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积极响应,认真学习,读着读着泪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大概是思想上引起了共鸣吧!于是就在自己自制的日记本封面上写下:立志做雷锋式的人民教师。这是我的秘密,别人根本就不知道。”
——1997年3月5日毛芊手写稿《这是我应该做的》
今日镇江讯 3月3日上午10点多,镇江新区姚桥镇中心小学毛芊纪念馆内,阳光正好,从南面高处布下,轻抚系着红领巾的毛芊半身铜像后,落在徐燕脸上,她的眼里有光,她的声音温暖,“我的母亲以前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她勤俭节约,倾其所有资助学生……”
徐燕是毛芊的女儿,62岁的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她这次来,是和新一批“毛芊·爱相随”志愿者服务队的孩子们,回忆毛芊老师学习雷锋的点滴,她不善言辞,但真诚的话语还是点亮了孩子们的眼睛,她的余光扫到母亲的铜像,在一瞬间,“记者同志,我觉得我母亲还活着……”
1935年出生的毛芊,与雷锋是同时代人。毛芊纪念馆保存的一份手写稿,写于1997年3月5日的《这是我应该做的》,透露了毛芊的秘密,“立志做雷锋式的人民教师。这是我的秘密,别人根本就不知道。”
那个春天的秘密,在女儿徐燕看来根本不是秘密,从她记事起,母亲毛芊就是以校为家,心里装得都是学生,至死一步三回头,心心念念的也都是学生,“我们小时候,母亲教书很忙,没有时间带我和姐姐,她看见人家小孩干干净净的,她还常常说,我家小燕子调皮,衣服都脏兮兮的,然后还心存愧疚地抱抱我。”
上世纪50年代,16岁的毛芊从句容师范学校毕业,在丹徒县姚桥镇李家港田家岸小学(上世纪90年代因撤销村级小学后,先并入大东小学再并入姚桥中心小学)任教。起初毛芊一个人从事单班复式教学,教3个年级,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教学一肩挑,除了授课,她更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遇到家境贫困想辍学的学生,她一一家访,说服家长,奔走教育部门为贫困学生免除学费,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帮助学生缴书本费。在她任教的39年中,没有一名学生因贫辍学。
毛芊日常收入还有一个重要支出,用于升级校园的硬件设施。学生的课桌凳坏了,她主动添置;教室的门窗破损了,她自己动手修理油漆。日积月累,到上世纪70年代,她花光积蓄,买了新课桌椅,更换了田家岸小学50年代的所有破桌椅。自己学校的课桌椅升级了,她的目光又停留在附近乡村小学的课桌椅上。
人届中年的王丽君至今还记得1989年的那个六一儿童节,毛芊老师第一次出现在她的记忆里,她还在丹徒县姚桥镇东川村上的中南小学六年级就读,毛芊老师捐赠,给全班换了新课桌椅,“黑亮亮的桌面,红彤彤的椅面,桌面特别大,一下就感觉敞亮了。”用上新桌椅,王丽君心潮起伏,还偷偷写了张明信片给毛芊老师,表达感激之情。
刚刚工作,毛老师又给她上了一课,当时毛老师到姚桥镇妇联联系资助“春蕾”女孩,王丽君当时还在团委工作,看到毛老师格外亲切,跑前跑后帮着张罗。后来王丽君从事妇联工作,和毛老师打交道的机会更多了,“想到她每次发了工资就会骑辆破旧自行车,摇摇晃晃,到我办公室来送助学款,心里就暖暖的。”
近日,在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和市全民阅读办、市史志办、市妇联联合主办的“我为镇江女性写微传记”活动中,看到热心读者孙万玉创作的毛芊老师的微传记,王丽君一下勾起无限回忆,“现在提起毛芊的名字,我一下还能感觉她就在我身边,告诉我要做她那样的人。我对她有很深的感情,她是我一生的前行动力。正是受她影响,我一生都会默默地带着一群社会妈妈捐资助学。”
“2006年4月,母亲临终前一再关照我两件事,一件是帮她交季度党费和特殊党费,另一件就是帮她在六一儿童节之前为姚桥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送1000元块钱,以后每年也要回去替她看看孩子们。”妈妈的话,徐燕一直记着。虽然她和丈夫双双下岗、收入有限,但她仍然年年赶在六一之前将母亲的嘱托送到姚桥中心小学,为孩子们添置学习用品和图书。
“妈妈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只有精神财富。”徐燕现在还记得,还没上小学,妈妈就教她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歌声里,徐燕继续资助孤儿,参加工团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社会妈妈、爱心年夜饭、无偿献血活动,还用自己的电工技能义务帮助他人。
