参后石,洗来天汉转时潮。神游会解灵妃珮,耳静能传少女箫。况是梵王宫阙里,莲花叶上暂逍遥。”清王夫之评价此诗“生色不浮。一切澒洞孤危语,删除已竟”。
祝允明曾任应天府通判,时句容属其辖域。其《宦游句曲偶读丘殿丞寄茅山道友诗有感遂次其韵》:“珠有余妍玉有辉,鸡栖鹤驭本相违。灵飞碧检文难读,想结金堂梦易归。颇恨殿丞虚左契,终怜长史入仙机。悬知紫陌埋尘骨,绿草茸深白鹿肥。”此诗作于正德十五年(1520)庚辰。祝允明又有《句曲道中》《雨中句容道中喜看山色》《宿茅峰》《登千佛院塔》《与句曲李令徐博士等夜饮》等,或抒旅情,或写山景,或生出世之想。如《句曲道中》:“老至谁怜昼锦明,春来聊得客襟清。宵依星斗宫坛卧,晓入神仙宅舍行。眼看山多城郭少,肩挑诗重簿书轻。何时总入烟霞去,不见人间宠辱惊。”句容多山,远离尘世之喧,为葛洪、陶弘景等隐居修仙之所,遂使诗人生出餐霞修道之想。
文徵明《金山图》
文徵明,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世,改字徵仲,因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时人称其诗文书画为“四绝”。文徵明生平九次参加乡试皆不中。嘉靖二年(1523),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三年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年九十而终,在四才子中年寿最长。著有《甫田集》35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雅饬之中,时饶逸韵”。文徵明有《余画金焦落照图吴水部德征先生寄诗二首题谢长句》,《金焦落照图》是写生妙笔,自己把玩,爱不释人,因蒙都水司吴德征的赏识,特以诗致谢。文徵明曾多次游览金山,留下《金山寺待月》《舟中望金山》《金山诗追赋》等。《金山寺待月》:“浮玉山前玉露凉,晚潮微上月洋洋。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水国题诗酬一宿,中泠裹茗荐初尝。江风吹酒不能睡,起踏松阴自绕廊。”写的是金山品茗赏月。《舟中望金山》:“一笑推篷见碧岑,可堪行役负登临。旧游谁觅三年梦,回首空余万里心。初日楼台相映照,凌波草树自浮沉。无由去汲中泠水,卧听寒潮杂梵音。”(末句“寒潮”《光绪丹徒县志》引作“潮声”,皆合律)文徵明后又作《金山诗追赋》,可见其对金山的喜爱。文徵明在镇江还曾游过焦山,并作有《焦山图》。《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十《明诗》有文徵明《焦山》,诗曰:“松寥阁外水潺潺,流尽年光是此间。一曲梅花来白鹤,几时骑上碧云山。”《乾隆镇江府志》卷五十二《艺文志九》载有文徵明《题画为邃庵先生》《丹阳道中次王直夫韵》。前一首不见于《甫田集》,邃庵,杨一清号。杨一清擅诗画,与吴门画派沈周等交往甚密。文徵明《丹阳道中次王直夫韵》:“句曲东来草树秋,车音隔陇思悠悠。西风黄土污人面,落日青山触马头。息影道傍分茂荫,濯缨桥下得清流。平生笑杀朱翁子,辛苦刚酬妾妇羞。”王庭,字直夫,文徵明同乡。嘉靖二年(1523)进士。此诗盖是文徵明、王庭自京师应试返苏州途经镇江时所作。
徐祯卿,字昌谷,资颖特。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因貌寝不得馆选,授大理左寺副。正德元年(1506),纂外史湖南。正德三年(1508),返京,因替韩文草疏谏言得罪刘瑾,又坐失囚,贬国子博士。正德六年(1511),三十三岁便英年早逝。徐祯卿为明代古文派“前七子”之一。其诗熔炼精警,被誉为吴中诗人之冠。有《迪功集》6卷。徐祯卿多年应试途中,屡经镇江。徐祯卿《江行记》:“辛酉秋八月,徐子与客买舟自京口南下。”辛酉即弘治十四年(1502)。《迪功集》卷3《送许补之还丹徒》,诗曰:“怜君挥手去,匹马向南天。旅病青山外,乡心落日悬。燕关变积雪,淮柳动新烟。驿路重云里,相思易隔年。”《乾隆镇江府志》卷二十九《进士》:“许完,字补之,丹徒人。兰溪知县,擢监察御史。”许完,师事丹徒靳贵,与徐祯卿为同榜进士。
祝允明《梦唐寅徐祯卿》:“浊世二三子,厌弃犹为人。相逢靡幽明,隔域岂不亲。兹途无尔我,相泯等一真。”表达了江南四大才子间的君子之交。“江南四大才子”游镇江虽不在同时,然而,都为镇江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