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读史札记 | 人失本性必藏奸

2023-02-16 20:37

□ 滴石水

华夏第一名相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探视。“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齐桓公见管仲病得很重,诚恳地要求管仲留下临终嘱咐。管仲回答说:“希望君王您远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和卫公子方。”

齐桓公一听,心里很纳闷,这几个人对我忠心耿耿,为何要远离他们?便问道:“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以满足我的口福,这样的人难道对我还不忠吗?”管仲摇头回答说:“人的本性都是非常爱惜自己的儿子的。连自己的儿子都忍心烹煮,对君王怎么会有爱心呢?”

齐桓公又问:“竖刁阉割了自己来侍奉我,这样的人难道还要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都是十分爱惜自己身体的。自己的身体都能忍心残害,对君王又会有什么爱心呢?”

齐桓公又问:“常之巫这个人非常有本事,能给人算卦,卜人生死,还能驱除鬼怪降给人的疾病,这样的人为什么要远离呢?”管仲说:“死和生是命中注定的,鬼怪降给人的疾病是由于精神失守引起的。君王不听任天命,守住精神,却去依靠巫人,常之巫将会因此无所不为。”

齐桓公又问:“卫公子启方从卫国来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他的忠心还要怀疑吗?”管仲说:“人的本性哪有不热爱自己父亲的,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这样的人对君王会有什么真正的爱心呢?”

齐桓公听后,说“我听您的,”将四人赶出了宫廷。

可离开这几个人,齐桓公食无味,寝难安,旧病复发。他苦熬了三年,怀疑管仲的临终之言可能错了,将这几个人又统统召回,委以重任。

过了一年,齐桓公病重。能审察生死之理的常之巫,在外面广泛散布谣言,说齐桓公就要死了。易牙、竖刁、启方等趁机夺权,关闭宫门,修筑高墙,假传诏令,不让任何人进入宫中。齐桓公见这几个视为心腹的人作乱朝廷,十分感叹:“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他内心佩服管仲的见识,后悔自己没有听管仲之言,以致家国遭祸。最后,他被关在宫中,没吃没喝,活活饿死,尸体在床上躺了67天,尸虫都爬出了门外。

这则春秋时期著名的典故,被《吕氏春秋》《智囊》等众多史书记述,意在警示后人,要特别注意那些失去本性之人心中包藏的祸心。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绝非等闲之辈。易牙、竖刁、启方等人,不择手段失人本性,都是为了迷乱这一代枭雄的心志。易牙原来就是齐桓公的一个厨子。一次桓公对易牙开玩笑说:“寡人尝遍天下美食,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这句戏言易牙牢记在心。食人肉他完全可以用死囚或平民之肉,但为了博得齐桓公的宠爱,他把自己4岁的儿子烹煮了。桓公在膳上喝了一小金鼎肉汤,有一种从未尝过的感觉,便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桓公得知,心中很不舒服,可被易牙杀子献糜的行为感动,感到易牙“爱寡人胜于爱子”,从此对易牙宠幸无疑。竖刁是没落贵族之子,在桓公身边当侍从。按规矩,孩子长大成人就要离开王宫,竖刁为了表示自己愿终身侍奉桓公,做出了正常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自阉其身。齐桓公深为感动,从此把竖刁视为贴身贴心之人,恩宠有加。卫国公子启方,是卫国国君的长子,见齐国称霸于世,他放弃了自己千乘之国的太子之位,投奔齐桓公。齐桓公对启方这种出乎常理的行为不理解,便问他:“你是卫国的太子,为什么要放弃君侯之尊来投身于我?”启方说:“您是天下最英明的君主,我愿在您身边聆听教诲,这是天下最大的殊荣。”启方的马屁拍得齐桓公龙颜大悦,将启方留在身边。启方父亲去世,居然不回去送终,桓公深为感动,认为启方“爱寡人胜于爱父母”,于是宠爱至深。

