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公益慈善路上的“追梦人” 毕红:从一个人的爱心到一群人的公益

2023-02-19 19:40

今日镇江讯 "陪伴孩子几年来,孩子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开心,每一次的汇报都让我欣慰。"近日,镇江市同馨青少年关爱服务中心理事毕红在朋友圈里晒出她跟自己资助的湖南洞口困境学子玲玲(化名)的一段微信对话,孩子向她汇报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班级第四名的成绩,毕红边夸奖、边鼓励鞭策她继续加油。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毕红看来,陪伴是最长情的慈善。"做慈善不是只给孩子送点钱,送点礼物,陪伴他们成长,关注他们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玲玲是毕红自2009年来资助的第11个孩子。走上公益慈善之路10多年来,毕红记不清自己帮助过多少人,捐出多少善款,做过多少善事。

用知识改变命运,帮助孩子自食其力

毕红是桃园小学的一名小学教师,一直热爱公益活动。多年来,她始终把重心放在帮扶困境学子成长上,她认为,"孩子可塑性强,他们的成长能从根本上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2009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年,作为镇江宝马车俱乐部的成员,毕红受中华宝马爱心基金会的邀请,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参加"点亮希望"心灵陪伴活动。

该项目通过为孩子们寻找"大伙伴"的方式,以电话、书信等非物质援助形式,关注灾区及偏远山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孩子得以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参加这个活动,让毕红对慈善有了更多的了解,"原以为只要去送点钱,送点礼物就行,没想到还需要付出时间关心和陪伴他们成长。"

项目负责人给毕红讲一件小事,让她记忆犹深。平武县地处山区,孩子们都没有吃过汉堡包,在一次活动中,志愿者送去很多汉堡包,一位男孩拿到汉堡包没有急于吃掉,而是请求志愿者阿姨帮他切成四份。只见他小心翼翼的拿起一份吃掉后,就将纸盒盖上。志愿者问他为什么不吃完时,小男孩腼腆的说,他想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和妺妺尝尝。这件小事深深触动了毕红,"这里的孩子太困难了,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

在活动中,她作为"大伙伴"牵手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女孩小静(化名),当看到边上的男孩小磊(化名)眼中含着渴望看着她时,她当即决定同时资助他们两人。

她把两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为便于交流,她给两人分别买了手机。经常主动问候孩子,了解学习情况,关心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并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小静原先数学成绩一般,只能考到60多分。毕红在交流中发现小静的计算题较弱,就通过朋友找来适合她各种数学题型寄给她。小静的数学成绩慢慢上升了,有天晚上,她借老师的电话卡给毕红打电话,兴奋地告诉她,"毕阿姨,我数学考了90分。"

小磊在毕红的关心下,考上当地的高中,有年寒假,他对毕红说想打工挣学费。毕红安排他来到镇江,在自己父亲的酒店打工。小磊看到毕红业余时间也一样在酒店,从早到晚都在忙碌,深有感触。寒假结束,毕红带小磊游玩了金山、焦山,还给他买了回家的机票,小磊在机场给她写信道,"毕阿姨,我以前以为富人的钱来得很容易,这次我才感受到你们的辛苦。感谢阿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帮助,以后我会好好上学报答关心我的人。"

初中孩子的资助费用是一学期各800元,高中一年期1000元,加上给孩子们买衣服、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毕红一年要为此花掉5000元左右。而2009年,毕红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仅有1000元左右。

对两个孩子的资助从初一坚持到高中,毕红从未间断。让她特别欣慰的是,如今两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成为走出大山,自食其力的人。在此后的10多年中,毕红先后资助了11名学生。她总是对孩子们说,"用知识改变命运,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同馨关爱进校园,学子收获前行力量

2022年12月,在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市区)授牌仪式上,市教育局、市慈善总会联合授予镇江实验学校官塘分校为"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学校。

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基地学校,镇江实验学校官塘分校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中,以"善"为核心,推出了"同馨书吧""知善课堂""慈善讲堂"等一些可视化、场景化、沉浸式、互动式的慈善教育实践,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校长周冬林表示,官塘学校作为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引进公益组织进驻校园。

一个人做好事有限,一群人做好事。在共青团镇江市委的指导下,2021年5月,毕红带领自己身边的志愿者注册成立镇江市同馨青少年关爱中心,通过专业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链接社会资源,帮助青少年儿童以及相关人群提升心理素质水平,帮助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持续成长。

2022年1月19日,在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委老干部局、润州区慈善总会等部门指导下,"同馨关爱进校园"在官塘学校启动。为进一步落实"慈善文化进校园"基地建设,同馨青少年关爱服务中心青年成长导师团石耘提出融合共建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共同谋划并实施"曦·夕行动  同馨益善"项目。毕红和志愿者们多方引进社会公益资源送教学校,先后邀请公益达人为孩子们做慈善讲座,优秀文艺骨干为孩子送去越剧欣赏、剪纸艺术,朗读者、茶艺师也纷纷走进学校助力"双减",为课后延时服务增添活力。

