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权威发布 | 2023年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3-01-09 21:57 今日镇江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镇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曙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的工作及成效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寻常,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叠加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困难和挑战比预想中的更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增强了发展信心。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经济指标绝大多数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既定的110多项重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第一议题,时刻对标对表“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自觉把镇江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主动扛起服务国家和全省战略的使命担当,创造性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我们铁腕推进整改,持续巩固长江禁渔成果,拆除违法建设、江滩复绿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绿化近1.5万亩,长江镇江段生态系统加速修复。扬中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立行立改,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企业实现清零。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粮食安全,我们坚决扛起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吨粮田”4.4万亩,整改“非农化”田地4800余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上年,实现“三连增”。我们有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对开发园区整合、土地片区开发、惠才措施扩容、招商引资政策规范、违法违规用地整治等重大事项进行谋划推进,一批发展瓶颈实现破题,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化解。

过去一年,面对延宕反复的疫情形势,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心竭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严格执行国家防疫政策规定,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果断处置多起输入性疫情。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选派多批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海南、新疆等地抗疫,圆满完成涉疫地区外转人员集中隔离任务,为全国、全省抗疫大局作出了镇江贡献。进入12月份,随着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按照国家最新要求,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策略,工作重心由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该放的放到位,根据情况变化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核酸检测和健康查验措施;该备的备充足,储备各种必要的医疗物资和医务力量;该守的守牢固,摸清重点人群健康情况,实行分类分级诊疗,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抗疫第一线,非常辛苦,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运行“三重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高效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政策,结合实际追加出台“纾困解难24条”措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缓税、留抵退税127亿元,助力企业渡难关、提信心、稳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我们持续做强产业支撑,把大力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扬帆计划”、“云帆计划”和“甘露行动”,推动制造业发展稳中转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增长12%,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43.4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列统投资115亿元,新认定省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15家,新增应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家、总数达到12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91家,丹阳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2家、占镇江全市比重约40%;推动服务业发展稳中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左右,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稳中提质,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穗行动”,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金凤行动”,新增农业品牌36个,句容市7个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我们持续汇聚创新动能,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3家,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9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19家、国家级科技孵化载体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5家,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获批落户镇江高新区。润州区官塘创新社区完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创新实施特许经营权项目。人才“镇兴”行动扎实推进,累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78人、大专以上人才3.9万人;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6个,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500项。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我们大力培育数字产业,新增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企业133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华为(镇江)数字联合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正式运营。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入选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我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用心护航企业发展,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在全省率先建成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平台,“一网通办”、“一端通办”覆盖率达到98%;尽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3709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城市信用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9位;深入实施外贸培优扶强行动,进出口总额增长25%,镇江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新增市场主体6万家,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过去一年,面对人民群众美好期待,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453元、32764元,增速快于经济增长。我们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抓好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发放稳岗返还和创业贷款担保资金6.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做好弱势群体兜底保障,困难群众保障“扩面扩围”,住房租赁补贴“降标扩面”,财政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资金达到4.3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调整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医疗救助范围首次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重要农产品保供和能源电力保供安全有力。我们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政府坚持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40项市政府民生实事和47项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的项目按照序时进度落实到位。教育“双减”工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居全省第2位,丹徒区创成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镇江市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新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普惠型托育机构21家,“一老一幼”配套服务日益完善;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生活环境的期待,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新建“绿岛”项目4个,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2.8%,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7.8%。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5万平方米。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70%以上的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超过120万元。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获省最高5A等级。

过去一年,面对交织叠加的矛盾风险,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严密防范各领域重大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特别是针对金融债务风险,我们强化“化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深入推进“脱红”、“破冰”、“削峰”、“强基”四项计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达成,金融生态持续向好。针对安全生产风险,我们增强“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的危机意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攻坚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双下降”。我们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调“新官必须理旧账”,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问题楼盘得到妥善处置,群众安全感达到99.4%。

过去一年,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迈上新台阶,司法行政、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行政学院、机关事务、哲学社会科学、文史、档案、地方志、防震、气象、供销、科普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援藏援疆援陕等工作实现新进展。

成绩来之不易、极不平凡,是“两个确立”为我们夺取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镇部队、在镇单位,向关心支持镇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迈上新征程,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们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仍需加强,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金融债务等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需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基层基础、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政府系统干部的工作精神、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镇江现代化进程

