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点点滴滴”见深情——写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

2023-03-22 17:35

点点滴滴,聚成江河湖海;句句叮咛,彰显深厚情怀。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加速变革”。22日至28日的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这样说】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

【“微笑天使”江豚回来了】

清晨6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八斤将满满一桶饵料鱼陆续撒向江面。不远处,不时有江豚从水中探出脑袋。

“这头是母的,生过小江豚。那头岁数比较大了,已经没有捕食能力。”谈起江豚,这位从小在江边长大的江豚饲养员格外健谈。十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陪伴着江豚。

张八斤的家乡安徽省铜陵市,境内长江蜿蜒50余公里,其间多弯多岔,洲滩散布,是长江中下游地形地势较为复杂的江段,适宜江豚生活繁殖。

江豚是一种食性单一且繁殖力低的哺乳动物。“20世纪80年代,经常能看到江豚在长江里戏水,后来因为工业污染和过度捕捞,越来越少见了。”张八斤回忆道。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人们惊喜地发现——长江里的“微笑天使”江豚回来了!

目前,全长58公里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江豚数量已有50多头。“我们迁地保护基地中的江豚数量从最初的4头,增加到了现在的11头。”张八斤说,尽管工作量不断增加,但他却特别开心。

张八斤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江豚不再需要专门的照料,就可以在长江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嬉戏。

【总书记这样说】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

【河长巡河在画中】

水润万物,鄱湖浩渺,风光旖旎。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在江西省吉安市百里赣江风光带,清风徐来,不时有鸟儿掠过。望着眼前的风光,刘克坤不自觉地哼起了小曲。作为青原区张家渡段村级河长,他要定期巡视自己的责任段。

“以前一些支流河段水质不好,鱼虾难生。”刘克坤说,这条江西人民的母亲河也曾受过伤。2016年,吉安市实施河长制后,张家渡段河道范围内的两家苗木基地、3家采砂场等逐步退出,如今这里常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环境越来越好了,有时在河段上巡视都是一种享受。”刘克坤讲起了这些年来的变化。

近年来,江西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全域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

良好的水质,吸引了世界上98%以上的白鹤在鄱阳湖区越冬。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居民”回归:大规模刀鱼群、珍稀鱼类鳤鱼、绝迹多年的颌针鱼……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如今的赣江,河面干净,河岸整洁。在赣江各个河段上,人们时常能看到和刘克坤一样,沿河道骑车巡河的河长,一起走进这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动画卷。

【总书记这样说】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皖北喝上了长江水】

“我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25岁的安莹莹打小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长江边长大。

2021年,安莹莹嫁到了安徽省亳州市,其他都很好,就是用水让她有点闹心。亳州市地处皖北平原,属于极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过去,日常用水都是地下水,一烧水容易起水碱,喝着也有些涩。”安莹莹说,刚来亳州时很难适应,就在家安装了净水器,可是每隔两三天就要更换滤芯。

随着引江济淮工程持续推进,2022年12月30日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

初春时节,微风轻拂水面,荡起阵阵涟漪。宽阔的水面上,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游水嬉戏。在亳州市城南,从空中俯瞰,新建的亳州调蓄水库生机盎然。

作为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的重要一站,引调而来的长江水顺着淮河与西淝河一路北上,通过管道运送至这座占地约3000亩的“大水缸”,再通过城市供水线路,送往千家万户。

“家里和单位都通了引调水,能喝上400多公里外的‘娘家水’,真好!”安莹莹笑着说。

【总书记这样说】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就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鸟儿用翅膀为巢湖生态点赞】

八百里巢湖岸边,一个身影熟练地举起相机,定格眼前的美景。他叫钱茂松,是一名有着十余年观鸟经历的摄影爱好者,至今已拍摄了上万张“巢湖飞鸟图”。

“原来的巢湖,夏天蓝藻暴发,腥臭味扑鼻,人在岸边都没法待,就别提鸟了。”回忆起过往的巢湖景象,钱茂松直摇头。曾经,巢湖饱受“生态创伤”,湖水一度呈现墨绿色,严重时甚至舟船难行。