《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毛芊老师的课堂上,当年还有一名9岁的小男孩也学会了这首歌,王爱国今年已经59岁了,现在是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毛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小时候我很崇拜她,在我的记忆里毛老师从来没有打过学生,她教育我们要学习努力、积极进步、无私奉献、报效国家。”在歌声里,王爱国以师志为己志,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资助贫困学子,“毛老师的精神是我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我明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个人的精神是无限的,大家都不忘‘奉献’二字,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有出路,我们的孩子就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就有前途。”2000年3月3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退休多年的毛芊写下的这段文字再次见证了一位老教师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退休后,毛芊长期担任姚桥中心小学校外辅导员,继续关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所能常年资助贫困学生。2004年起,毛芊开始资助成绩优异的孤儿星星(应采访者要求使用化名),直至完成学业。如今,星星已经工作,也成了“毛芊”志愿者,她为藏区儿童筹集衣物和文具,积极参加爱心义工活动,“这些年我一直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然很绵薄,但也希望像毛老师一样,成为默默守护善良的一束光”。
“退休的生活怎样过才有意思呢?为人民服务是我的最大乐趣。”毛芊的字刚劲有力,字字饱含深情。她用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钱,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在她的捐资带动下,她生活所在的大东村有了整洁的公共厕所,有了两所规范化的文化活动中心,有了便利出行的道路。
每年春节,她会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拉一曲二胡增添节日气氛。可在17年前的那个春节,病入膏肓的毛老师,手已经不听使唤,可她为完成演出不让老人失望,她将一根长绳绑在二胡上,将二胡挂在脖子上,一曲《江河水》,不绝如缕,如泣如诉。
这把二胡现在静静躺在毛芊纪念馆的展柜,斯人已逝,琴声呜咽。不久前,姚桥中心小学老师左辉又把二胡擦了一遍,17年前,他用镜头记录了毛芊老师的追悼会和骨灰撒江现场,“毛老师走后,很多村民都自发地去送行,送行队伍很长很长,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人的追悼会。”46岁的左辉眼角有光,“她一生奉献,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那一天我感到很震撼,她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
那年春天,镇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学习毛芊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当年的宣讲团成员之一,现任丁卯小学副校长姚旭瑾在宣讲和学习中深受鼓舞,多年来,她长期资助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先后组织开展“爱心义卖”“苏陕少年手拉手”“雷锋驿站”等公益活动。之前在姚桥中心小学工作期间,每年春天,清明前夕,姚旭瑾都会带领学生前往毛老师的墓地扫墓,以鲜花寄哀思。
2016年,姚桥中心小学成立“毛芊·爱相随”志愿者服务队;2017年建成“毛芊纪念馆”; 2019年成立“学毛芊·做示范”主题教育基地; 2020年,成立“毛芊·爱心之家”,开展捐资助学、主题义卖、保护环境等形式多样的爱心志愿活动。
“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在旗帜下宣誓,我志愿加入‘毛芊·爱相随’志愿者服务队,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扶弱助残、用自己的智慧服务社会、用自己的热诚抚慰生命、用自己的行动传播爱心……”今年,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到来之际,姚桥中心小学学生稚嫩的宣誓声再次在校园回响。
“毛芊老师是我们的身边的雷锋,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也是我们学校的精神灵魂人物,我们每位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入学第一课就是参观毛芊纪念馆。”毛芊的精神遗产作为校园文化传承,姚桥中心小学校长蔡磊希望,“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像雷锋、毛芊一样,心中有爱、无私奉献,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3月3日,姚桥中心小学40多位“毛芊·爱相随”志愿者服务队的师生们带上劳动工具,来到新区姚桥镇瑞和花苑小区,一起打扫社区休息场所,趁着大好春光,志愿者们还在小区周边种下了鲜花绿植。“我要以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去传承毛芊老师的大爱精神。”姚桥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小志愿者赵张馨眼里有光。(全媒体记者 潘宇琴 张琼霞 李明明)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