全市政府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镇江展现出美好图景。

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用“两个确立”立根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感情上衷心拥戴核心,政治上绝对忠诚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找准实践路径,谋实重要抓手,落细关键举措,对巡视、督察等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彻底整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创造性贯彻落实,确保见到实效。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时刻与新思想对标看齐,虔诚向新思想寻策问道,始终用新思想指导实践。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结合”的理论特质和“六个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努力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用力推动园区整合、项目招引建设、债务化解、人才人口导入、土地片区开发等重大任务落实,加快破除卡点瓶颈,打开镇江发展新天地。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党的中心任务出发,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把重大原则贯穿到镇江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矢志不渝推进产业强市,集中精力抓实体经济、抓重大项目,不遗余力培育“四群八链”,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夯实安全发展根基,在“做大蛋糕”的同时用心“分好蛋糕”,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镇江答卷,推动“镇江很有前途”处处可观可感。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坚定不移把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实的制度规范权力,严格依法依规决策,严格依法行政,诚恳接受批评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以严的要求锤炼作风,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铲除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持以高的标准锻造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事不避难啃下“硬骨头”,义不逃责当好“顶梁柱”,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为推进镇江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坚定不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把握人民愿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注重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重大决策部署、重要规划设计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确保符合人民群众期待;在深化改革、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积极动员群众、善于组织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破解瓶颈制约,让群众成为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

三、202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仍有挑战,但积极因素也在增多。我们要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好新征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全面快速恢复和发展,确保镇江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制造业投资增长8%,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减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年均浓度、地表水优良比例等指标完成省定目标;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严控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双下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实现上述目标,将聚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潜心厚植产业根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促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招引建设,实施“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实现项目招引、建设、质效“三个新突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500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列统入库投资额达到350亿元。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省市重大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度投资额达到550亿元。其中,镇江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380亿元、重大项目年度投资158亿元;丹阳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330亿元、重大项目年度投资150亿元;句容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重大项目年度投资80亿元。强的板块多做贡献,“重大不轻小”,用足用好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不遗余力夯实工业经济。深化产业链培育机制,确保“产业强链”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四群八链”应税销售增长10%。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关键增量,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1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亿元。落实资本市场“扬帆计划”和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云帆计划”,新增上市公司2家以上。

千方百计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拓展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举办“金山消费节”,开展“一季一主题”促消费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消费市场潜力释放。推进全域旅游,深化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推动旅游全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民宿经济等新业态,举办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打造国际文旅休闲目的地城市,旅游总收入增长6%。优化调整商品住宅产品结构,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深入推进园区整合,提升战略载体能级。推动开发园区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使开发园区真正成为项目招引的主力军、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经济建设的主引擎、税收贡献的主来源。

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尽量剥离开发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开发园区调整重心、专注经济建设,集中精力发展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全员聘用制,实行“赛马”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开发园区产业项目投资增速要明显高于当地平均值。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推进园区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统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功能品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大向开发园区放权赋权力度,经济管理权限能放尽放、审批程序能简尽简,基本实现“园内事园内办”。资源要素向开发园区、向主导产业集中,用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主要投向保留园区,支持园区壮大首位产业、发展主导产业。

(三)聚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教人才强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增强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巩固拓展教育“双减”试点成果,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优质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创建高品质中小学校和示范高中,推动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推进省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支持在镇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揭榜挂帅”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组建用好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0家以上,新增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落实科技孵化载体“扩容强体”行动,新增国家和省级孵化载体3家,孵化引进企业数量增长100家,新增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15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新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00项。支持各市(区)创建国家和省级创新型县(市、区)。

加快培养引进发展急需人才。围绕“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工匠培育行动,落实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培育技能人才2万人,新增高层次领军人才120人以上。深化人才“镇兴”行动,强化人才精细化招引服务,导入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率提升至24%以上。深化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改革,提高企业人才评价话语权、人才使用自主权,激发企业引才内生动力。

(四)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破除经济发展桎梏,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拓展“放管服”改革深度,扩大并联审批事项范围,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率达到100%。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信用+双随机”融合监管新机制,探索更加精准高效的监管新模式,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强化“双创”激励扶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6.2万家,净增“四上”企业400家。

