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大年初三上午10点,连续在单位值班3天的先生拖着他的行李箱回来了,虽是一脸疲惫却又一腔兴奋。“按照既定计划,现在就出发,陪你回老家过年!”我说。
金湖距镇江160多公里。在生活节奏飞快的当下,这样的时空距离几乎被“压缩”成在车上聊天、看景、处理几个微信消息,就已抵达。可是这三年来,回老家成了奢望。
“快看,妈妈,这不是你曾经爬上去的润扬大桥吗?”孩子边说边打开了车顶天窗。可不是嘛!头顶上一闪而过的悬索桥主塔,高220多米。2003年炎夏的一天晚上,我乘坐施工电梯登到约70层楼高的主塔塔台,采访建桥人星夜铺设主缆过江,写出《夜探大桥》。至今仍记得南汊主桥主跨长1490米,是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径柔性悬索桥;现场总指挥名叫吴胜东,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正是有了这一桥飞架,江南、江北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有了跨江大发展的机遇,交通、经济、文化联系愈发紧密。当然,我们的回乡路也更加顺畅和舒心!
跟着导航,我们从扬溧到新扬、宿扬,再跨省经安徽天长,转长深、盐蚌,全程高速公路行驶,仿佛眨眼间,县城入口地标性的“金荷花”雕塑就出现在车旁。我随手一拍,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亲戚们的招呼声此起彼伏,“家来啦”“今晚到我家吃饭”“明天我来安排”,心里的暖意忽地升腾起来。
当晚,在小姑姐家的接风席上,炸藕饼、猪肉圆、清水湖虾、塌菜烧豆腐、小公鸡炒粉丝、老鹅煲、鱼丸汤,每一道都是她亲手做的家常美味。知道我有从小被鱼刺卡喉的经历,小姑姐每次买来鲜活的鲢鱼,剔除皮骨、慢斩成泥、加入蛋清,搅拌成合适粘度制成鱼丸,最后水煮成形,让我既品尝到鱼肉鲜又不怕被刺卡。我每每请她不用费心准备,她却说:我们金湖无鱼不成席,家里都会做鱼丸的,弟妹你不用客气。
金湖是实打实的水乡。地处里下河水网,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由周恩来总理定名为“金湖”。水多、桥多、沟渠多、河湖鲜多。次日上午,我们下乡走亲戚时途经的“三河渡大桥”,是金湖淮河入江水道上的第四座桥,也即百姓口中的“四桥”。随后我查阅资料,金湖的桥都非常气派,桥长均在3000米以上,最长的“三桥”达5880米。也就在这十几年间,随着撤渡建桥的快速发展进程,隔河相望成为历史,纳湖入城大大拓展了城区的发展空间。
“咦,桥下怎么有田啊?”眼尖的孩子又发现了新鲜事。“哦,那是冬季枯水期开垦出来的麦田。收完一季麦子,到了夏天丰水期便恢复成水面了。”先生答道。
听闻此言,我也瞪大了眼睛仔细看去。水面旁边“长”出的一小片陆地,成了规整的青青麦田,金湖人冬不闲,可真是不教一寸土地荒过!
车窗外的风景是那么养眼。虽是寒冬,盈盈春意初现。金湖人喜欢种荷花、种树,所以才有了万亩荷花荡、万亩水杉林。我想起夏天来这里玩时感受荷风清韵、绿野仙踪般的惬意,那句“杉青水秀,为荷而来”的旅游宣传语绝非自夸,而是名副其实。
“你们看右前方,那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提水站。”先生说道。丰沛纵横的水系让金湖成为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的一个重要节点。该工程东线从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河道,通过13级泵站逐级提水北送,金湖是第二个梯级站,每秒种可调水150立方米,为洪泽湖周边及以北地区供水,同时起到一定的排涝作用。
从县城到大哥家的吕良镇上,短短二十公里,我满眼都是“新闻点”;而这些对于孩子来说,稍加拓展,又全是干货满满的“知识点”。
兄嫂在集镇上有房子,但是村里的老屋并未闲置。平时也来住住,家前屋后仍有农田和菜地。当天最低气温下探到-8摄氏度,说老实话,乡野旷风吹得我们着实冷。可是,人不就是要走出舒适区,偶尔体验严寒酷暑,提升身体和精神的抗压及耐受力吗?
先生和大哥在热络地聊天,嫂子灶上灶下忙饭,作为野菜爱好者的我则在屋前麦田边找荠菜。一不小心踏到了麦苗,我连忙收脚打算回屋。见到此景,大哥道:“没事!冬天的小麦就是要踩一踩,来年才会长得更结实。”见我仍旧疑惑的神情,大哥“普及”农事知识——为了让麦根扎得更深,通过人为适当损坏小麦地面的茎叶,让地面紧实,水分、养分更多地向下生长,把营养留给根系。“大伯您早说啊,我最擅长蹦床了。今天这活儿交给我了!”小女儿插话,让我们哈哈大笑。说着,孩子们果真在麦田里像兔子一样跳起来,她们的脸上写满了快乐。而我们,在这个超冷的冬天居家蜇伏了一个月后,也该打起精神,迎接满是希望的春天了!(全媒体记者翟进)
编辑:朱超
审核: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