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治“家”计|当老社区邂逅“网红”商圈,如何治理?

2023-04-05 16:01 交汇点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在无锡宝藏美食小店云集的稻香路上,前来打卡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由稻香路一路向南走,就来到了水秀社区的核心居民区。眼下,有接近80%的居民楼栋都身披围挡,接受着新一轮城市更新的洗礼。步行其间,道路不算宽敞,但车辆进出井然有序,随处可见颇具巧思的邻里空间。春光明媚,这片“老新村”就像刚发出新芽的老树,散发着别样的活力。

城市社区通常面临着不少共性难题,对于老旧小区来说更是如此——参与基层治理的力量从哪里来?如何让无物业小区居民生活得更舒心?如何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为了探求解题妙招,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水秀社区进行蹲点调研。


空中俯瞰水秀社区


聚焦·课题:

“社区治理没小事,桩桩都要回应好!”

“建议加强‘家校社’联动,开展文明绿色健康上网宣传,在新村内放置安全绿色文明上网的宣传指示牌、举办文明上网绘画等活动”“水秀苑小游园的儿童游乐场所设施陈旧、破损,且周边绿地空缺,能否依托老新村改造,更新游乐设施,建设儿童共享花园”……

走进位于水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友邻客厅,记者立即被密密麻麻写满字的黑板吸引住了,停下脚步细细打量,眼前足有20多条建议,还全都不重样。

“我们刚在这里办了一场议事会,这里一部分是居民们前两天提交的‘百姓提案’,另一部分则是他们对于‘老新村’改造提出的建议和需求。”水秀社区党委书记徐双指着其中几条打上星号的内容说,“社区治理没有小事,你看,像停车位紧张、房屋渗水、环卫设施改造等,哪怕再琐碎的事,只要是居民的‘急难愁盼’,桩桩都要回应好。”


“阿毛阿姨调解室”正在调解居民矛盾


水秀社区,区域面积0.9平方公里,历经30多载变迁,辖区内1.3万多居民具有流动频繁、生活方式多样、服务需求多元等特征。近年来,一些新居民迁入,新老居民的融合度不够;辖区“网红”店群落快速集聚,商户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还不高……与之对应的,是“老新村”社区在环境、空间、品质等诸多方面与居民多元化需求难以匹配等现状。

如何做好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等资源,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要?调研期间,记者有一个感受愈发清晰:水秀社区党委抓基层治理的本领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尤其敢于在微改造、精细化上动心思、下功夫,特别是面对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治理难题,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准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居民楼楼道微改造后的样子


行动·效应:

从“一条建议”到“一呼百应”

刚刚改造好的党员花圃、友邻花坛里,几十盆各式花草来自居民;焕然一新的居民楼道里,暖心实用的改造创意也来自居民。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个“百姓提案师”、“百姓规划师”的努力。

“早在2017年,就有居民要求对小区进行环境改造,当时社区党委推出了‘百姓提案大赛’活动,第一件提案是一份随手写在报纸上的建议,我们至今都还珍藏着。”徐双说,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治理,这份“提案”可以说是见证了水秀居民参与自治从蹒跚学步到规范成熟的过程。如今,“百姓提案”已经成为水秀社区的常态化机制。


水秀社区收到的第一份居民“提案”


从最初的一条建议到如今的一呼百应,与水秀社区坚持以项目化手段凝聚治理力量的探索密不可分。通过实施“百姓议员”“百姓规划师”“百姓院长”“百姓设计师”等百姓系列协商民主项目,从楼道微治理、公共空间微改造、院落微自治到社区微更新,居民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了硬件设施的提升,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优化,从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些社区干部感慨,“在社区,每位居民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依靠的力量。”

在社区辖区内的稻香路上,老牛咸豆浆、凌阿姨粢饭团、飞白咖啡馆等“网红”店经常大排长队,带来十足烟火气的同时,也带来了治理的烦恼。“我们这一段路车流量很大,买菜的市民、前来吃饭的食客,图便利就把车违停在路边,停车矛盾一度非常紧张。”稻香路上的老商户刘老板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干部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收集大伙的意见和建议,“你看,现在有直达稻香市场的小区巴士,老新村改造后路边还能腾出几十个车位,我们的门前更顺畅了。”


稻香片区现状和城市更新效果图


去年,水秀社区结合稻香片区城市更新,创新实施“百姓营造师”项目,以“水秀·记——老新村活化项目”为契机,充分激发商户与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项目开展后,社区联合商户累计发放服务券1380余张,4家商户带头设立便民箱,商居一家亲、温馨零距离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居民正在和水秀社区党委书记徐双(中)商量事情


调研·问计:

妙“治”计点亮民生幸福

“小徐啊,我正要找你说个事呢”“徐书记,又来街上转转啊?”在水秀社区蹲点期间,记者发现不少居民和商户见到徐双,都会第一时间主动打个招呼,年龄大些的称呼她为小徐,年龄相仿的也亲切地称她为“徐书记”或者“我们书记”。

徐双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记者在走访问计中逐渐找到了答案。这源自水秀社区坚持“零距离”沟通服务,探索出的一套独特的治理妙招——

一是聚焦“谁来治”,统筹整合力量。水秀社区党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带领全体社工走遍社区226个楼栋,开展30余场“楼道宣讲”,收集到了200多条的居民意见。充分发掘思想正、有才能、肯担当的人才资源形成190余人的“民生智库”。组建的邻里伙伴自治理事会,汇集了一大批居民“粉丝”。成立的“阿毛阿姨调解工作室”,已经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化解90余起。

二是聚焦“治什么”,明确重点任务。把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作为自治的重点,水秀社区从楼道微治理、社区微更新到活化邻里关系、助推商居共融,坚持以项目化手段,推动社区从管理到治理到共同体的转变,推出老新村活化项目,让居民群众和沿街商户都成为参与者、决策者和见证者。针对社区内老龄人口占比高、居家养老需求大的现状,创新推出“幸福餐厅”“家庭医生工作室”“友邻包”,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三是聚焦“怎么治”,创新自治方法。水秀社区通过深化自创的“零距离工作法”,以网格化、智能化、志愿化、联动化、风尚化的“五化”机制为抓手,构建的“大家义起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包含160多名党员组成8支党小组,带动1000余人的义工队伍,累计服务时长1万多小时。引进14家社会公益组织,完善“15分钟生活圈”便民服务,与22个基层党组织结成党建联盟,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水秀社区零距离网格服务地图


建言·启示

让每一个“基层细胞”迸发活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江苏有2.1万个城乡社区,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沿阵地。每一个“神经末梢”畅通,每一个“基层细胞”活跃,高质量发展才能稳步前行。

在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看来,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只有每一个社区居民认识到了自身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并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才能够建成一个具有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家园。从水秀社区的“零距离工作法、百姓提案、百姓营造师”等一系列鲜活的做法可以看到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对于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意义。


居民们坐在改造一新的小广场上,享受闲暇时光


“治理效果实不实、方法好不好,基层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张春龙说,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手段,必须采取更多的路径、创造更多的渠道、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广大老百姓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基层治理在获得更多支持的情况下更加高效、快捷,从而不断增强基层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交汇点

编辑:金凯

审核:解斐

148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在无锡宝藏美食小店云集的稻香路上,前来打卡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由稻香路一路向南走,就来到了水秀社区的核心居民区。眼下,有接近80%的居民楼栋都身披围挡,接受着新一轮城市更新的洗礼。步行其间,道路不算宽敞,但车辆进出井然有序,随处可见颇具巧思的邻里空间。春光明媚,这片“老新村”就像刚发出新芽的老树,散发着别样的活力。

城市社区通常面临着不少共性难题,对于老旧小区来说更是如此——参与基层治理的力量从哪里来?如何让无物业小区居民生活得更舒心?如何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为了探求解题妙招,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水秀社区进行蹲点调研。


空中俯瞰水秀社区


聚焦·课题:

“社区治理没小事,桩桩都要回应好!”

“建议加强‘家校社’联动,开展文明绿色健康上网宣传,在新村内放置安全绿色文明上网的宣传指示牌、举办文明上网绘画等活动”“水秀苑小游园的儿童游乐场所设施陈旧、破损,且周边绿地空缺,能否依托老新村改造,更新游乐设施,建设儿童共享花园”……

走进位于水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友邻客厅,记者立即被密密麻麻写满字的黑板吸引住了,停下脚步细细打量,眼前足有20多条建议,还全都不重样。

“我们刚在这里办了一场议事会,这里一部分是居民们前两天提交的‘百姓提案’,另一部分则是他们对于‘老新村’改造提出的建议和需求。”水秀社区党委书记徐双指着其中几条打上星号的内容说,“社区治理没有小事,你看,像停车位紧张、房屋渗水、环卫设施改造等,哪怕再琐碎的事,只要是居民的‘急难愁盼’,桩桩都要回应好。”


“阿毛阿姨调解室”正在调解居民矛盾


水秀社区,区域面积0.9平方公里,历经30多载变迁,辖区内1.3万多居民具有流动频繁、生活方式多样、服务需求多元等特征。近年来,一些新居民迁入,新老居民的融合度不够;辖区“网红”店群落快速集聚,商户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还不高……与之对应的,是“老新村”社区在环境、空间、品质等诸多方面与居民多元化需求难以匹配等现状。

如何做好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等资源,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要?调研期间,记者有一个感受愈发清晰:水秀社区党委抓基层治理的本领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尤其敢于在微改造、精细化上动心思、下功夫,特别是面对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治理难题,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准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居民楼楼道微改造后的样子