深化高水平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联合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完善和落实跨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长江江豚跨省协同保护。推进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组建跨区域专科专病联盟,促进公共服务融合共享。扎实推进对口协作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发展。

推动外贸外资扩量提质。抓实落细外贸“培优扶强”行动任务,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推动外商投资稳步增长。

(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镇江。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水泥、钢铁等“两高”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空气质量稳中向好。落实河(湖)长制、断面达标负责人制,强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源共治”,巩固长江禁渔成果,统筹推进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推动河湖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加强涉危险废物行业环境监管,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守住土壤安全底线。深入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行动,严格按照序时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开发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省级绿色园区和低碳发展示范园区创建,新增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发展领军企业)10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进省级抽水蓄能电站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农业农村废弃物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实施润州区三茅宫片区、京口区学府路以南片区、伯先路历史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力度,加快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和修复,加强重点区域绿化亮化美化,持续推进主城区“一山一景”改造,统筹推进土地片区开发,有序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提高城市安全韧性和宜居度。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贯通,346国道城区段改造工程、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段建成通车。完善城区道路微循环系统,改造城区“瓶颈路”、“老化路”。推进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净化城乡建设环境。全市实施城建项目226个、年度投资185.8亿元,其中句容市38个、年度投资36.3亿元,丹阳市37个、年度投资23.6亿元,扬中市17个、年度投资16.3亿元。

(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加强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增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五大振兴”更见实效。

做优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创建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0%。加大“戴庄经验”复制推广力度,扩大生物多样性农业种植范围,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高到68%。编制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落实品牌强农战略和“金凤行动”,孵化农业龙头企业10家、“名特优”农产品品牌20个。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稳步推进农房改造改善,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更新,农村危房、危桥全面消险解危。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厕所革命、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等有效衔接,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50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50%。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绿美村庄23个。

统筹推进强村富民。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序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思路用好乡村资源,探索农房激活、土地股份、产业联结等资源盘活方式,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全面达到120万元。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共富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典型方式,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七)用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展社会事业、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攥牢“当家品种”。扎牢“米袋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96万吨。备好“菜篮子”,稳定生猪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建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2.9万亩,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确保农副产品价稳、量足、质好。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基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开展就业服务提质行动,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更加精准、更有温度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发展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财政资助参保实现全覆盖,基本医保覆盖面达到98%。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结构和模式。扩大高品质文化供给,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拓展文艺播种计划实施范围。

推进健康镇江建设。优化养老托育服务,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措施,增加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新建18家普惠托育机构。统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新增社区医院2家、省级健康村(社区)20个。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共体建设匹配度和分级诊疗承载度。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江苏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

(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镇江。

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定上来,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全力构筑保健康、防重症防线,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有效化解风险隐患。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末端治理建设,持续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守牢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底线。落实食品药品监管“四个最严”重要要求,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坚决防范金融风险,深化“脱红”、“破冰”、“削峰”、“强基”四项计划;启动实施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金帆计划”,严厉打击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犯罪行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搭建全域可视化的市域社会治理指挥平台,高频事项“一件事”网上办理覆盖率达到50%。深化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快法治镇江建设,提高全民文明意识,促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市政府将笃行“三个务必”,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以百姓心为己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从人民利益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实事求是,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符合镇江长远发展,决不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逞一时之能。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涵养“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用心用力把阻碍发展、影响民生的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好,把既定的战略接续向前推进。

砥砺实干担当硬作风。增强责任观念,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斗争精神,勤于向急难愁盼问题较真,勇于向历史遗留问题叫板,敢于向顽瘴痼疾问题开刀,坚决不做“老好人”、“太平官”,坚决杜绝矛盾上交、难题后拖。涵养严实作风,谋事关注细节,致广大而尽精微,力戒“差不多”,杜绝“算糊涂账”、“脚踩西瓜皮”等问题。强化争先意识,破除平庸思想,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踏踏实实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认认真真把优势的项目做成精品。

练就干事创业真本领。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增长知识,多一些潜心钻研、伏案而思,不断充实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做到对工作了然于胸。注重在干事创业中磨砺才干,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善于在狠抓落实中优化工作作风,加强规律性把握,注重前瞻性谋划,坚持谋定而后动,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杜绝浅尝辄止、浮于表面。

涵养清正廉洁好风气。全面加强政治建设,落实市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市政府领导班子和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确保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严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

