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三农工作要点

2023-01-11 22:59 今日镇江  

一年一度的“两会”刚刚结束。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但有疫情下坚挺的“产业”实绩,也有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还有亮眼的“三农”工作要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更是作为今年全市工作的重要部分写入其中。现在,以这些“三农”工作要点为指引,看一看今年的镇江“三农”工作怎样干。

产业先行,做优做强特色现代农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产业紧跟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步伐,以项目实施壮大产业规模。先后制定印发《镇江市2022年乡村产业招引工作意见》,举办2022镇江市现代农业产业“云招商”推介活动,全市招引项目到位协议资金94.66亿元,其中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96个。年内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77个,开工率达100%,实际投资54.62亿元,较好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

品牌建设是提升产业价值的关键。我市制定出台《镇江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暂行)》,遴选确定34个品牌纳入市级品牌目录;全市新增4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累计达11个;评选出金山翠芽、茅山长青、康韵、扬中河豚等十大农产品品牌,金山翠芽、茅山长青、长山剑豪、句容红茶等荣获江苏省第二十届“陆羽杯”名特茶质量评价特等奖,茅山长青品牌价值16.24亿元,金山翠芽第三次成为中国最具品牌溢价力三大茶叶品牌之一。全市新增绿色食品65个,新增有机水产品9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预计达68.54%。句容市白兔镇中心村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755家农业品牌建设主体带动农民32.8万户,实现总产值232.4亿元,品牌评价溢价10%,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推进三产融合是延伸产业链条的有效举措。我市制定《镇江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粮油、水产、茶叶、鲜果、蔬菜、畜禽等6条全产业链。截至目前,累计创成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家、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87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14家。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创成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同时,加快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发展,培优扶强一批智能农机装备企业。成功举办2022“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镇江)专场推介活动,全年新增省级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特色模式(项目)3个、省级乡村休闲运动基地7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园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1条。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助推产业发展的“良方”。我市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生活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新建8家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基地,与阿里巴巴华东公司共建镇江市数字农业农村实践基地,发展农业电商主体3404家,镇江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入选江苏省信息通信业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建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项目16个,建立草坪、草莓、稻米等产业研究院17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40余个。丹徒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句容市入选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名单。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产业先行,亦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今年,我市将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创建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0%。同时,加大“戴庄经验”复制推广力度,扩大生物多样性农业种植范围,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高到68%。此外,编制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落实品牌强农战略和“金凤行动”,孵化农业龙头企业10家、“名特优”农产品品牌20个。

生态并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赋予乡村更大的发展潜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让人来到农村,留在农村,热爱农村。

回望2022年,我市积极突出乡村建设,48个村庄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制定《镇江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会。全市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绿美村庄21个,推进1个农村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县、5个示范镇、43个示范村创建,培育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6个、示范村16个,丹阳九里、句容山芋地、扬中华扬新村等一批村庄变为景区,成为休闲旅游打卡地。

环境优,优在整治提升的实效。我市制定印发《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深入开展“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全市共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847户、改善农村住房964户,新建农村公路79.4公里、农村生态河道176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53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累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乡镇19个(其中省级示范乡镇7个),35个乡镇开展垃圾分类设施覆盖工作。

设施全,是乡村公共服务的体验保障。2022年,我市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成果,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比例达83.93%,高于省均7.37个百分点。深入开展“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个、甲级村卫生室4个,新增3个达国家推荐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个达国家基本标准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97.02%。持续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新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家,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

今年,我市将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稳步推进农房改造改善,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更新,农村危房、危桥全面消险解危。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厕所革命、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等有效衔接,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50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50%。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绿美村庄23个。