行动·效应:

从“一条建议”到“一呼百应”

刚刚改造好的党员花圃、友邻花坛里,几十盆各式花草来自居民;焕然一新的居民楼道里,暖心实用的改造创意也来自居民。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个“百姓提案师”、“百姓规划师”的努力。

“早在2017年,就有居民要求对小区进行环境改造,当时社区党委推出了‘百姓提案大赛’活动,第一件提案是一份随手写在报纸上的建议,我们至今都还珍藏着。”徐双说,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治理,这份“提案”可以说是见证了水秀居民参与自治从蹒跚学步到规范成熟的过程。如今,“百姓提案”已经成为水秀社区的常态化机制。


水秀社区收到的第一份居民“提案”


从最初的一条建议到如今的一呼百应,与水秀社区坚持以项目化手段凝聚治理力量的探索密不可分。通过实施“百姓议员”“百姓规划师”“百姓院长”“百姓设计师”等百姓系列协商民主项目,从楼道微治理、公共空间微改造、院落微自治到社区微更新,居民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了硬件设施的提升,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优化,从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些社区干部感慨,“在社区,每位居民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依靠的力量。”

在社区辖区内的稻香路上,老牛咸豆浆、凌阿姨粢饭团、飞白咖啡馆等“网红”店经常大排长队,带来十足烟火气的同时,也带来了治理的烦恼。“我们这一段路车流量很大,买菜的市民、前来吃饭的食客,图便利就把车违停在路边,停车矛盾一度非常紧张。”稻香路上的老商户刘老板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干部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收集大伙的意见和建议,“你看,现在有直达稻香市场的小区巴士,老新村改造后路边还能腾出几十个车位,我们的门前更顺畅了。”


稻香片区现状和城市更新效果图


去年,水秀社区结合稻香片区城市更新,创新实施“百姓营造师”项目,以“水秀·记——老新村活化项目”为契机,充分激发商户与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项目开展后,社区联合商户累计发放服务券1380余张,4家商户带头设立便民箱,商居一家亲、温馨零距离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居民正在和水秀社区党委书记徐双(中)商量事情


调研·问计:

妙“治”计点亮民生幸福

“小徐啊,我正要找你说个事呢”“徐书记,又来街上转转啊?”在水秀社区蹲点期间,记者发现不少居民和商户见到徐双,都会第一时间主动打个招呼,年龄大些的称呼她为小徐,年龄相仿的也亲切地称她为“徐书记”或者“我们书记”。

徐双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记者在走访问计中逐渐找到了答案。这源自水秀社区坚持“零距离”沟通服务,探索出的一套独特的治理妙招——

一是聚焦“谁来治”,统筹整合力量。水秀社区党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带领全体社工走遍社区226个楼栋,开展30余场“楼道宣讲”,收集到了200多条的居民意见。充分发掘思想正、有才能、肯担当的人才资源形成190余人的“民生智库”。组建的邻里伙伴自治理事会,汇集了一大批居民“粉丝”。成立的“阿毛阿姨调解工作室”,已经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化解90余起。

二是聚焦“治什么”,明确重点任务。把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作为自治的重点,水秀社区从楼道微治理、社区微更新到活化邻里关系、助推商居共融,坚持以项目化手段,推动社区从管理到治理到共同体的转变,推出老新村活化项目,让居民群众和沿街商户都成为参与者、决策者和见证者。针对社区内老龄人口占比高、居家养老需求大的现状,创新推出“幸福餐厅”“家庭医生工作室”“友邻包”,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三是聚焦“怎么治”,创新自治方法。水秀社区通过深化自创的“零距离工作法”,以网格化、智能化、志愿化、联动化、风尚化的“五化”机制为抓手,构建的“大家义起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包含160多名党员组成8支党小组,带动1000余人的义工队伍,累计服务时长1万多小时。引进14家社会公益组织,完善“15分钟生活圈”便民服务,与22个基层党组织结成党建联盟,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水秀社区零距离网格服务地图


建言·启示

让每一个“基层细胞”迸发活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江苏有2.1万个城乡社区,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沿阵地。每一个“神经末梢”畅通,每一个“基层细胞”活跃,高质量发展才能稳步前行。

在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看来,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只有每一个社区居民认识到了自身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并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才能够建成一个具有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家园。从水秀社区的“零距离工作法、百姓提案、百姓营造师”等一系列鲜活的做法可以看到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对于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意义。


居民们坐在改造一新的小广场上,享受闲暇时光


“治理效果实不实、方法好不好,基层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张春龙说,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手段,必须采取更多的路径、创造更多的渠道、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广大老百姓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基层治理在获得更多支持的情况下更加高效、快捷,从而不断增强基层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交汇点

编辑:金凯

审核:解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