各位代表!万里征程再出发,千钧重任惟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把镇江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203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镇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曙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的工作及成效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寻常,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叠加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困难和挑战比预想中的更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增强了发展信心。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经济指标绝大多数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既定的110多项重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第一议题,时刻对标对表“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自觉把镇江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主动扛起服务国家和全省战略的使命担当,创造性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我们铁腕推进整改,持续巩固长江禁渔成果,拆除违法建设、江滩复绿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绿化近1.5万亩,长江镇江段生态系统加速修复。扬中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立行立改,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企业实现清零。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粮食安全,我们坚决扛起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吨粮田”4.4万亩,整改“非农化”田地4800余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上年,实现“三连增”。我们有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对开发园区整合、土地片区开发、惠才措施扩容、招商引资政策规范、违法违规用地整治等重大事项进行谋划推进,一批发展瓶颈实现破题,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化解。

过去一年,面对延宕反复的疫情形势,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心竭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严格执行国家防疫政策规定,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果断处置多起输入性疫情。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选派多批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海南、新疆等地抗疫,圆满完成涉疫地区外转人员集中隔离任务,为全国、全省抗疫大局作出了镇江贡献。进入12月份,随着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按照国家最新要求,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策略,工作重心由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该放的放到位,根据情况变化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核酸检测和健康查验措施;该备的备充足,储备各种必要的医疗物资和医务力量;该守的守牢固,摸清重点人群健康情况,实行分类分级诊疗,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抗疫第一线,非常辛苦,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运行“三重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高效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政策,结合实际追加出台“纾困解难24条”措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缓税、留抵退税127亿元,助力企业渡难关、提信心、稳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我们持续做强产业支撑,把大力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扬帆计划”、“云帆计划”和“甘露行动”,推动制造业发展稳中转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增长12%,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43.4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列统投资115亿元,新认定省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15家,新增应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家、总数达到12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91家,丹阳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2家、占镇江全市比重约40%;推动服务业发展稳中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左右,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稳中提质,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穗行动”,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金凤行动”,新增农业品牌36个,句容市7个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我们持续汇聚创新动能,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3家,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9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19家、国家级科技孵化载体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5家,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获批落户镇江高新区。润州区官塘创新社区完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创新实施特许经营权项目。人才“镇兴”行动扎实推进,累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78人、大专以上人才3.9万人;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6个,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500项。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我们大力培育数字产业,新增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企业133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华为(镇江)数字联合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正式运营。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入选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我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用心护航企业发展,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在全省率先建成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平台,“一网通办”、“一端通办”覆盖率达到98%;尽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3709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城市信用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9位;深入实施外贸培优扶强行动,进出口总额增长25%,镇江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新增市场主体6万家,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过去一年,面对人民群众美好期待,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453元、32764元,增速快于经济增长。我们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抓好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发放稳岗返还和创业贷款担保资金6.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做好弱势群体兜底保障,困难群众保障“扩面扩围”,住房租赁补贴“降标扩面”,财政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资金达到4.3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调整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医疗救助范围首次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重要农产品保供和能源电力保供安全有力。我们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政府坚持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40项市政府民生实事和47项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的项目按照序时进度落实到位。教育“双减”工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居全省第2位,丹徒区创成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镇江市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新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普惠型托育机构21家,“一老一幼”配套服务日益完善;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生活环境的期待,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新建“绿岛”项目4个,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2.8%,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7.8%。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5万平方米。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70%以上的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超过120万元。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获省最高5A等级。

过去一年,面对交织叠加的矛盾风险,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严密防范各领域重大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特别是针对金融债务风险,我们强化“化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深入推进“脱红”、“破冰”、“削峰”、“强基”四项计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达成,金融生态持续向好。针对安全生产风险,我们增强“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的危机意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攻坚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双下降”。我们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调“新官必须理旧账”,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问题楼盘得到妥善处置,群众安全感达到99.4%。

过去一年,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迈上新台阶,司法行政、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行政学院、机关事务、哲学社会科学、文史、档案、地方志、防震、气象、供销、科普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援藏援疆援陕等工作实现新进展。

成绩来之不易、极不平凡,是“两个确立”为我们夺取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镇部队、在镇单位,向关心支持镇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迈上新征程,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们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仍需加强,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金融债务等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需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基层基础、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政府系统干部的工作精神、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镇江现代化进程

