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受到全省人民瞩目。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各部门如何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来自各厅局的代表委员发出最强音。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
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多处和自然资源工作直接相关。我们备受鼓舞,同时又感到重任在肩。”省政协委员、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表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
一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持续提升资源保障水平和利用效率。加快推进批复后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确保重大项目应保尽保,全面实施资源节约战略,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稳步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陆海统筹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二是严格资源保护,筑牢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屏障。加快启动《江苏省耕地保护条例》立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进程,积极做好海上风电用海保障,抓实能源安全。
三是坚持保民生促发展,办好自然资源领域民生实事。优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服务,重点保障一老一小和卫生、体育、教育用地需求,支持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土地征收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持续抓好地质、海洋灾害防治,完善调查监测预警防治体系。
四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助力美丽江苏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国家“山水工程”,统筹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矿山和海洋生态修复,持续做好浒苔联防联控工作,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加快构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切实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推进《江苏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
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费少云:
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用心、用情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
安居方能乐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深入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等等,都是关乎百姓安居、宜居的重要民生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人大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费少云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在江苏大地上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住房城乡建设现实图景。
“我们将用心、用情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需求。”费少云说,今年全省将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加快建立完善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着力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力提升住房品质。住建系统还将继续推动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12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4个,更大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实现安居的基础上,我省住建系统也在不断提升城乡宜居品质。2023年,我省将在城乡建设中突出多元化和特色化,持续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城市风貌提升和建筑文化普及,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130个。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方面,我省将持续优化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加强市政管线更新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8.5万个。为了积极回应群众园林绿化需求,我省将新增100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办好省(连云港)园艺博览会。费少云表示,城乡建设工作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落实都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费少云提出,今年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将突出制度性和创新性,提升“引进来”质量。引导外资积极参与我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工作,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江苏设计企业、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江苏省政协委员、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
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2022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省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就提到“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江苏省政协委员、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人社部门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克服疫情等影响,就业总量稳中有升,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120万人的目标任务。
朱从明介绍,2022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稳定,农民工就业规模稳定在2400万以上,帮扶26.7万名困难人员就业。“我们通过‘降、缓、返、补、扩、贷’等政策直达惠企620亿元,在全国首创就业金融服务产品‘苏岗贷’,向稳岗效果好的6388户中小微民营企业投放低息信用贷款234亿元。”
朱从明表示,下一步,人社系统将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工作的部署安排。一方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住充分就业基本盘。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推动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落实落细社保缓缴、稳岗补贴等政策,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攻坚帮扶和专项技能培训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开发更多政策性岗位。
另一方面,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就业质量提升。推动建立就业友好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技能提升、创业带动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坚持宏观政策聚合、经济发展贴合、产业人才融合、市场政府结合、创新创业整合,推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率先打造高质量就业先行区。
此外,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人才”元素,对此,朱从明表示,2022年,人社部门切实履行政府人才综合管理职能,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工作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997万人和475万人,位居全国首位;累计培养具有高级职称乡土人才1113人和省级“三带”名人、能手、新秀4513人。下一步将主动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聚力发展、主动担当,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贡献人社智慧和力量。
“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深化实施卓越博士后计划,加快推行事业编制人才‘周转池’,深化‘揭榜挂帅’‘创投跟进”’等机制运用,多维度促进战略人才力量引进培育。突出抓好数字人才‘关键因子’,全面组织开展数字经济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面向华为、中兴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建设一批省级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培育实训基地。”朱从明说,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育好用好乡土人才;积极构建“苏畅”人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江苏省政协委员、省铁路办副主任冯兆祥:
今年力争新开工铁路215公里,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经济之动能、民生之期盼。江苏省政协委员、省铁路办副主任冯兆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省铁路办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争取国铁集团大力支持,积极协同省有关部门和铁路沿线党委政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有力有序推进“轨道上的江苏”高质量发展,为稳经济、调结构、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冯兆祥表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江苏铁路奋进新征程、勇毅挑大梁的关键年份。这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国铁集团大力支持下,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等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南沿江城际、沪苏湖高铁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洋吕铁路、大丰港铁路等专支线建设如火如荼,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高质量落实江苏铁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年头。全省铁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545.3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将加快落地落实。他介绍,2023年要确保开工潍坊至宿迁铁路、南京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力争开工常州至泰州城际铁路先开段、合肥至宿迁铁路泗县至宿迁段,这些项目在江苏境内的建设里程达215公里,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同时要加快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过江通道、扬州东站北东联络线、宁扬宁马铁路(扬镇宁马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宁宣铁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等一批储备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这些储备项目在江苏境内的里程约1810公里,投资规模超4000亿元。此外,还将进一步推动铁路专(支)线进港口、进园区,建成滨海港铁路支线、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装配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
冯兆祥说,目前备受关注的南沿江城际铁路,其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预计今年8月份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这条被老百姓称为“第二条沪宁城际”的高铁,也是以我省为主建设的第一条城际铁路,线路途经江南经济发达的江阴、常熟等县域城市,建成后将切实增强我省高铁网的“横向”运输能力,与其他铁路干线和过江通道一起,进一步激发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活力,更好推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加有力的交通力量。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