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人文丨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与刘罗锅齐名这个丹徒人究竟有多牛?

2023-03-03 23:09

文/图  陈水源

今日镇江讯  上世纪九十年代热播的历史题材古装剧《宰相刘罗锅》,剧中刘罗锅正是清朝乾隆皇帝身旁的大臣刘墉。他不仅是著名的宰相,还是清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善用浓墨,体丰骨劲,浑厚敦实,被称为“浓墨宰相”。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淡墨探花”,正是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一起位列清代“四大书法家”的王文治。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记载:“所著诗集外有快雨堂题跋,略见论书之旨。文治书名并时与刘墉相埒,人称之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天生聪慧 名动京城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清代书法家、诗人。王文治天生聪慧,12岁能吟诗,并精音律之学,诗作步入唐人之室。善画墨梅,韵致卓绝。他更擅长于书法,精于行书、楷书,少年时即以文章、书法闻名乡里。乾隆十八年(1753年),王文治在科举考试中为拔贡生(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第二年,王文治赴京城,与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著名诗人及山水画家朱孝纯结为终身之交,二十几岁就已名动京城。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翰林侍读全魁、周煌奉朝廷派遣出使琉球,两人仰王文治书名,遂邀其同往,结果受到了琉球人的关注,他们不惜重金纷纷求购收藏王文治的墨宝,从而使他书名大震,达到了名扬四海的程度。获得了“天下三梁(梁同书、梁巘、梁国治,均为当时的著名书法家),不及江南一王”的赞誉。据史料记载,在日本冲绳博物馆,现今仍然珍藏着王文治当年的书法作品。

探花及第 官至知府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王文治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王文治进京殿试,得中一甲第三,即探花,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这便是日后“淡墨探花”的由来。中进士后,王文治授翰林院编修,后入国史馆,当时清代文学家纪晓岚任国史馆总纂。因此,王文治在这期间与纪晓岚“玩得很好”,受益匪浅。“逾三年,朝廷大考第一,擢侍读。”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任顺天会试同考官(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他出任云南临安知府(今云南省建水县),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过很多碑刻和对联,至今滇南一带尚有他的墨宝遗存,“虽只尺中楮,民间亦视为拱璧”。

如今在临安仍流传着一种传说:临安城东城楼上有一块“雄镇东南”的匾额,是书法家涂鬶墨宝。不料一日,“镇”字的“金”偏旁尚在,右边的“真”坠毁于地。后来找到一位名叫王为翰的当地书法家,临摹涂鬶书法,写了个“真”字补齐,以假乱真,人们难辨真伪。王文治走马上任后,行至东门下,抬头见匾额上所书四个大字,指着“镇”字说:“‘雄镇东南’四字,是三条活龙夹着一条死蛇。”知情的人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王文治在任临安知府三年后,“因事镌级,乞病归。后当复官,厌吏事,遂不出,往来吴、越间,主讲杭州、镇江书院。”从此,他摒弃仕途。遂不复就官。以后,王文治漫游于江苏、浙江一带,过起了隐居生活。

书法称名 秀逸天成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秀逸天成,书法初学米芾、得董其昌神髓、后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得力于李北海,与钱塘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入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王文治书法,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晚年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

我们现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遇到墨淡了还会认为这墨不能用了,要换浓一点的墨才行。而擅长绘画的书法家王文治,偏偏就喜欢用淡墨写书法,就像他画画习惯用淡墨一样,其书法也是真正写出了特色。他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这与他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内阁中书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云:“国朝书家,刘石庵相国(指刘墉)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指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概言之,王文治书法的风神,集中表现在一个“秀”字上。他的书法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王文治学书法虽宗“二王”,然而又自出新意,造就了独特的书法风貌。同时王文治对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却深怀敬意,他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说起浓墨宰相刘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不仅仅是清朝著名的宰相,还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其书法水平在清代“四大书法家”中位居前列。他喜用浓墨,以色泽显精神。而与刘墉同时代的王文治则惯用淡墨,惟取风神,在轻灵虚无之中显示其意趣,与刘墉的浓墨重彩相映成趣。于是,刘墉、王文治并称当时。正因为刘墉和王文治同朝做官,又是当世的著名书法家,一个喜用浓墨,一个擅用淡墨,可谓各有千秋。