全市政府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镇江展现出美好图景。

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用“两个确立”立根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感情上衷心拥戴核心,政治上绝对忠诚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找准实践路径,谋实重要抓手,落细关键举措,对巡视、督察等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彻底整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创造性贯彻落实,确保见到实效。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时刻与新思想对标看齐,虔诚向新思想寻策问道,始终用新思想指导实践。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结合”的理论特质和“六个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努力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用力推动园区整合、项目招引建设、债务化解、人才人口导入、土地片区开发等重大任务落实,加快破除卡点瓶颈,打开镇江发展新天地。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党的中心任务出发,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把重大原则贯穿到镇江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矢志不渝推进产业强市,集中精力抓实体经济、抓重大项目,不遗余力培育“四群八链”,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夯实安全发展根基,在“做大蛋糕”的同时用心“分好蛋糕”,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镇江答卷,推动“镇江很有前途”处处可观可感。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坚定不移把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实的制度规范权力,严格依法依规决策,严格依法行政,诚恳接受批评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以严的要求锤炼作风,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铲除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持以高的标准锻造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事不避难啃下“硬骨头”,义不逃责当好“顶梁柱”,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为推进镇江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坚定不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把握人民愿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注重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重大决策部署、重要规划设计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确保符合人民群众期待;在深化改革、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积极动员群众、善于组织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破解瓶颈制约,让群众成为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

三、202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仍有挑战,但积极因素也在增多。我们要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好新征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全面快速恢复和发展,确保镇江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制造业投资增长8%,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减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年均浓度、地表水优良比例等指标完成省定目标;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严控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双下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实现上述目标,将聚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潜心厚植产业根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促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招引建设,实施“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实现项目招引、建设、质效“三个新突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500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列统入库投资额达到350亿元。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省市重大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度投资额达到550亿元。其中,镇江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380亿元、重大项目年度投资158亿元;丹阳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330亿元、重大项目年度投资150亿元;句容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重大项目年度投资80亿元。强的板块多做贡献,“重大不轻小”,用足用好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不遗余力夯实工业经济。深化产业链培育机制,确保“产业强链”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四群八链”应税销售增长10%。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关键增量,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1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亿元。落实资本市场“扬帆计划”和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云帆计划”,新增上市公司2家以上。

千方百计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拓展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举办“金山消费节”,开展“一季一主题”促消费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消费市场潜力释放。推进全域旅游,深化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推动旅游全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民宿经济等新业态,举办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打造国际文旅休闲目的地城市,旅游总收入增长6%。优化调整商品住宅产品结构,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深入推进园区整合,提升战略载体能级。推动开发园区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使开发园区真正成为项目招引的主力军、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经济建设的主引擎、税收贡献的主来源。

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尽量剥离开发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开发园区调整重心、专注经济建设,集中精力发展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全员聘用制,实行“赛马”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开发园区产业项目投资增速要明显高于当地平均值。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推进园区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统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功能品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大向开发园区放权赋权力度,经济管理权限能放尽放、审批程序能简尽简,基本实现“园内事园内办”。资源要素向开发园区、向主导产业集中,用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主要投向保留园区,支持园区壮大首位产业、发展主导产业。

(三)聚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教人才强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增强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巩固拓展教育“双减”试点成果,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优质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创建高品质中小学校和示范高中,推动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推进省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支持在镇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揭榜挂帅”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组建用好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0家以上,新增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落实科技孵化载体“扩容强体”行动,新增国家和省级孵化载体3家,孵化引进企业数量增长100家,新增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15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新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00项。支持各市(区)创建国家和省级创新型县(市、区)。

加快培养引进发展急需人才。围绕“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工匠培育行动,落实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培育技能人才2万人,新增高层次领军人才120人以上。深化人才“镇兴”行动,强化人才精细化招引服务,导入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率提升至24%以上。深化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改革,提高企业人才评价话语权、人才使用自主权,激发企业引才内生动力。

(四)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破除经济发展桎梏,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拓展“放管服”改革深度,扩大并联审批事项范围,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率达到100%。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信用+双随机”融合监管新机制,探索更加精准高效的监管新模式,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强化“双创”激励扶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6.2万家,净增“四上”企业400家。

深化高水平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联合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完善和落实跨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长江江豚跨省协同保护。推进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组建跨区域专科专病联盟,促进公共服务融合共享。扎实推进对口协作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发展。

