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美文 | 从“坑”里飞出世界冠军

2018-05-24 15:20

错层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在房屋内形成多个不同标高的平面,使空间变化错落有致。咱们老体育馆,在建设伊始,就是一栋“错层建筑”。在我们的采访中,老一辈体育人反复地提及,体育馆东西两侧以前有四个大“坑”,这是怎么回事呢?

援外教练在给孩子传授技艺

这四个大“坑”,换个好听点的说法,就是下沉式的负一楼训练馆。因为下洼,所以阴暗潮湿。别看坑不大,名气可不小。在这里训练过的,有乒乓球世界冠军邬娜、秦志戬,全国冠军谢小燕;世青赛羽毛球男单冠军朱峰;象棋世界冠军、国际特级大师张国凤,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吴文瑾、国际象棋大师童渊铭;全国武术冠军章璐璐;还有朱江、法洁锦、连茜、童本平、李若凡、徐旭霞等一大批知名运动员。他们在“坑”里接受启蒙,积蓄能量,又从“坑”里出发,走进省队、国家队,为我市体育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8年建成的体育馆,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放电影、举办演唱会、开舞厅……什么时兴,就搞什么,让群众享受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充分挖掘潜力,几乎利用了全馆各个角落来向社会开放,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有一些地方却是“铁打不动的”,这就是位于负一楼的运动训练馆。当时,体育馆开设有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棋类四个体育训练项目,成绩突出,向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988年3月2日的中国体育报,以《一馆多能发展经济做后盾,以体为主培养人才当先锋》为题,对镇江市体育馆进行了专题采访和表扬。

乒乓球项目固定在西边的“坑”。教练每天早上6点钟带孩子们出操,并且负责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下午2点半开始训练,一直训练到晚上8点多钟。训练课既要动手,又要动口,一天下来,喉咙喊哑了,手臂也酸得几乎抬不起来。回到家,别人家早就吃好晚饭准备睡觉了。一年到头,基本没有节假日,春节也只休息一天。那时的孩子特别能吃苦,家长也非常支持。说起在“坑”里奋斗的日子,吴福林、高盛华、曹乃逸等老教练员感慨不已。

在“坑”里训练的孩子

棋类训练在东边的”坑“里、走廊上、顶层阁楼都呆过,经常搬来搬去。桌子凳子有100多套,特别结实,特别沉。队里没有经费请搬运工,教练员和家长自己动手,一张张搬,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后背上结了一层盐碱。

羽毛球项目在内场进行训练。因为内场一早一晚要作为舞厅对外开放。每天训练前,教练员要先布置场地,放置网架,在地上撒松香粉以增加摩擦力,训练后,要给地板抛光打蜡,撒上滑石粉,减少摩擦力。有大活动的时候,就安排小运动员们到田径场上进行体能训练,或是外出交流比赛。

教练员不仅管孩子们的训练,还要管孩子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高盛华说,有一次装窗帘,他从几米高的竹楼梯上摔了下来,髋骨着地,疼得半天没爬起来。一直到现在,受伤的地方还时常疼痛。张国祥教练的爱人是八小教师,每天训练后他就把几名成绩较差的同学带回家,请爱人给孩子们补课。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非常团结,为着共同的理想而努力拼搏,相互鼓励。有一年的六月,连日暴雨,坑里的积水约有半米深。大家齐心协力,把乒乓球桌从坑里转移到楼上,训练课一天也没停。

有这样的奋斗精神,怎么能不出成绩呢?“四个馆办项目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囊括了10块金牌,1988年,镇江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重点乒乓球城市荣誉称号,也是全国象棋之乡。”回忆起过去的辉煌,老馆长李培明依旧有些激动。他告诉我们,当时国家体委有要求,出国援外的国家级乒乓球教练“要援外先援内”,必须先到镇江等重点城市来义务援教一段时间,才可以出国。这些教练员为镇江的乒乓球项目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

孩子们在体育馆走廊上训练击剑

因为成绩突出,1993年,镇江成立了专门的乒乓球运动学校。后来,又成立了镇江棋院,羽毛球项目和武术项目也划归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进行管理。现在,镇江市体育馆已不再承担训练任务,但它为竞技体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将永远记录在镇江体育史上。(文/贺莺)

编辑  花蕾

60

错层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在房屋内形成多个不同标高的平面,使空间变化错落有致。咱们老体育馆,在建设伊始,就是一栋“错层建筑”。在我们的采访中,老一辈体育人反复地提及,体育馆东西两侧以前有四个大“坑”,这是怎么回事呢?