潜心禅理 隐居于世

王文治自从任临安知府因下属失职事牵连而免职回京,虽然后来当复官职,但他无意仕进,即潜心禅理,究心佛学,工书法,以风韵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他掌教杭州西湖崇文书院,号称西湖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王文治生辰之际,在杭州天长寺剃度出家,法号达无,字无余。“精音律,信佛教,为文瑰丽,至老归于平淡,诗雄杰宏亮,不愧唐音,一时声华与袁枚相上下。”王文治非常喜爱音乐,不论外出远近,他总要带着歌手相随。在家里接待客人,或者对音乐高谈阔论,极尽微细边僻之处,或者铺陈乐奏,整天共赏,乐此不疲。然而当客走乐散,室内空空时,他独自默然入静,安定坐禅,夜不寝席、日持佛戒。以菜蔬果品果腹,清淡如此,达数十年之久。出家期间,他襄助叶堂,编选《纳书楹曲谱》十卷,该书选摘了出自多种曲剧的精华付梓刊行。

传说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记载:“王文治,喜声伎,行辄以歌伶一部自随,辩论音律,穷极幽渺。客至张乐,穷朝暮不倦。海内求书者,多有餽遗,率费於声伎。然客散,默然禅定,夜坐,肋未尝至席。持佛戒,自言吾诗与书皆禅理也。卒年七十三。”王文治著有《梦楼诗集》24卷、《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等,传世书籍较多。

王文治文才豪迈、放纵,他的文章辞藻瑰丽,晚年又归于平淡质朴。他的诗尤能取尽古人的变化,而又出自民间。王文治自己说:“吾诗字皆禅理也。”王文治所作《论书绝句》,其中收录了30首品评各种书法的绝句。作为书论诗,言简意赅,描绘如画,传神达理,评点精当,有如临其书、见其人之感。《论书绝句》虽30首840字之长,一气呵成,读罢意犹未尽,影响深远。其中有评王羲之:“醉本兰亭付辨才,一篇茧纸万琼瑰。菁华已向昭陵閟,宗派还从定武开。”评王献之玉版十三行《洛神赋》:“一十三行珠琲列,宫奴风韵不犹人。何当银烛围红袖,半格乌丝写洛神。”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110

文/图  陈水源

今日镇江讯  上世纪九十年代热播的历史题材古装剧《宰相刘罗锅》,剧中刘罗锅正是清朝乾隆皇帝身旁的大臣刘墉。他不仅是著名的宰相,还是清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善用浓墨,体丰骨劲,浑厚敦实,被称为“浓墨宰相”。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淡墨探花”,正是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一起位列清代“四大书法家”的王文治。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记载:“所著诗集外有快雨堂题跋,略见论书之旨。文治书名并时与刘墉相埒,人称之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天生聪慧 名动京城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清代书法家、诗人。王文治天生聪慧,12岁能吟诗,并精音律之学,诗作步入唐人之室。善画墨梅,韵致卓绝。他更擅长于书法,精于行书、楷书,少年时即以文章、书法闻名乡里。乾隆十八年(1753年),王文治在科举考试中为拔贡生(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第二年,王文治赴京城,与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著名诗人及山水画家朱孝纯结为终身之交,二十几岁就已名动京城。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翰林侍读全魁、周煌奉朝廷派遣出使琉球,两人仰王文治书名,遂邀其同往,结果受到了琉球人的关注,他们不惜重金纷纷求购收藏王文治的墨宝,从而使他书名大震,达到了名扬四海的程度。获得了“天下三梁(梁同书、梁巘、梁国治,均为当时的著名书法家),不及江南一王”的赞誉。据史料记载,在日本冲绳博物馆,现今仍然珍藏着王文治当年的书法作品。

探花及第 官至知府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王文治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王文治进京殿试,得中一甲第三,即探花,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这便是日后“淡墨探花”的由来。中进士后,王文治授翰林院编修,后入国史馆,当时清代文学家纪晓岚任国史馆总纂。因此,王文治在这期间与纪晓岚“玩得很好”,受益匪浅。“逾三年,朝廷大考第一,擢侍读。”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任顺天会试同考官(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他出任云南临安知府(今云南省建水县),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过很多碑刻和对联,至今滇南一带尚有他的墨宝遗存,“虽只尺中楮,民间亦视为拱璧”。

