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他练就了一手“修旧如旧”的裱画绝技, 一堆堆起酥的碎纸片,一幅幅破损不堪的古字画,在他手上宛如“枯木逢春”。古迹重裱,如病延医,50多年来,他抢救出的古字画涵盖我国各个朝代,涉及的作品超过万幅。他就是被誉为“书画郎中”的镇江裱画大师杨志贵。
作为首批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两页半’碑帖装裱技艺 可挂绳和合杆的安装技术”堪称一绝。“此类装裱技术要求高,线条必须严丝合缝,费时费力。”杨志贵向记者介绍了装裱技艺的详细流程,首先要将册页做成长宽最佳比例,画成模板,再将模子放在一块略大于模子的玻璃下方,然后将剪裁好的碑文按序裱在边料中间,用碑文中的黑纸补齐,最后半页也必须用白纸补上。以上工作做好后再裱三层托纸,将四边搭上浆糊贴上板壁上,晾干后再裱两节(两页半)为“前后”(附页)。装裱工作结束后,在定制的折叠板上折叠,每节的最后半页和下节的第一节页用浆糊连接起来。在折叠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用刀切齐上下,最后糊上仿宋锦做封面,贴上套包扦条。成品可折叠或拉伸成一横幅,颇为壮观。可挂绳和合杆的安装技术适合横型字画,卷起来不空,挂绳亦可收缩,便于舒展、悬挂和保存。
“中国画装裱工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开始时样式很简单,到了宋代和清代初期,裱画的技术水平达到最高峰,格式最多也最讲究。‘三分画七分裱’,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得以保藏久远,装裱后也为画面增添了色彩。”杨志贵说。(全媒体记者 冯芙蓉 )
编辑:万嘉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