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豚保区陆域生物“家底”摸清 共有陆生物种五百三十四种总体评价“较好”

2023-01-02 19:51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  经过为期两年的调查,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陆域生物“家底”摸清:共发现陆生物种534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整体状况属于中等水平,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较丰富,特有属、种较多,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呈现高度丰富。近日,调查单位提交的《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对策示范研究成果报告》通过专家组验收。

专家组视频会议验收现场  方良龙 摄

2020年,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了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启动镇江豚类保护区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地点位于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陆域及岸线湿地范围,涵盖镇江市润州区、丹徒区和扬州市广陵区,项目实施区域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

发现野生珍稀物种野大豆

此次调查,调查人员共发现高等植物野生种73科182属272种。其中,焦北滩植物的物种数量、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江心洲、高桥等其他区域,说明焦北滩的植物多样性较高,这主要是因为焦北滩具有次生林、湿地、内部河流等多种生境类型,较保护区其他区域生态修复程度高,人为活动干扰很低,使得该区域成为野生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地。

发现的部分国家级保护植物

此次调查还发现了7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隶属于7科7属,它们分别是苏铁、银杏、水杉、胡桃(核桃)、樟、榉树和野大豆。其中,野大豆为此次调查发现不多的野生珍稀种群,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调查到两栖爬行动物11种

此次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1目3科4属5种,分别为泽陆蛙、中华蟾蜍、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其中,黑斑侧褶蛙和金线侧褶蛙均为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和泽陆蛙均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类两栖动物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均可大量捕食农业害虫,对湿地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调查发现的部分爬行动物

此次共实地发现6种爬行动物,隶属于3科5属,分别为多疣壁虎、赤链蛇、乌梢蛇、红纹滞卵蛇、黑眉锦蛇和短尾蝮。

对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此次调查的两栖爬行动物中,黑眉锦蛇属于濒危类别,黑斑侧褶蛙和短尾蝮属于近危类别,乌梢蛇、赤链蛇和多疣壁虎属于易危类别。

发现2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此次共实地调查到鸟类128种,隶属于17目44科83属。对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调查的鸟类中有27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东方白鹳、白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小天鹅、鸿雁、棉凫、鸳鸯、黑翅鸢、黑耳鸢、凤头鹰、赤腹鹰、松雀鹰、苍鹰、灰脸鵟鹰、普通鵟、红隼、灰背隼、红脚隼、游隼、水雉、小鸦鹃、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白胸翡翠、云雀、画眉、震旦鸦雀等25种鸟类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  刁敏龙摄

二级保护鸟类水雉

二级保护鸟类鸳鸯

统计结果显示,保护区繁殖鸟类共计有留鸟48种、夏候鸟25种,鸟类组成以林鸟为主,也有少数水鸟。非繁殖鸟共有2种居留型,其中冬候鸟37种、旅鸟18种。相比繁殖期,迁徙期及越冬期保护区鸟类组成更加多样,鸟类组成以雀形目、鸻形目、雁形目为主,雀形目中以鹀类数量居多,如黄喉鹀、田鹀越冬于保护区内林缘灌木林和乔木林,灰头鹀在秋冬季习见于芦苇丛中;鸻形目在迁徙和越冬时期以保护区沿江湿地作为集中分布地,滩涂湿地高密度的小型双壳类物种为鸻形目鸟类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补给;雁形目以越冬的鸭类和雁类为主,典型的如绿翅鸭、绿头鸭。

调查到哺乳动物11种

此次实地调查到哺乳动物共计11种,其中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在调查区域内多处发现狗獾、猪獾等中小型兽类,刺猬、华南兔、黄鼬等小型哺乳动物在各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均有记录。

镇江豚保区内发现的哺乳动物名录

已调查的哺乳动物中,刺猬、草兔、华南兔、黄鼬、狗獾、猪獾6种已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刺猬、大棕蝠、草兔、华南兔、黄鼬、狗獾6种已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

镇江豚保区内发现的部分哺乳动物

将保护区的哺乳动物按照食性可分为3种:一是食肉类,以捕食动物性食物为生者,如大棕蝠以昆虫为食;刺猬以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鼬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为食;二是食草类,以食植物性食物为生者,如华南兔以植物的绿芽和嫩枝为食;三是杂食类,食性丰富,既包括植物也包括动物,如褐家鼠以作物种子、果实为食物,也捕食小鱼、虾、蟹、大型昆虫、蛙类等;猪獾、狗獾以植物块茎、根、蚯蚓、蜗牛和昆虫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经统计,保护区的哺乳动物属于杂食类的种类最多,有6种,其次为食肉类,为3种,食草类的种类最少,仅有2种。

此外,此次实地调查共采集到陆生昆虫物种数112种,隶属于10目56科108属。

保护区物种栖息地总体评价较好

据介绍,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状况分为4级,即高、中、一般和低。根据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丰富度、野生维管植物丰富度、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等指标测算,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达中等级别。

现场调查照片

“总体而言,调查区域生物种类较丰富,包含部分较珍稀的物种,暗示较为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重点保护对象——长江江豚被发现的数量和频次也比以往大幅增加。”课题验收专家组组长,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环境生态研究所所长杜道林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几年前豚类保护区内违规建设的大江风云和农业种养殖项目,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导致外来生物的入侵。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相关问题后,违法建设最终被取缔,并同步实施生态修复。经过此次调查发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修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得到了恢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调查发现部分外来入侵物种等,这些都说明了豚类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恢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除署名照片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王召根 方良龙)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93

