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拨通刘静的电话,她正在徐州老家陪伴父母和孩子。“2月中旬开始,就要为备战巴黎残奥会开始集训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陪伴他们,这个春节就多陪他们待几天。”
1988年7月,刘静诞生在徐州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农民家中。出生10个月时,被确诊患上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右手残疾,腰椎也严重侧弯。
1995年,邳州市成立了“邳州市红十字会小儿麻痹症康复部——希望之家”,母亲含着泪,把年幼的刘静送到了这里。在“希望之家”,她第一次接触到乒乓球时,连球拍都握不住,绵软的胳膊在球台上磕磕碰碰,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她没有怕苦,坚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不分昼夜地练球,短短几个月后,她便体会到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恢复带来的变化,球技也见长,整个乒乓球房再也找不到她的对手了。
记者与刘静结缘始于2016年。那年8月,刘静作为“老将”第三次征战残奥会,赛前,她讲述了她的“残奥之旅”。
在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刘静的教练得知残疾人可以坐在轮椅上打乒乓球,就有意往这个方向去培养运动员。刘静回忆,自己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的大型比赛是2006年瑞士世界锦标赛,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比赛的残酷——从资格赛开始打,每一场都不能输。“当时我小组赛输了一场,痛失了金牌。”刘静说,看到赛场上别国的国旗升起来,她当时心里特别失落,很难过。
从那以后,让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空飘扬,让国歌在赛场奏响,就是刘静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她也一直奔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作为一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刘静除了每天日常的训练安排还要进行队内比赛和体能训练。“我的身体不可能达到别人的训练量,那我就在战术上多思考。”刘静笑着说,自己就是属于教练嘴里常说的用脑子训练的队员。她在闲暇时间通过看视频、技术录像等学习技战术,珍惜每次和国外选手交手的机会,从而分析对手的强项和弱项,一点一滴把自己的技战术积累起来。“乒乓球是变幻莫测的,你要在球场上灵活应变,针对不同的对手,用不同的套路去打,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信心去赢得胜利。”
从一个乒乓“小白”,到代表国家站上残奥会赛场,背后的艰辛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刘静以3:1的成绩战胜了意大利选手帕梅拉·佩祖托,夺得冠军,取得了她参加残奥会乒乓球项目比赛的第一块金牌。“让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空飘扬,让国歌在赛场奏响”,刘静做到了。
随后,刘静又获得了2012年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TT2级单打金牌、乒乓球女子TT1-TT3级团体金牌。
2013年3月,在江苏省残联和镇江市残联的牵线下,刘静正式入籍镇江,成为一名“新镇江人”。在镇江,刘静说,她感受到了家的美好,“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残联等社会各界对我都很关心,镇江的山水也非常美好。”
2016年,刘静以镇江籍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里约残奥会,获得女子乒乓球TT2级单打冠军、TT1-TT3级团体冠军;2021年在东京残奥会上,刘静继续蝉联这两个项目的冠军。
2017年,刘静的爱情也开花结果,她和爱人董先生步入婚姻殿堂,并且很快有了孩子,张开了幸福生活的风帆。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比赛少了,但是刘静始终在为她的乒乓征程“时刻准备着”。35岁,在很多人心里是一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年龄,而刘静仍然在以拼搏的姿态向着心中的梦想进发。“我会全力以赴,希望能够再次以镇江籍运动员的身份走向巴黎。”(朱秋霞 朱薇)
图片由刘静提供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