同馨关爱中心还邀请省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急救员对学生进行"CPR"培训,让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成为急救常识的志愿宣讲员。倡导善待自然,在镇江率先开展首个校园"江豚文化节",开展唱江豚、演江豚、画江豚、说江豚等系列活动。筹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六一"特别行动,带领少先队员们来到新区大港星瑞敬老院,看望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们。开展"孝言暖心"行动,引导学生撰写书信、设计孝言明信片送给父母,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情。布置德育实践作业,要求中学生回家亲手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把慈善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让爱生根发芽。"毕红告诉记者,中心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培养更多学生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爱心已开枝散叶,展现古城大爱情怀

爱心可以相互影响,毕红的爱心善举带动了身边一批好友加入公益行动。

正是在毕红的影响下,镇江弘成学苑的老师李华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李华出生于安徽阜阳,小时候家里贫困,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所有孩子的学费,在她上初三的时候,父母提出用拈阄的方式来决定谁继续上学。当时弟弟主动提出,李华成绩比她好,让她继续读书,弟弟从此失学。这件事改变了李华和弟弟的命运,也让她格外关注困境学子。

认识毕红后,她跟着毕红加入了长沙义仓公益推广中心的公益队伍。2012年,李华和毕红一起参加义仓夏令营。在前往需要结对帮扶的孩子家里了解情况时,爬山途中她犯了高血压,李华说,那一刻她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山路十八弯,"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来太难了。"结缘湖南女孩小莉(化名)后,她就一直在思考,"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机会走出大山。"回到镇江后,她经常跟小莉沟通,鼓励孩子用心学习,遇到困难找自己。原先小莉性格内向,在跟李华的交流中,慢慢打开心扉。"现在她知道关心我,常问候我,让我感觉很暖心。"如今,小莉也考上心仪的大学。李华说,"查高考分数线的时候,她比孩子还要紧张。得知分数后,她泪目了,"小莉终于可以走出大山,我做到了。"

从一个人做好事,变成一群人做好事。如今,毕红的爱心已经开枝散叶,受她的影响,她身边的亲朋好友纷纷加入公益行动中。据统计,目前通过她捐款资助的困境孩子已达到26个,"镇江真的是一座大爱之城。"她由衷的赞道。

多年做公益,身边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李华说,"我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快乐了自己,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有人认为,只有大老板才能做慈善。其实,我们付出最多的并不是钱,而是成长过程中的爱心陪伴。"(全媒体记者 马彦如)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

114

今日镇江讯 "陪伴孩子几年来,孩子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开心,每一次的汇报都让我欣慰。"近日,镇江市同馨青少年关爱服务中心理事毕红在朋友圈里晒出她跟自己资助的湖南洞口困境学子玲玲(化名)的一段微信对话,孩子向她汇报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班级第四名的成绩,毕红边夸奖、边鼓励鞭策她继续加油。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毕红看来,陪伴是最长情的慈善。"做慈善不是只给孩子送点钱,送点礼物,陪伴他们成长,关注他们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玲玲是毕红自2009年来资助的第11个孩子。走上公益慈善之路10多年来,毕红记不清自己帮助过多少人,捐出多少善款,做过多少善事。

用知识改变命运,帮助孩子自食其力

毕红是桃园小学的一名小学教师,一直热爱公益活动。多年来,她始终把重心放在帮扶困境学子成长上,她认为,"孩子可塑性强,他们的成长能从根本上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2009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年,作为镇江宝马车俱乐部的成员,毕红受中华宝马爱心基金会的邀请,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参加"点亮希望"心灵陪伴活动。

该项目通过为孩子们寻找"大伙伴"的方式,以电话、书信等非物质援助形式,关注灾区及偏远山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孩子得以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参加这个活动,让毕红对慈善有了更多的了解,"原以为只要去送点钱,送点礼物就行,没想到还需要付出时间关心和陪伴他们成长。"

项目负责人给毕红讲一件小事,让她记忆犹深。平武县地处山区,孩子们都没有吃过汉堡包,在一次活动中,志愿者送去很多汉堡包,一位男孩拿到汉堡包没有急于吃掉,而是请求志愿者阿姨帮他切成四份。只见他小心翼翼的拿起一份吃掉后,就将纸盒盖上。志愿者问他为什么不吃完时,小男孩腼腆的说,他想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和妺妺尝尝。这件小事深深触动了毕红,"这里的孩子太困难了,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

在活动中,她作为"大伙伴"牵手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女孩小静(化名),当看到边上的男孩小磊(化名)眼中含着渴望看着她时,她当即决定同时资助他们两人。

她把两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为便于交流,她给两人分别买了手机。经常主动问候孩子,了解学习情况,关心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并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小静原先数学成绩一般,只能考到60多分。毕红在交流中发现小静的计算题较弱,就通过朋友找来适合她各种数学题型寄给她。小静的数学成绩慢慢上升了,有天晚上,她借老师的电话卡给毕红打电话,兴奋地告诉她,"毕阿姨,我数学考了90分。"