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从立法划出“红线”保护巢湖到十年禁渔,从生态清淤湖体底泥到入湖口建设生态湿地净化水质……系统治理之下,巢湖生态屏障初步构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巢湖逐渐成为鸟类天堂。

近年来,钱茂松的镜头里,多了许多“新朋友”:首次发现大天鹅、彩鹬、棉凫……仅他自己拍摄的水鸟就有近200种。“鸟儿们用翅膀为巢湖生态投下了赞成票。”钱茂松说。

【总书记这样说】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黄河入海口考察时叮嘱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是前提,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抓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

【黄河入海口,湿地气象新】

春意正浓,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成群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鸣叫声此起彼伏。

“鸟儿欢快的叫声,是我最爱听的‘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专班工程师王立冬说。

王立冬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水。每年3月至7月,他密切关注黄河水位,并根据黄河流量及湿地需求,及时采取不同措施把水引入湿地。

黄河经九曲十八弯自山东东营入海,造就了独特的黄河三角洲——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黄河来水来沙量持续减少,流路固化、河床下切,黄河与湿地的水文连通性降低,造成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鸟儿失去栖息之所。

保护区实施一系列湿地修复工程,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取、蓄、输、用、排”水系格局,形成“河、陆、滩、海”入海循环主干道,打通了黄河与湿地间的“毛细血管”。

“通过引黄口、输水渠道、微地形塑造及补水监测网络的建设,我们彻底改善了湿地的生态补水条件。”王立冬说,“现在鸟儿多到我都认不过来了。”

谈笑间,一群水鸟飞向天空,浅滩上芦苇迎风摇曳。(记者刘菁、陈尚营、戴威、邵琨、姚子云、栾若卉)

来源:新华社

编辑:何冰

审核:解斐


122

点点滴滴,聚成江河湖海;句句叮咛,彰显深厚情怀。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加速变革”。22日至28日的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这样说】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

【“微笑天使”江豚回来了】

清晨6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八斤将满满一桶饵料鱼陆续撒向江面。不远处,不时有江豚从水中探出脑袋。

“这头是母的,生过小江豚。那头岁数比较大了,已经没有捕食能力。”谈起江豚,这位从小在江边长大的江豚饲养员格外健谈。十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陪伴着江豚。

张八斤的家乡安徽省铜陵市,境内长江蜿蜒50余公里,其间多弯多岔,洲滩散布,是长江中下游地形地势较为复杂的江段,适宜江豚生活繁殖。

江豚是一种食性单一且繁殖力低的哺乳动物。“20世纪80年代,经常能看到江豚在长江里戏水,后来因为工业污染和过度捕捞,越来越少见了。”张八斤回忆道。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人们惊喜地发现——长江里的“微笑天使”江豚回来了!

目前,全长58公里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江豚数量已有50多头。“我们迁地保护基地中的江豚数量从最初的4头,增加到了现在的11头。”张八斤说,尽管工作量不断增加,但他却特别开心。

张八斤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江豚不再需要专门的照料,就可以在长江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嬉戏。

【总书记这样说】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

【河长巡河在画中】

水润万物,鄱湖浩渺,风光旖旎。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在江西省吉安市百里赣江风光带,清风徐来,不时有鸟儿掠过。望着眼前的风光,刘克坤不自觉地哼起了小曲。作为青原区张家渡段村级河长,他要定期巡视自己的责任段。

“以前一些支流河段水质不好,鱼虾难生。”刘克坤说,这条江西人民的母亲河也曾受过伤。2016年,吉安市实施河长制后,张家渡段河道范围内的两家苗木基地、3家采砂场等逐步退出,如今这里常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环境越来越好了,有时在河段上巡视都是一种享受。”刘克坤讲起了这些年来的变化。