推动外贸外资扩量提质。抓实落细外贸“培优扶强”行动任务,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推动外商投资稳步增长。

(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镇江。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水泥、钢铁等“两高”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空气质量稳中向好。落实河(湖)长制、断面达标负责人制,强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源共治”,巩固长江禁渔成果,统筹推进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推动河湖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加强涉危险废物行业环境监管,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守住土壤安全底线。深入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行动,严格按照序时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开发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省级绿色园区和低碳发展示范园区创建,新增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发展领军企业)10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进省级抽水蓄能电站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农业农村废弃物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实施润州区三茅宫片区、京口区学府路以南片区、伯先路历史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力度,加快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和修复,加强重点区域绿化亮化美化,持续推进主城区“一山一景”改造,统筹推进土地片区开发,有序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提高城市安全韧性和宜居度。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贯通,346国道城区段改造工程、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段建成通车。完善城区道路微循环系统,改造城区“瓶颈路”、“老化路”。推进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净化城乡建设环境。全市实施城建项目226个、年度投资185.8亿元,其中句容市38个、年度投资36.3亿元,丹阳市37个、年度投资23.6亿元,扬中市17个、年度投资16.3亿元。

(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加强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增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五大振兴”更见实效。

做优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创建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0%。加大“戴庄经验”复制推广力度,扩大生物多样性农业种植范围,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高到68%。编制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落实品牌强农战略和“金凤行动”,孵化农业龙头企业10家、“名特优”农产品品牌20个。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稳步推进农房改造改善,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更新,农村危房、危桥全面消险解危。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厕所革命、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等有效衔接,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50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50%。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绿美村庄23个。

统筹推进强村富民。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序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思路用好乡村资源,探索农房激活、土地股份、产业联结等资源盘活方式,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全面达到120万元。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共富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典型方式,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七)用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展社会事业、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攥牢“当家品种”。扎牢“米袋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96万吨。备好“菜篮子”,稳定生猪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建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2.9万亩,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确保农副产品价稳、量足、质好。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基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开展就业服务提质行动,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更加精准、更有温度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发展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财政资助参保实现全覆盖,基本医保覆盖面达到98%。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结构和模式。扩大高品质文化供给,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拓展文艺播种计划实施范围。

推进健康镇江建设。优化养老托育服务,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措施,增加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新建18家普惠托育机构。统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新增社区医院2家、省级健康村(社区)20个。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共体建设匹配度和分级诊疗承载度。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江苏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

(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镇江。

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定上来,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全力构筑保健康、防重症防线,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有效化解风险隐患。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末端治理建设,持续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守牢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底线。落实食品药品监管“四个最严”重要要求,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坚决防范金融风险,深化“脱红”、“破冰”、“削峰”、“强基”四项计划;启动实施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金帆计划”,严厉打击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犯罪行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搭建全域可视化的市域社会治理指挥平台,高频事项“一件事”网上办理覆盖率达到50%。深化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快法治镇江建设,提高全民文明意识,促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市政府将笃行“三个务必”,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以百姓心为己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从人民利益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实事求是,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符合镇江长远发展,决不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逞一时之能。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涵养“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用心用力把阻碍发展、影响民生的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好,把既定的战略接续向前推进。

砥砺实干担当硬作风。增强责任观念,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斗争精神,勤于向急难愁盼问题较真,勇于向历史遗留问题叫板,敢于向顽瘴痼疾问题开刀,坚决不做“老好人”、“太平官”,坚决杜绝矛盾上交、难题后拖。涵养严实作风,谋事关注细节,致广大而尽精微,力戒“差不多”,杜绝“算糊涂账”、“脚踩西瓜皮”等问题。强化争先意识,破除平庸思想,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踏踏实实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认认真真把优势的项目做成精品。

练就干事创业真本领。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增长知识,多一些潜心钻研、伏案而思,不断充实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做到对工作了然于胸。注重在干事创业中磨砺才干,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善于在狠抓落实中优化工作作风,加强规律性把握,注重前瞻性谋划,坚持谋定而后动,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杜绝浅尝辄止、浮于表面。

涵养清正廉洁好风气。全面加强政治建设,落实市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市政府领导班子和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确保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严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

各位代表!万里征程再出发,千钧重任惟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把镇江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