小磊在毕红的关心下,考上当地的高中,有年寒假,他对毕红说想打工挣学费。毕红安排他来到镇江,在自己父亲的酒店打工。小磊看到毕红业余时间也一样在酒店,从早到晚都在忙碌,深有感触。寒假结束,毕红带小磊游玩了金山、焦山,还给他买了回家的机票,小磊在机场给她写信道,"毕阿姨,我以前以为富人的钱来得很容易,这次我才感受到你们的辛苦。感谢阿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帮助,以后我会好好上学报答关心我的人。"

初中孩子的资助费用是一学期各800元,高中一年期1000元,加上给孩子们买衣服、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毕红一年要为此花掉5000元左右。而2009年,毕红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仅有1000元左右。

对两个孩子的资助从初一坚持到高中,毕红从未间断。让她特别欣慰的是,如今两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成为走出大山,自食其力的人。在此后的10多年中,毕红先后资助了11名学生。她总是对孩子们说,"用知识改变命运,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同馨关爱进校园,学子收获前行力量

2022年12月,在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市区)授牌仪式上,市教育局、市慈善总会联合授予镇江实验学校官塘分校为"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学校。

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基地学校,镇江实验学校官塘分校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中,以"善"为核心,推出了"同馨书吧""知善课堂""慈善讲堂"等一些可视化、场景化、沉浸式、互动式的慈善教育实践,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校长周冬林表示,官塘学校作为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引进公益组织进驻校园。

一个人做好事有限,一群人做好事。在共青团镇江市委的指导下,2021年5月,毕红带领自己身边的志愿者注册成立镇江市同馨青少年关爱中心,通过专业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链接社会资源,帮助青少年儿童以及相关人群提升心理素质水平,帮助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持续成长。

2022年1月19日,在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委老干部局、润州区慈善总会等部门指导下,"同馨关爱进校园"在官塘学校启动。为进一步落实"慈善文化进校园"基地建设,同馨青少年关爱服务中心青年成长导师团石耘提出融合共建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共同谋划并实施"曦·夕行动  同馨益善"项目。毕红和志愿者们多方引进社会公益资源送教学校,先后邀请公益达人为孩子们做慈善讲座,优秀文艺骨干为孩子送去越剧欣赏、剪纸艺术,朗读者、茶艺师也纷纷走进学校助力"双减",为课后延时服务增添活力。

同馨关爱中心还邀请省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急救员对学生进行"CPR"培训,让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成为急救常识的志愿宣讲员。倡导善待自然,在镇江率先开展首个校园"江豚文化节",开展唱江豚、演江豚、画江豚、说江豚等系列活动。筹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六一"特别行动,带领少先队员们来到新区大港星瑞敬老院,看望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们。开展"孝言暖心"行动,引导学生撰写书信、设计孝言明信片送给父母,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情。布置德育实践作业,要求中学生回家亲手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把慈善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让爱生根发芽。"毕红告诉记者,中心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培养更多学生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爱心已开枝散叶,展现古城大爱情怀

爱心可以相互影响,毕红的爱心善举带动了身边一批好友加入公益行动。

正是在毕红的影响下,镇江弘成学苑的老师李华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李华出生于安徽阜阳,小时候家里贫困,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所有孩子的学费,在她上初三的时候,父母提出用拈阄的方式来决定谁继续上学。当时弟弟主动提出,李华成绩比她好,让她继续读书,弟弟从此失学。这件事改变了李华和弟弟的命运,也让她格外关注困境学子。

认识毕红后,她跟着毕红加入了长沙义仓公益推广中心的公益队伍。2012年,李华和毕红一起参加义仓夏令营。在前往需要结对帮扶的孩子家里了解情况时,爬山途中她犯了高血压,李华说,那一刻她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山路十八弯,"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来太难了。"结缘湖南女孩小莉(化名)后,她就一直在思考,"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机会走出大山。"回到镇江后,她经常跟小莉沟通,鼓励孩子用心学习,遇到困难找自己。原先小莉性格内向,在跟李华的交流中,慢慢打开心扉。"现在她知道关心我,常问候我,让我感觉很暖心。"如今,小莉也考上心仪的大学。李华说,"查高考分数线的时候,她比孩子还要紧张。得知分数后,她泪目了,"小莉终于可以走出大山,我做到了。"

从一个人做好事,变成一群人做好事。如今,毕红的爱心已经开枝散叶,受她的影响,她身边的亲朋好友纷纷加入公益行动中。据统计,目前通过她捐款资助的困境孩子已达到26个,"镇江真的是一座大爱之城。"她由衷的赞道。

多年做公益,身边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李华说,"我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快乐了自己,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有人认为,只有大老板才能做慈善。其实,我们付出最多的并不是钱,而是成长过程中的爱心陪伴。"(全媒体记者 马彦如)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