这几个人心里很清楚,一般举动打动不了桓公的心,唯有惊人之举,反常人之性而为,做出失人本性之事,方能博得爱心,使齐桓公心茫智昏。

庄子说:“小人则以身殉利。”易牙、竖刁、启方之流失去人之本性的目的,就是以身殉利。他们烹子、自阉、弃父母,目的都是为了窃取齐桓公手中的权柄。当齐桓公病重之际,这伙奸人露出了以身殉利的真面貌。易牙利用自己的优势,将齐桓公封锁于宫庭之中,假传诏令,作乱朝堂,残杀大臣,意欲获取天下财富。启方则乘机将齐国的领土割送给卫国。竖刁献媚齐桓公最宠幸的长卫姬,谋立长卫姬之子当太子,结党营私,斩杀上百名正直大臣,强行把公子诡扶上君王之位,将君王之权握于手中。竖刁的恶行,激发起桓公其余公子图谋君王之位的野心。于是,诸公子与公子诡、竖刁等人在王宫激战,双方对峙60多天,宫殿沦为战场,五霸之首的齐国,从此一蹶不振,贫弱不堪。

庄子也说:“士则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为了名节、为了家族、为了社稷而殉身,大义凛然,绝不会做出烹子、阉身、弃父母等令人不齿的勾当。故为权、为利而失人本性,其奸心是显而易见的。只是齐桓公成就霸业以后,“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晏子语),骄奢淫逸,心智迷茫,给奸人有了可乘之机。

当然,朝堂之上,人心叵测。在最高权力、最大财富面前,不择手段的人比比皆是。历史上面对权力和利益失去人之本性的,绝不仅仅是易牙、竖刁、启方几人。他们小利小奸,大利大奸,为了心中之欲,不惜殉身,以表其忠,让人忠奸难辨。不过,有一条似乎是亘古不变的铁律,那就是苏洵在《辨奸论》中所说的:“几是做事不近人情,不择手段的人,很少不是大奸大恶之人。”诸葛亮为辨忠奸测人性品,给世人提出了七条识人之道——“一曰:闻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変;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七条识人之法,就其根本,就是要通过七个方面的反应,来辨识人之本性。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112

□ 滴石水

华夏第一名相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探视。“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齐桓公见管仲病得很重,诚恳地要求管仲留下临终嘱咐。管仲回答说:“希望君王您远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和卫公子方。”

齐桓公一听,心里很纳闷,这几个人对我忠心耿耿,为何要远离他们?便问道:“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以满足我的口福,这样的人难道对我还不忠吗?”管仲摇头回答说:“人的本性都是非常爱惜自己的儿子的。连自己的儿子都忍心烹煮,对君王怎么会有爱心呢?”

齐桓公又问:“竖刁阉割了自己来侍奉我,这样的人难道还要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都是十分爱惜自己身体的。自己的身体都能忍心残害,对君王又会有什么爱心呢?”

齐桓公又问:“常之巫这个人非常有本事,能给人算卦,卜人生死,还能驱除鬼怪降给人的疾病,这样的人为什么要远离呢?”管仲说:“死和生是命中注定的,鬼怪降给人的疾病是由于精神失守引起的。君王不听任天命,守住精神,却去依靠巫人,常之巫将会因此无所不为。”

齐桓公又问:“卫公子启方从卫国来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他的忠心还要怀疑吗?”管仲说:“人的本性哪有不热爱自己父亲的,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这样的人对君王会有什么真正的爱心呢?”

齐桓公听后,说“我听您的,”将四人赶出了宫廷。

可离开这几个人,齐桓公食无味,寝难安,旧病复发。他苦熬了三年,怀疑管仲的临终之言可能错了,将这几个人又统统召回,委以重任。

过了一年,齐桓公病重。能审察生死之理的常之巫,在外面广泛散布谣言,说齐桓公就要死了。易牙、竖刁、启方等趁机夺权,关闭宫门,修筑高墙,假传诏令,不让任何人进入宫中。齐桓公见这几个视为心腹的人作乱朝廷,十分感叹:“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他内心佩服管仲的见识,后悔自己没有听管仲之言,以致家国遭祸。最后,他被关在宫中,没吃没喝,活活饿死,尸体在床上躺了67天,尸虫都爬出了门外。

