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19日讯(记者 吴佳潼)溪水潺潺、碎石小路、青砖黛瓦,行走在具有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村落,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感受着历史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2012年,国家住建部等部委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十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古村落焕发生机,流离在外的乡亲回归故里,无处安放的乡愁有了寄托。
十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下“绣花功夫”,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将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修旧如旧”,保护着徽州文脉、留下了乡土特色、守住了村庄肌理。
西溪南村的一处溪边文苑,原为一座古祠堂,在保护原有古建筑基础上开发为演艺活动小剧场、茶社等。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西溪南村:歙邑首富 隐蔽的“绿野仙踪”
西溪南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部,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素有“歙邑首富”之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至今保留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拥有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屋阁及绿绕亭,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村落常年被枫杨林遮掩,浓荫蔽日,仿佛一处掩隐着的“绿野仙踪”。
为保护“遗产”,西溪南村古建筑的“升级”也采用了与黟县宏村、西递村等地相同的做法,“古建筑的原貌不许破坏,必须做到修旧如旧。古建筑整体结构难以维持的房屋,将零散结构整体迁移至新建房屋内,围挡保护的同时,仅供旅客观赏。新建的房屋,外立面也要保持与建筑一致。”西溪南村内一家民宿老板对记者说。
为保护古村落生态环境,2017年,西溪南村启动农村污水治理、改厕和风貌整治,脏乱的街巷逐渐恢复洁净。古村落整体环境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意人才来到这里。影视拍摄、书画创作、研学旅游等各类业态相继在这里落地,为古村落带来了人气,更带来了烟火气。
西溪南村还形成了良好的民宿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统计,西溪南村目前共有民宿54家,总客房数665间,吸纳当地创业、就业300多人,2021年总营业额达3000余万元。
卖花渔村洪瑜家售卖的徽派盆景。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卖花渔村:只卖花不卖鱼 徽派盆景从这里走向远方
卖花渔村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徽派盆景发源地,因全村地形狭长,临溪而建,村庄形状似灵鱼而取名“卖花渔村”。卖花渔村只卖花不打渔,世代以种植盆景花卉为业,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徽派盆景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卖花渔村盆景苗木达2000亩,每年成型可供销售盆景6万钵。曾经,这些盆景靠家人用肩膀挑出去售卖,或者由外面的货商到家里来挑选购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仅仅靠线下销售似乎已与社会脱节,电商为卖花渔村盆景销售打开了新思路。
“网络时代的兴起,让我开始思索家乡的盆景是不是也可以‘线上’售卖。”当时,还在南京工作的卖花渔村村民洪瑜思索。2017年,她辞掉南京稳定的工作回乡创业,从最开始为盆景拍摄平面照做线上销售,发现收入可观,到经过直播培训进行直播带货,洪瑜尝到了现代社会发展为古村落文化带来的“红利”。洪瑜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带领卖花渔村村民一起致富,“以前线下销售时每家每年有10万元收入,现在有50万元。”
“我出生长大在卖花渔村,这里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我有义务把这个‘非遗’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徽派盆景,知道歙县,知道我们卖花渔村。”洪瑜说。
呈坎村的“晒秋”,房屋建筑挂满了晾晒的玉米。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呈坎村:打造最美古村“晒秋”场景 传承文化表达美愿
呈坎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中部,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朱熹誉其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呈坎村现今完整保存着东汉三国时期三街九十九巷的古村落肌理,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建筑、古遗址 180 多处,被誉为“一村双国保”——宝纶阁和48幢古建筑群,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
“晒秋”作为呈坎村的特色活动,在徽州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这里气候潮湿,为更好保存农作物,每年秋季,呈坎村民都会利用晴好天气,将收获的稻谷、辣椒、笋干等拿出来晾晒,房前屋后、广场空地,随处可见。村民将五颜六色的果实拼出“农民庆丰收的喜悦”卡通形象,以农家特有的方式向祖国表达美好祝愿,丰富的图案、生动的“晒秋”场景,成为秋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呈坎村将美丽乡村、重点项目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住建部及省市部门下发的传统村落保护补助资金、自筹资金,将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依托“一村两国保”的独特文物资源,呈坎村开展民宿业态,盘活闲置合法资产62处,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经济,目前村中已有民宿农家乐9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
2021年,呈坎村通过门票收入分成、资产盘活、出资入股等方式,村集体经营收入达188.6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久久为功、功在千秋的工作,未来,黄山市要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打造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促进共同富裕的“样本城市”。
来源:中国网
编辑:缪小兵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