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迈步新征程,我们既要加强顶层设计的统筹衔接,也要加强科教协同和人才工作,以人才强、科技强达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让科技创新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也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发挥最为彰显的十年。从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从跟跑参与到领跑开拓、从重点领域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到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从新兴技术加快场景应用,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等,我国迈步了科技创新的坚实步伐。十年来,我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参与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与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联合资助,“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成果丰硕,我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沃土。面向未来,我们要看到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也要看到自身的短板与不足,要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卡脖子”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重视基础研究,扎实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去把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搞清楚。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要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要强化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要围绕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这条主线,加强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优化基础学科布局。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都是重要的创新力量,各地区各部门要注重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让各类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到位置、发挥作用。企业作为国家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要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出了明确的部署,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需要企业主动作为,在全链条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则要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增强企业在国家创新活动中的自觉性。要持续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研发。要继续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建立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工作机制。要使更多企业能够牵头组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更多的企业提出科技需求。要支持企业提高成果吸纳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转化机构的有效互动。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