近年来,江西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全域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

良好的水质,吸引了世界上98%以上的白鹤在鄱阳湖区越冬。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居民”回归:大规模刀鱼群、珍稀鱼类鳤鱼、绝迹多年的颌针鱼……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如今的赣江,河面干净,河岸整洁。在赣江各个河段上,人们时常能看到和刘克坤一样,沿河道骑车巡河的河长,一起走进这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动画卷。

【总书记这样说】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皖北喝上了长江水】

“我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25岁的安莹莹打小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长江边长大。

2021年,安莹莹嫁到了安徽省亳州市,其他都很好,就是用水让她有点闹心。亳州市地处皖北平原,属于极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过去,日常用水都是地下水,一烧水容易起水碱,喝着也有些涩。”安莹莹说,刚来亳州时很难适应,就在家安装了净水器,可是每隔两三天就要更换滤芯。

随着引江济淮工程持续推进,2022年12月30日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

初春时节,微风轻拂水面,荡起阵阵涟漪。宽阔的水面上,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游水嬉戏。在亳州市城南,从空中俯瞰,新建的亳州调蓄水库生机盎然。

作为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的重要一站,引调而来的长江水顺着淮河与西淝河一路北上,通过管道运送至这座占地约3000亩的“大水缸”,再通过城市供水线路,送往千家万户。

“家里和单位都通了引调水,能喝上400多公里外的‘娘家水’,真好!”安莹莹笑着说。

【总书记这样说】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就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鸟儿用翅膀为巢湖生态点赞】

八百里巢湖岸边,一个身影熟练地举起相机,定格眼前的美景。他叫钱茂松,是一名有着十余年观鸟经历的摄影爱好者,至今已拍摄了上万张“巢湖飞鸟图”。

“原来的巢湖,夏天蓝藻暴发,腥臭味扑鼻,人在岸边都没法待,就别提鸟了。”回忆起过往的巢湖景象,钱茂松直摇头。曾经,巢湖饱受“生态创伤”,湖水一度呈现墨绿色,严重时甚至舟船难行。

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从立法划出“红线”保护巢湖到十年禁渔,从生态清淤湖体底泥到入湖口建设生态湿地净化水质……系统治理之下,巢湖生态屏障初步构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巢湖逐渐成为鸟类天堂。

近年来,钱茂松的镜头里,多了许多“新朋友”:首次发现大天鹅、彩鹬、棉凫……仅他自己拍摄的水鸟就有近200种。“鸟儿们用翅膀为巢湖生态投下了赞成票。”钱茂松说。

【总书记这样说】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黄河入海口考察时叮嘱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是前提,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抓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

【黄河入海口,湿地气象新】

春意正浓,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成群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鸣叫声此起彼伏。

“鸟儿欢快的叫声,是我最爱听的‘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专班工程师王立冬说。

王立冬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水。每年3月至7月,他密切关注黄河水位,并根据黄河流量及湿地需求,及时采取不同措施把水引入湿地。

黄河经九曲十八弯自山东东营入海,造就了独特的黄河三角洲——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黄河来水来沙量持续减少,流路固化、河床下切,黄河与湿地的水文连通性降低,造成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鸟儿失去栖息之所。

保护区实施一系列湿地修复工程,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取、蓄、输、用、排”水系格局,形成“河、陆、滩、海”入海循环主干道,打通了黄河与湿地间的“毛细血管”。

“通过引黄口、输水渠道、微地形塑造及补水监测网络的建设,我们彻底改善了湿地的生态补水条件。”王立冬说,“现在鸟儿多到我都认不过来了。”

谈笑间,一群水鸟飞向天空,浅滩上芦苇迎风摇曳。(记者刘菁、陈尚营、戴威、邵琨、姚子云、栾若卉)

来源:新华社

编辑:何冰

审核:解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