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院感染科住院医师钱康
今日镇江讯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的传染源主要是该病患者和带菌者,自发病前1天到出疹期传染性是最强的。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由被污染的食物、食具、书籍等间接传播,但间接传播比较少见。
猩红热潜伏期约2—3天,一般1—7天。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型、轻型、重型、脓毒型、外科型和产科型,其中以普通型最为常见,也就是典型的猩红热。
普通型猩红热主要症状有: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疼、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一般的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均与皮疹的多少及消长相一致,约一周左右;咽峡炎,表现为明显的咽疼,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扁桃体可见黄色渗出物,软腭黏膜充血水肿,皮疹出现前在软腭黏膜可以出现小米粒样的点状红疹;皮疹,多在病程第1、2天出现,同时伴有高热,全身症状加重,出疹是从耳后和颈部开始,一天就可以迅速蔓延到全身。典型的皮疹是在全身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状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少数患者可以表现为带有小脓头的粟粒疹或者出血疹。
猩红热患者有一种体征,即面颊部皮肤充血潮红,但口鼻周围常无充血,形成相对苍白,所以称为“口周苍白圈”, 这也是比较有特征的一个表现。皮疹一般经过1—2天达高峰后,就依着出疹的顺序开始消退,2—3天退尽,重者可持续一周。疹退后皮肤开始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轻者为糠屑状,重者脱皮状,多呈片状,个别在手掌、足底等处大片脱皮,脱下的皮似指套或袜套状。脱皮历时1—4周不等。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为“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形成“杨梅舌”。
猩红热治疗期间一般需要给足营养,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病程7—10天。如果青霉素过敏,可以改用头孢菌素、利福平、洁霉素、红霉素等。预防猩红热主要有三个措施,首先是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6天,直到咽拭子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猩红热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要注意通风,环境要注意消毒,隔离患者,可以戴口罩。最后是保护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猩红热疫苗,所以切断传播途径是主要预防措施,疾病流行期间,儿童等易感人群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从而减少与传染源的接触。(通讯员 景梦瑶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缪小兵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