如今在临安仍流传着一种传说:临安城东城楼上有一块“雄镇东南”的匾额,是书法家涂鬶墨宝。不料一日,“镇”字的“金”偏旁尚在,右边的“真”坠毁于地。后来找到一位名叫王为翰的当地书法家,临摹涂鬶书法,写了个“真”字补齐,以假乱真,人们难辨真伪。王文治走马上任后,行至东门下,抬头见匾额上所书四个大字,指着“镇”字说:“‘雄镇东南’四字,是三条活龙夹着一条死蛇。”知情的人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王文治在任临安知府三年后,“因事镌级,乞病归。后当复官,厌吏事,遂不出,往来吴、越间,主讲杭州、镇江书院。”从此,他摒弃仕途。遂不复就官。以后,王文治漫游于江苏、浙江一带,过起了隐居生活。

书法称名 秀逸天成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秀逸天成,书法初学米芾、得董其昌神髓、后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得力于李北海,与钱塘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入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王文治书法,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晚年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

我们现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遇到墨淡了还会认为这墨不能用了,要换浓一点的墨才行。而擅长绘画的书法家王文治,偏偏就喜欢用淡墨写书法,就像他画画习惯用淡墨一样,其书法也是真正写出了特色。他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这与他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内阁中书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云:“国朝书家,刘石庵相国(指刘墉)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指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概言之,王文治书法的风神,集中表现在一个“秀”字上。他的书法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王文治学书法虽宗“二王”,然而又自出新意,造就了独特的书法风貌。同时王文治对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却深怀敬意,他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说起浓墨宰相刘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不仅仅是清朝著名的宰相,还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其书法水平在清代“四大书法家”中位居前列。他喜用浓墨,以色泽显精神。而与刘墉同时代的王文治则惯用淡墨,惟取风神,在轻灵虚无之中显示其意趣,与刘墉的浓墨重彩相映成趣。于是,刘墉、王文治并称当时。正因为刘墉和王文治同朝做官,又是当世的著名书法家,一个喜用浓墨,一个擅用淡墨,可谓各有千秋。

潜心禅理 隐居于世

王文治自从任临安知府因下属失职事牵连而免职回京,虽然后来当复官职,但他无意仕进,即潜心禅理,究心佛学,工书法,以风韵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他掌教杭州西湖崇文书院,号称西湖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王文治生辰之际,在杭州天长寺剃度出家,法号达无,字无余。“精音律,信佛教,为文瑰丽,至老归于平淡,诗雄杰宏亮,不愧唐音,一时声华与袁枚相上下。”王文治非常喜爱音乐,不论外出远近,他总要带着歌手相随。在家里接待客人,或者对音乐高谈阔论,极尽微细边僻之处,或者铺陈乐奏,整天共赏,乐此不疲。然而当客走乐散,室内空空时,他独自默然入静,安定坐禅,夜不寝席、日持佛戒。以菜蔬果品果腹,清淡如此,达数十年之久。出家期间,他襄助叶堂,编选《纳书楹曲谱》十卷,该书选摘了出自多种曲剧的精华付梓刊行。

传说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记载:“王文治,喜声伎,行辄以歌伶一部自随,辩论音律,穷极幽渺。客至张乐,穷朝暮不倦。海内求书者,多有餽遗,率费於声伎。然客散,默然禅定,夜坐,肋未尝至席。持佛戒,自言吾诗与书皆禅理也。卒年七十三。”王文治著有《梦楼诗集》24卷、《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等,传世书籍较多。

王文治文才豪迈、放纵,他的文章辞藻瑰丽,晚年又归于平淡质朴。他的诗尤能取尽古人的变化,而又出自民间。王文治自己说:“吾诗字皆禅理也。”王文治所作《论书绝句》,其中收录了30首品评各种书法的绝句。作为书论诗,言简意赅,描绘如画,传神达理,评点精当,有如临其书、见其人之感。《论书绝句》虽30首840字之长,一气呵成,读罢意犹未尽,影响深远。其中有评王羲之:“醉本兰亭付辨才,一篇茧纸万琼瑰。菁华已向昭陵閟,宗派还从定武开。”评王献之玉版十三行《洛神赋》:“一十三行珠琲列,宫奴风韵不犹人。何当银烛围红袖,半格乌丝写洛神。”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