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你知道吗?长期睡不好也是病,得治!

2023-03-20 18:01

今日镇江讯    白天头昏脑涨,晚上沾床焦虑——怕睡不着,更怕好不容易睡着了,一有声响就被惊醒……如此周而往复,让深受睡眠障碍困扰的市民赵女士苦不堪言。今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记者从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像赵女士这样,因饱受睡眠障碍折磨至该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专家提醒,如果持续出现失眠问题,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通过专业、规范的治疗,及早摆脱“困”境,避免因“困”致病。

今年46岁的赵女士是一名职场“强人”,不仅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临睡前,心中还会复盘当天各项事务,经常越想入睡,脑子越清醒。即便好不容易睡着,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惊醒,只能无奈地盯着墙顶直到天亮。

长期失眠,给赵女士带来了一系列身心变化:头晕、心慌、急躁、记忆力明显下降,做事还经常丢三落四,这使她白天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在朋友的建议下,赵女士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就医,被确诊为睡眠障碍。根据她的情况,医生为其制定了包括心理疏导、行为认知、药物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经过一周的规范治疗,赵女士的睡眠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后续治疗一个月后,她的状态基本恢复正常,又活力满满地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

据了解,人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深陷睡眠问题中。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汪周兵介绍,睡眠障碍有90多种表现,包括失眠、异态睡眠等,像赵女士这样,由于入睡困难、睡不着、睡眠浅等问题至该院就诊的患者,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院2017年开设睡眠障碍门诊,多年来,就诊人数翻了几倍。为满足患者就诊需要,2020年,睡眠障碍门诊增至3个,每次都挂满号。”汪周兵每周坐诊两次,每次半天,在接诊的患者中,以失眠为首发症状者占比70%—80%。

从汪周兵的介绍中,不难发现,睡眠门诊开设6年来,患病人群及患病原因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从患病人群来看,以紧张的学业、亲子关系为主要致病因素,导致青少年睡眠问题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则多由睡眠系统退行性改变所致。除此之外,学生、上班族因白天学业、工作繁忙,当夜晚拥有了独处时间,出于补偿心理,会无节制地玩电子产品,“报复性熬夜”导致的结果就是睡眠节律紊乱、时项延长,通俗地讲,就是该睡时不睡,想睡却无法入睡。

更为严重的是,睡眠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循环等多个系统,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增加罹患癌症、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定为“良好睡眠,健康同行”,正是希望引起更多人对睡眠的重视。

对于睡眠,很多人会存在一个认识误区:睡眠时间越长,说明睡得越好。“其实不然,睡眠时长并不能与睡眠质量画等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碧丹表示,通常来讲,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尽相同。其中,小学生每天大约需要睡9—10小时,成年人大约在7—8小时。但从个体来说,上述时间并非唯一参考标准,只要第二天醒来,感觉精神状态良好,就证明睡眠质量是好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陷入“睡眠时间的长短决定睡眠质量”的误区,以免带来心理压力,反而容易导致失眠发生。

张碧丹提醒,平时应养成睡眠时间规律,按规定作息时间上床睡觉,不要破坏生物钟。睡前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饮料,不看刺激、惊险的影视节目和书籍杂志,放空自己,不要思虑过多。睡前1小时避免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睡前2小时内不剧烈运动,但可以做些放松活动,如散步、听缓慢的音乐等,有条件时,可以用热水洗澡或泡脚。如果长期出现失眠症状,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

据了解,目前,市精神卫生中心配备有多导睡眠监测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设备,可以记录和分析睡眠,正确评估和诊断失眠。配合现有的睡眠认知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让睡眠障碍患者可享专业、全面的诊疗服务。(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154

今日镇江讯    白天头昏脑涨,晚上沾床焦虑——怕睡不着,更怕好不容易睡着了,一有声响就被惊醒……如此周而往复,让深受睡眠障碍困扰的市民赵女士苦不堪言。今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记者从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像赵女士这样,因饱受睡眠障碍折磨至该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专家提醒,如果持续出现失眠问题,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通过专业、规范的治疗,及早摆脱“困”境,避免因“困”致病。

今年46岁的赵女士是一名职场“强人”,不仅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临睡前,心中还会复盘当天各项事务,经常越想入睡,脑子越清醒。即便好不容易睡着,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惊醒,只能无奈地盯着墙顶直到天亮。

长期失眠,给赵女士带来了一系列身心变化:头晕、心慌、急躁、记忆力明显下降,做事还经常丢三落四,这使她白天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在朋友的建议下,赵女士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就医,被确诊为睡眠障碍。根据她的情况,医生为其制定了包括心理疏导、行为认知、药物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经过一周的规范治疗,赵女士的睡眠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后续治疗一个月后,她的状态基本恢复正常,又活力满满地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

据了解,人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深陷睡眠问题中。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汪周兵介绍,睡眠障碍有90多种表现,包括失眠、异态睡眠等,像赵女士这样,由于入睡困难、睡不着、睡眠浅等问题至该院就诊的患者,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院2017年开设睡眠障碍门诊,多年来,就诊人数翻了几倍。为满足患者就诊需要,2020年,睡眠障碍门诊增至3个,每次都挂满号。”汪周兵每周坐诊两次,每次半天,在接诊的患者中,以失眠为首发症状者占比70%—80%。

从汪周兵的介绍中,不难发现,睡眠门诊开设6年来,患病人群及患病原因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从患病人群来看,以紧张的学业、亲子关系为主要致病因素,导致青少年睡眠问题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则多由睡眠系统退行性改变所致。除此之外,学生、上班族因白天学业、工作繁忙,当夜晚拥有了独处时间,出于补偿心理,会无节制地玩电子产品,“报复性熬夜”导致的结果就是睡眠节律紊乱、时项延长,通俗地讲,就是该睡时不睡,想睡却无法入睡。

更为严重的是,睡眠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循环等多个系统,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增加罹患癌症、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定为“良好睡眠,健康同行”,正是希望引起更多人对睡眠的重视。

对于睡眠,很多人会存在一个认识误区:睡眠时间越长,说明睡得越好。“其实不然,睡眠时长并不能与睡眠质量画等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碧丹表示,通常来讲,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尽相同。其中,小学生每天大约需要睡9—10小时,成年人大约在7—8小时。但从个体来说,上述时间并非唯一参考标准,只要第二天醒来,感觉精神状态良好,就证明睡眠质量是好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陷入“睡眠时间的长短决定睡眠质量”的误区,以免带来心理压力,反而容易导致失眠发生。

张碧丹提醒,平时应养成睡眠时间规律,按规定作息时间上床睡觉,不要破坏生物钟。睡前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饮料,不看刺激、惊险的影视节目和书籍杂志,放空自己,不要思虑过多。睡前1小时避免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睡前2小时内不剧烈运动,但可以做些放松活动,如散步、听缓慢的音乐等,有条件时,可以用热水洗澡或泡脚。如果长期出现失眠症状,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

据了解,目前,市精神卫生中心配备有多导睡眠监测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设备,可以记录和分析睡眠,正确评估和诊断失眠。配合现有的睡眠认知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让睡眠障碍患者可享专业、全面的诊疗服务。(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