村民共富,统筹推进强村富民

“强村富民”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归宿和落脚点,也是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我市以“书记领航”项目为引领,持续开展“六个一”帮促机制(一名市领导挂、一名机关干部领、一个机关部门帮、一个服务团队助、一家优质企业带、一组金融资源推),对全市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精准扶贫。制定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举办经济相对薄弱村电商人员培训班,落实民生保障各项政策,争取省级茅山老区补助资金470万元,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专项资金3000万元,组织帮促单位采购经济相对薄弱村农产品685万余元。经初步统计评估,2022年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平均收入增长2.74%,预计有70%以上的村实现稳定性收入超120万元,摆脱经济相对薄弱境况。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落实2022年度省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市共争取并实施项目25个、资金1500万元。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13元,同比增长5.7%。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为乡村注入源源活水的硬举措。2022年,我市积极推进镇江市“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部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和句容市“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机制”江苏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实施。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穗行动”,推动60项金融为农办实事落地见效。截至10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947.8亿元,同比增长14.86%,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贷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推进强村富民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涉农镇(街道)宅基地审批全覆盖,共审批宅基地1066宗,扬中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房审批验收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政经分开”试点村12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共进场交易成交9155个项目,交易农村集体资产140.68万平方米,土地规模流转10.38万亩,成交金额8.09亿元,溢价2238.48万元,丹阳市司徒镇建成全省首家农村产权“金融驿站”。

2023年,推进强村富民的脚步依旧不停。我市将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序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思路用好乡村资源,探索农房激活、土地股份、产业联结等资源盘活方式,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全面达到120万元。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共富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典型方式,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物资为基,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

乡村是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基地。2022年,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粮食种植实现面积203.55万亩、总产96.3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0.9%、0.3%,其中夏粮生产实现总面积、总产量、小麦单产、农户收益“四增”。丹徒区世业镇小麦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种植的“镇麦15”亩单产达576.1公斤,创长江以南最高亩单产纪录。7.8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8万亩)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在保障口粮的同时,我市还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通过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编制镇江市“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规划(2022-2025年),落实3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稳定“菜篮子”产品产能,预计2022年末生猪出栏30万头、家禽出栏3700万羽、蔬菜总产量97.25万吨、水产品产量9.81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市积极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4.6万亩。

今年,我市将继续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展社会事业、办好民生实事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将继续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攥牢“当家品种”;扎牢“米袋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96万吨;备好“菜篮子”,稳定生猪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建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2.9万亩,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确保农副产品价稳、量足、质好。(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刘常珍 史珂)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196

一年一度的“两会”刚刚结束。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但有疫情下坚挺的“产业”实绩,也有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还有亮眼的“三农”工作要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更是作为今年全市工作的重要部分写入其中。现在,以这些“三农”工作要点为指引,看一看今年的镇江“三农”工作怎样干。

产业先行,做优做强特色现代农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产业紧跟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步伐,以项目实施壮大产业规模。先后制定印发《镇江市2022年乡村产业招引工作意见》,举办2022镇江市现代农业产业“云招商”推介活动,全市招引项目到位协议资金94.66亿元,其中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96个。年内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77个,开工率达100%,实际投资54.62亿元,较好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

品牌建设是提升产业价值的关键。我市制定出台《镇江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暂行)》,遴选确定34个品牌纳入市级品牌目录;全市新增4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累计达11个;评选出金山翠芽、茅山长青、康韵、扬中河豚等十大农产品品牌,金山翠芽、茅山长青、长山剑豪、句容红茶等荣获江苏省第二十届“陆羽杯”名特茶质量评价特等奖,茅山长青品牌价值16.24亿元,金山翠芽第三次成为中国最具品牌溢价力三大茶叶品牌之一。全市新增绿色食品65个,新增有机水产品9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预计达68.54%。句容市白兔镇中心村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755家农业品牌建设主体带动农民32.8万户,实现总产值232.4亿元,品牌评价溢价10%,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推进三产融合是延伸产业链条的有效举措。我市制定《镇江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粮油、水产、茶叶、鲜果、蔬菜、畜禽等6条全产业链。截至目前,累计创成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家、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87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14家。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创成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同时,加快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发展,培优扶强一批智能农机装备企业。成功举办2022“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镇江)专场推介活动,全年新增省级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特色模式(项目)3个、省级乡村休闲运动基地7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园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1条。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助推产业发展的“良方”。我市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生活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新建8家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基地,与阿里巴巴华东公司共建镇江市数字农业农村实践基地,发展农业电商主体3404家,镇江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入选江苏省信息通信业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建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项目16个,建立草坪、草莓、稻米等产业研究院17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40余个。丹徒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句容市入选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名单。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产业先行,亦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今年,我市将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创建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0%。同时,加大“戴庄经验”复制推广力度,扩大生物多样性农业种植范围,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高到68%。此外,编制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落实品牌强农战略和“金凤行动”,孵化农业龙头企业10家、“名特优”农产品品牌20个。