今日镇江讯  经过为期两年的调查,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陆域生物“家底”摸清:共发现陆生物种534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整体状况属于中等水平,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较丰富,特有属、种较多,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呈现高度丰富。近日,调查单位提交的《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对策示范研究成果报告》通过专家组验收。

专家组视频会议验收现场  方良龙 摄

2020年,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了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启动镇江豚类保护区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地点位于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陆域及岸线湿地范围,涵盖镇江市润州区、丹徒区和扬州市广陵区,项目实施区域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

发现野生珍稀物种野大豆

此次调查,调查人员共发现高等植物野生种73科182属272种。其中,焦北滩植物的物种数量、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江心洲、高桥等其他区域,说明焦北滩的植物多样性较高,这主要是因为焦北滩具有次生林、湿地、内部河流等多种生境类型,较保护区其他区域生态修复程度高,人为活动干扰很低,使得该区域成为野生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地。

发现的部分国家级保护植物

此次调查还发现了7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隶属于7科7属,它们分别是苏铁、银杏、水杉、胡桃(核桃)、樟、榉树和野大豆。其中,野大豆为此次调查发现不多的野生珍稀种群,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调查到两栖爬行动物11种

此次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1目3科4属5种,分别为泽陆蛙、中华蟾蜍、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其中,黑斑侧褶蛙和金线侧褶蛙均为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和泽陆蛙均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类两栖动物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均可大量捕食农业害虫,对湿地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调查发现的部分爬行动物

此次共实地发现6种爬行动物,隶属于3科5属,分别为多疣壁虎、赤链蛇、乌梢蛇、红纹滞卵蛇、黑眉锦蛇和短尾蝮。

对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此次调查的两栖爬行动物中,黑眉锦蛇属于濒危类别,黑斑侧褶蛙和短尾蝮属于近危类别,乌梢蛇、赤链蛇和多疣壁虎属于易危类别。

发现2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此次共实地调查到鸟类128种,隶属于17目44科83属。对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调查的鸟类中有27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东方白鹳、白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小天鹅、鸿雁、棉凫、鸳鸯、黑翅鸢、黑耳鸢、凤头鹰、赤腹鹰、松雀鹰、苍鹰、灰脸鵟鹰、普通鵟、红隼、灰背隼、红脚隼、游隼、水雉、小鸦鹃、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白胸翡翠、云雀、画眉、震旦鸦雀等25种鸟类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  刁敏龙摄

二级保护鸟类水雉

二级保护鸟类鸳鸯

统计结果显示,保护区繁殖鸟类共计有留鸟48种、夏候鸟25种,鸟类组成以林鸟为主,也有少数水鸟。非繁殖鸟共有2种居留型,其中冬候鸟37种、旅鸟18种。相比繁殖期,迁徙期及越冬期保护区鸟类组成更加多样,鸟类组成以雀形目、鸻形目、雁形目为主,雀形目中以鹀类数量居多,如黄喉鹀、田鹀越冬于保护区内林缘灌木林和乔木林,灰头鹀在秋冬季习见于芦苇丛中;鸻形目在迁徙和越冬时期以保护区沿江湿地作为集中分布地,滩涂湿地高密度的小型双壳类物种为鸻形目鸟类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补给;雁形目以越冬的鸭类和雁类为主,典型的如绿翅鸭、绿头鸭。

调查到哺乳动物11种

此次实地调查到哺乳动物共计11种,其中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在调查区域内多处发现狗獾、猪獾等中小型兽类,刺猬、华南兔、黄鼬等小型哺乳动物在各红外相机布设区域均有记录。

镇江豚保区内发现的哺乳动物名录

已调查的哺乳动物中,刺猬、草兔、华南兔、黄鼬、狗獾、猪獾6种已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刺猬、大棕蝠、草兔、华南兔、黄鼬、狗獾6种已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

镇江豚保区内发现的部分哺乳动物

将保护区的哺乳动物按照食性可分为3种:一是食肉类,以捕食动物性食物为生者,如大棕蝠以昆虫为食;刺猬以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鼬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为食;二是食草类,以食植物性食物为生者,如华南兔以植物的绿芽和嫩枝为食;三是杂食类,食性丰富,既包括植物也包括动物,如褐家鼠以作物种子、果实为食物,也捕食小鱼、虾、蟹、大型昆虫、蛙类等;猪獾、狗獾以植物块茎、根、蚯蚓、蜗牛和昆虫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经统计,保护区的哺乳动物属于杂食类的种类最多,有6种,其次为食肉类,为3种,食草类的种类最少,仅有2种。

此外,此次实地调查共采集到陆生昆虫物种数112种,隶属于10目56科108属。

保护区物种栖息地总体评价较好

据介绍,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状况分为4级,即高、中、一般和低。根据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丰富度、野生维管植物丰富度、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等指标测算,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达中等级别。

现场调查照片

“总体而言,调查区域生物种类较丰富,包含部分较珍稀的物种,暗示较为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重点保护对象——长江江豚被发现的数量和频次也比以往大幅增加。”课题验收专家组组长,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环境生态研究所所长杜道林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几年前豚类保护区内违规建设的大江风云和农业种养殖项目,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导致外来生物的入侵。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相关问题后,违法建设最终被取缔,并同步实施生态修复。经过此次调查发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修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得到了恢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调查发现部分外来入侵物种等,这些都说明了豚类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恢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除署名照片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王召根 方良龙)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