援外教练在给孩子传授技艺

这四个大“坑”,换个好听点的说法,就是下沉式的负一楼训练馆。因为下洼,所以阴暗潮湿。别看坑不大,名气可不小。在这里训练过的,有乒乓球世界冠军邬娜、秦志戬,全国冠军谢小燕;世青赛羽毛球男单冠军朱峰;象棋世界冠军、国际特级大师张国凤,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吴文瑾、国际象棋大师童渊铭;全国武术冠军章璐璐;还有朱江、法洁锦、连茜、童本平、李若凡、徐旭霞等一大批知名运动员。他们在“坑”里接受启蒙,积蓄能量,又从“坑”里出发,走进省队、国家队,为我市体育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8年建成的体育馆,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放电影、举办演唱会、开舞厅……什么时兴,就搞什么,让群众享受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充分挖掘潜力,几乎利用了全馆各个角落来向社会开放,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有一些地方却是“铁打不动的”,这就是位于负一楼的运动训练馆。当时,体育馆开设有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棋类四个体育训练项目,成绩突出,向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988年3月2日的中国体育报,以《一馆多能发展经济做后盾,以体为主培养人才当先锋》为题,对镇江市体育馆进行了专题采访和表扬。

乒乓球项目固定在西边的“坑”。教练每天早上6点钟带孩子们出操,并且负责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下午2点半开始训练,一直训练到晚上8点多钟。训练课既要动手,又要动口,一天下来,喉咙喊哑了,手臂也酸得几乎抬不起来。回到家,别人家早就吃好晚饭准备睡觉了。一年到头,基本没有节假日,春节也只休息一天。那时的孩子特别能吃苦,家长也非常支持。说起在“坑”里奋斗的日子,吴福林、高盛华、曹乃逸等老教练员感慨不已。

在“坑”里训练的孩子

棋类训练在东边的”坑“里、走廊上、顶层阁楼都呆过,经常搬来搬去。桌子凳子有100多套,特别结实,特别沉。队里没有经费请搬运工,教练员和家长自己动手,一张张搬,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后背上结了一层盐碱。

羽毛球项目在内场进行训练。因为内场一早一晚要作为舞厅对外开放。每天训练前,教练员要先布置场地,放置网架,在地上撒松香粉以增加摩擦力,训练后,要给地板抛光打蜡,撒上滑石粉,减少摩擦力。有大活动的时候,就安排小运动员们到田径场上进行体能训练,或是外出交流比赛。

教练员不仅管孩子们的训练,还要管孩子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高盛华说,有一次装窗帘,他从几米高的竹楼梯上摔了下来,髋骨着地,疼得半天没爬起来。一直到现在,受伤的地方还时常疼痛。张国祥教练的爱人是八小教师,每天训练后他就把几名成绩较差的同学带回家,请爱人给孩子们补课。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非常团结,为着共同的理想而努力拼搏,相互鼓励。有一年的六月,连日暴雨,坑里的积水约有半米深。大家齐心协力,把乒乓球桌从坑里转移到楼上,训练课一天也没停。

有这样的奋斗精神,怎么能不出成绩呢?“四个馆办项目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囊括了10块金牌,1988年,镇江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重点乒乓球城市荣誉称号,也是全国象棋之乡。”回忆起过去的辉煌,老馆长李培明依旧有些激动。他告诉我们,当时国家体委有要求,出国援外的国家级乒乓球教练“要援外先援内”,必须先到镇江等重点城市来义务援教一段时间,才可以出国。这些教练员为镇江的乒乓球项目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

孩子们在体育馆走廊上训练击剑

因为成绩突出,1993年,镇江成立了专门的乒乓球运动学校。后来,又成立了镇江棋院,羽毛球项目和武术项目也划归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进行管理。现在,镇江市体育馆已不再承担训练任务,但它为竞技体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将永远记录在镇江体育史上。(文/贺莺)

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