这则春秋时期著名的典故,被《吕氏春秋》《智囊》等众多史书记述,意在警示后人,要特别注意那些失去本性之人心中包藏的祸心。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绝非等闲之辈。易牙、竖刁、启方等人,不择手段失人本性,都是为了迷乱这一代枭雄的心志。易牙原来就是齐桓公的一个厨子。一次桓公对易牙开玩笑说:“寡人尝遍天下美食,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这句戏言易牙牢记在心。食人肉他完全可以用死囚或平民之肉,但为了博得齐桓公的宠爱,他把自己4岁的儿子烹煮了。桓公在膳上喝了一小金鼎肉汤,有一种从未尝过的感觉,便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桓公得知,心中很不舒服,可被易牙杀子献糜的行为感动,感到易牙“爱寡人胜于爱子”,从此对易牙宠幸无疑。竖刁是没落贵族之子,在桓公身边当侍从。按规矩,孩子长大成人就要离开王宫,竖刁为了表示自己愿终身侍奉桓公,做出了正常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自阉其身。齐桓公深为感动,从此把竖刁视为贴身贴心之人,恩宠有加。卫国公子启方,是卫国国君的长子,见齐国称霸于世,他放弃了自己千乘之国的太子之位,投奔齐桓公。齐桓公对启方这种出乎常理的行为不理解,便问他:“你是卫国的太子,为什么要放弃君侯之尊来投身于我?”启方说:“您是天下最英明的君主,我愿在您身边聆听教诲,这是天下最大的殊荣。”启方的马屁拍得齐桓公龙颜大悦,将启方留在身边。启方父亲去世,居然不回去送终,桓公深为感动,认为启方“爱寡人胜于爱父母”,于是宠爱至深。

这几个人心里很清楚,一般举动打动不了桓公的心,唯有惊人之举,反常人之性而为,做出失人本性之事,方能博得爱心,使齐桓公心茫智昏。

庄子说:“小人则以身殉利。”易牙、竖刁、启方之流失去人之本性的目的,就是以身殉利。他们烹子、自阉、弃父母,目的都是为了窃取齐桓公手中的权柄。当齐桓公病重之际,这伙奸人露出了以身殉利的真面貌。易牙利用自己的优势,将齐桓公封锁于宫庭之中,假传诏令,作乱朝堂,残杀大臣,意欲获取天下财富。启方则乘机将齐国的领土割送给卫国。竖刁献媚齐桓公最宠幸的长卫姬,谋立长卫姬之子当太子,结党营私,斩杀上百名正直大臣,强行把公子诡扶上君王之位,将君王之权握于手中。竖刁的恶行,激发起桓公其余公子图谋君王之位的野心。于是,诸公子与公子诡、竖刁等人在王宫激战,双方对峙60多天,宫殿沦为战场,五霸之首的齐国,从此一蹶不振,贫弱不堪。

庄子也说:“士则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为了名节、为了家族、为了社稷而殉身,大义凛然,绝不会做出烹子、阉身、弃父母等令人不齿的勾当。故为权、为利而失人本性,其奸心是显而易见的。只是齐桓公成就霸业以后,“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晏子语),骄奢淫逸,心智迷茫,给奸人有了可乘之机。

当然,朝堂之上,人心叵测。在最高权力、最大财富面前,不择手段的人比比皆是。历史上面对权力和利益失去人之本性的,绝不仅仅是易牙、竖刁、启方几人。他们小利小奸,大利大奸,为了心中之欲,不惜殉身,以表其忠,让人忠奸难辨。不过,有一条似乎是亘古不变的铁律,那就是苏洵在《辨奸论》中所说的:“几是做事不近人情,不择手段的人,很少不是大奸大恶之人。”诸葛亮为辨忠奸测人性品,给世人提出了七条识人之道——“一曰:闻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変;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七条识人之法,就其根本,就是要通过七个方面的反应,来辨识人之本性。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