生态并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赋予乡村更大的发展潜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让人来到农村,留在农村,热爱农村。

回望2022年,我市积极突出乡村建设,48个村庄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制定《镇江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会。全市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绿美村庄21个,推进1个农村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县、5个示范镇、43个示范村创建,培育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6个、示范村16个,丹阳九里、句容山芋地、扬中华扬新村等一批村庄变为景区,成为休闲旅游打卡地。

环境优,优在整治提升的实效。我市制定印发《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深入开展“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全市共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847户、改善农村住房964户,新建农村公路79.4公里、农村生态河道176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53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累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乡镇19个(其中省级示范乡镇7个),35个乡镇开展垃圾分类设施覆盖工作。

设施全,是乡村公共服务的体验保障。2022年,我市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成果,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比例达83.93%,高于省均7.37个百分点。深入开展“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个、甲级村卫生室4个,新增3个达国家推荐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个达国家基本标准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97.02%。持续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新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家,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

今年,我市将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稳步推进农房改造改善,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更新,农村危房、危桥全面消险解危。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厕所革命、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等有效衔接,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50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50%。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绿美村庄23个。

村民共富,统筹推进强村富民

“强村富民”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归宿和落脚点,也是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我市以“书记领航”项目为引领,持续开展“六个一”帮促机制(一名市领导挂、一名机关干部领、一个机关部门帮、一个服务团队助、一家优质企业带、一组金融资源推),对全市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精准扶贫。制定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举办经济相对薄弱村电商人员培训班,落实民生保障各项政策,争取省级茅山老区补助资金470万元,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专项资金3000万元,组织帮促单位采购经济相对薄弱村农产品685万余元。经初步统计评估,2022年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平均收入增长2.74%,预计有70%以上的村实现稳定性收入超120万元,摆脱经济相对薄弱境况。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落实2022年度省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市共争取并实施项目25个、资金1500万元。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13元,同比增长5.7%。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为乡村注入源源活水的硬举措。2022年,我市积极推进镇江市“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部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和句容市“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机制”江苏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实施。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穗行动”,推动60项金融为农办实事落地见效。截至10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947.8亿元,同比增长14.86%,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贷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推进强村富民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涉农镇(街道)宅基地审批全覆盖,共审批宅基地1066宗,扬中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房审批验收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政经分开”试点村12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共进场交易成交9155个项目,交易农村集体资产140.68万平方米,土地规模流转10.38万亩,成交金额8.09亿元,溢价2238.48万元,丹阳市司徒镇建成全省首家农村产权“金融驿站”。

2023年,推进强村富民的脚步依旧不停。我市将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序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思路用好乡村资源,探索农房激活、土地股份、产业联结等资源盘活方式,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全面达到120万元。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共富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典型方式,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物资为基,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

乡村是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基地。2022年,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粮食种植实现面积203.55万亩、总产96.3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0.9%、0.3%,其中夏粮生产实现总面积、总产量、小麦单产、农户收益“四增”。丹徒区世业镇小麦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种植的“镇麦15”亩单产达576.1公斤,创长江以南最高亩单产纪录。7.8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8万亩)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在保障口粮的同时,我市还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通过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编制镇江市“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规划(2022-2025年),落实3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稳定“菜篮子”产品产能,预计2022年末生猪出栏30万头、家禽出栏3700万羽、蔬菜总产量97.25万吨、水产品产量9.81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市积极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4.6万亩。

今年,我市将继续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展社会事业、办好民生实事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将继续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攥牢“当家品种”;扎牢“米袋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96万吨;备好“菜篮子”,稳定生猪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建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2.9万亩,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确保农副产品价稳、量足、质好。(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刘常珍 史珂)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