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峥嵘
古城镇江曾两次遭受外敌入侵,两度蒙难。1842年7月21日,英国侵略军攻陷镇江,对英勇抵抗的镇江军民进行疯狂报复,烧杀淫掠,无所不至,遇难者不下万人。1937年12月8日,侵华日军入据镇江,肆意焚烧、奸淫、屠戮,罹难同胞不下万人。当时镇江的企业家张怿伯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写成《镇江沦陷记》一书,并冒着生命危险自费出书,广泛散发全国各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可喜的是,85年后的今天,镇江作家王玥,以丰富的内蕴、精彩的故事,创作了小说《镇江1937》,其结构严谨,节奏从容,融合了亲情、道义、爱情、浩劫等多种元素,追求“大背景”“大主题”与“故事”的完美结合,其深度与厚度远胜于单一的历史小说。
《镇江1937》将眼光转向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不再满足控诉日军暴行的单维画面,以男女主角金家兄妹的恩怨情仇为主线,对那个历史时期的诸多旧事——商会冬赈、日机轰炸、间谍事件、红万字会等等进行了扫描,这既是一个家族的故事,也是镇江的涅槃史。她将镇江这段苦难的历史融入到这部小说中进行创作,并以小说的方式,对1937年日军对镇江城市蹂躏的那场浩劫,进行了文学的审视与表达。
鲜活的人物塑造,是《镇江1937》文学高度的显著体现。作者以浓郁的文学笔触,细致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真实、立体的生命形象,呈现出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以及生命和社会的多元,也颇见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不凡功力。金亦恭、金绮梅、王富这三位那时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女,组成了一个近代镇江社会、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叙事链条,自我性格逐步完善,个人抗争不断升级。
《镇江1937》中的金亦恭面对的是国家动乱不断,百姓颠沛流离的苦难社会,从小失去父亲,寡母带着他与妹妹投奔江南镇江的外婆家。为了尽快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在舅舅柳慈航的介绍下,十三岁的金亦恭便拜江阴的名医马泽仁为师,由于勤奋好学,很快便学到了中医的真谛,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是仁者圣心,医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镇江广大百姓有口皆碑。日本侵略军的到来,打破了金亦恭平静的生活,他亲手焚烧了金家懒以生存的精诚医馆,用以抗议日军对平民百姓的烧杀掠戮;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奸淫妇女的暴行,在忍无可忍的状态下,用一根粗树枝结束了施暴者的性命;他惨遭日军的严刑拷打,饱尝了人间地狱的苦难。他抗争的是整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和黑暗,面对的是,国破山河在,家破人亡的黑暗社会,他的悲剧是生在那个动乱时代每个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悲剧的缩影。
金绮梅可以算作此书中的女主角,小说一开始,她独自去北固山的福德神祠,既是悼念其父逝世十周年,也为母亲与哥哥金亦恭祈福,再现了当时普通百姓平安的善良愿望。到小说的中间,她不仅要摆脱地痞蒋爱义不断纠缠,还要时刻担心恋人王富的生存安危。金绮梅虽然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家中有母亲和哥哥金亦恭的庇护,但残酷的社会现实让她从一个窈窕淑女变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城市青年。作者从小处入手,从生活细节出发,将目光对准一个普通平凡的城市少女,追随着她的脚步,见证她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所经历的磨难。在金绮梅一个人身上,折射出了那个时代许多有着相似命运的她们,时刻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机和生存焦虑。
作为道士出身的王富,他的故事有大量的留白,我们只能从小说的陆续释放的零碎信息判断,他是那个时代最底层的受压迫者,深处茅山根据地的地理环境,又使他能够受到革命的影响。他同情革命,向往社会变革,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普通百姓尽力。在日军侵入镇江之前,他同几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挖出来为日本提供情报的间谍;危难之际,受陆小波委托,组织难民有序渡江,为抗日青年去延安提供帮助。日军侵入镇江之后,“从日本人踏上镇江的那一刻开始,王富就一次次产生与他们拼命的冲动,又一次次按捺住了。他不是贪生怕死,他只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让自己死得值一点儿”。种种的劫难,使王富越来越成熟。由于王富灵巧勤快,被当时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看中,相处中,耳濡目染了陆小波急公好义的优良品质,思想发生了变化,不断进步成长,后来还走上了革命道路,笔者以细腻的笔法,演绎了一个进步青年成长的故事。
在1937年的那段劫难中,王富与金绮梅,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他们的交往过程,成为了本书的一个线索,小说中关于他们相处的几个细节描写一直让我感动不已。
描述1937年日军对镇江百姓的暴行,是小说的批判性所在。小说花了大量笔墨描述日军对普通平民的杀戮。人们不得不自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平民百姓遭到如此残暴的屠戮?虽然作品和作者没有作出明确的交代和说明,但其中的答案确实不言自明:是落后的代价,是人性中的邪恶,是中华民族一定要强大的原始动力。
《镇江1937》以其独特的故事形态,带领读者一头扑进那场历史的浩劫中。至于能不能从中领悟些什么,全在读者自己的造化。但无疑,《镇江1937》在思想和文学上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将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认识。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