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苏省人口最少的镇江市,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数量位居全省之首——长江运河之畔崛起的道德高地

2022-12-30 22:15

今日镇江讯  近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通过中国文明网进行事迹展示。候选人名单一公示,丹阳市界牌镇界南社区居民就热议开来,大家自发为不离不弃照料植物人妻子12年的“同村人”朱纪青点赞。如果朱纪青顺利当选,镇江的“中国好人”总数将达到47人。

来自市文明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不仅“中国好人”数量较多,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也有张雅琴、赵亚夫、糜林等7人,总数位居全省13个设区市第一名。镇江总人口321万,是江苏省人口最少的设区市,“好人”规模却蔚然壮观。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曹永忠的话说,镇江的“好人比率”(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数量与总人口的比重)全国领先,是名副其实的“大爱之城”。一个个先进典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光,在道德的星空下熠熠生辉。

资料图

从凡人善举到道德楷模,在这里,大爱是一种丰富多元的璀璨景象

榜样是时代最美的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连日来,81岁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变身视频主播,在线指导农户田间管理。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还录制多期微党课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耄耋之年的他仍在践行“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初心,坚持“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疫情期间,丧事从简。”“把骨灰撒到长江里去。”12月23日,与党同龄的离休干部姜佩芳溘然离世,引发市民无限悲痛。在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姜佩芳老人以捐出20万元爱心善款的方式为党庆生。至此,这位一件衣服穿20多年的“抠门老人”捐款却一直很大方的爱心事迹才被媒体曝光……

90岁的唐贞老人,因为爱穿旗袍,被网友尊称为“旗袍奶奶”。10年来,她一直做着“社会儿女”的公益事业,自愿帮扶市区两名困难老人。临近元旦,她又开始为比自己还小的困难老人购置年货了……

在镇江,既有赵亚夫这样的全国典型、道德标杆,撑起了“大爱镇江”的高峰;也有像姜佩芳、唐贞这样的“慈善布衣”,铸就了“大爱镇江”的高原。2005年,市慈善总会刚筹备时,一位退休教师成了捐款第一人。自此,风雨爱心之路一走就是十六载。他常常以“郑江仁”“吴明是”的名义(即镇江人、无名氏的谐音)捐献爱心,大家尊称他为“爱心老人”。后经多方查证,最终确定这位老人名叫江青垣。早在1995年,退休工资只有95元的江青垣便捐出了第一笔善款400元。老人生活清苦、节衣缩食,自己也记不清一共捐了多少钱,经慈善总会核对善款累计达20多万元。

镇江的大爱图景是丰富的、多元的、厚重的。1997年, 一群退休老人,聚焦于茅山老区的困难学子,发起成立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25年来筹资发放兴教助学善款近2000万元,帮助 12000 名以上老区贫困学子读书圆梦、成人成才。江苏大学退休教工邵仲义老人,孤居一人,一直租用单位50多平方米的公房。2013年,79岁的他离世时身上现金仅24.1元。就是这位看似穷困潦倒的老人,生前资助200多名贫困大学生,捐款总数超过100万元。

有些人的爱,是一种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坚持,用时间筑起道德的丰碑。丹阳市丹北镇金桥村原党总支书记张雅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用10年时间把一个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原主任糜林33年如一日扎根田野,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把科技成果陆续推广到中西部地区4个省、17个县,为农民增收10亿多元。两人先后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有些人的爱,更像时间长河里的一道光,用瞬间成就伟大。2007年4月12日晚,句容的哥李巧生用智谋把杀人犯送到了刑警队,人们才知道他憨厚外表下有一颗勇敢的心,他也因此入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如果说,有形的金山是镇江的一个标志,那么‘大爱’就是这座城市另一座沉甸甸的金山。”润州区西津古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展示板上的这段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推荐这座江河交汇的城市。

从城市史话到现实佳话,在这里,大爱是一种贯穿古今的基因传承

“为什么一座人口较少的镇江城,却能成为一座大爱之城?”每每听到这样的疑问,曹永忠都会意味深长地说:“这可能要从镇江的历史讲起。”

据记载,早在南朝宋齐年间,镇江就设有“平常仓”,广储米棉,以备灾荒;隐藏于南山绿荫之中的南朝昭明太子读书台,见证了萧统卧听竹林萧萧、起而赈济灾民的善举;南宋中叶,镇江府刘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私人设立粥局赈济灾民的先河……

在西津渡古街昭关石塔旁,有一幢不起眼的砖木建筑,这就是距今有300多年历史的“救生会”旧址。西津渡在南宋时期设立了长江义渡,专门救助长江上遇难的船只。到了康熙年间,京口救生会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更多的济世善行留在了寻常巷陌的记忆中,赈济公所巷、三善巷、互济巷,这些地名默默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大爱传承。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慈善情怀血脉永续。得益于这种文化、这种精神、这种民风,镇江的大爱火种,才能从历史穿越到现代。

就在“救生会”遗址不远处的伯先公园门口,一直流传着“茶水奶奶”的故事。那是1990年的一个下雪天,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向小店店主李茂兰讨要一杯水,因为太烫孩子又哭闹。李茂兰看了心有触动,从此便支起爱心茶水摊,向路人免费供应茶水。夏天大麦茶,冬天提供温水,从早到晚不间断……后来,随着搬迁,她从城西的伯先公园来到城东的桃花坞,茶水摊也换了地方,但无论刮风下雨,从不打烊,已持续了32年,她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茶水奶奶”。她的善举也感染了她的子女。现在,91岁的“茶水奶奶”干不动了,年近六旬的女儿佘春萍接过了“爱心接力棒”。

2003年3月下旬,镇江在江苏率先开展“点燃生命的希望——镇江青年骨髓捐献志愿者行动”,江苏银行镇江分行的职工戚熙娟作为首批“生命志愿者”,成为镇江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和江苏省女性捐献第一人。在她的影响带动下,截至目前,镇江的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已达2万余人,使镇江这座人口只占全省不到4%的城市,成功实现捐髓106人,占全省捐献总人数的10.7%,按人口比例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有着一方厚植美德的沃土,才让大爱的种子穿破时空、一路成长,直至枝繁叶茂、碧树参天。

从民间自发到官方倡导,在这里,大爱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精神聚合

2007年,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开始评选。巧合的是,那一年,镇江也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江苏大学学生陈静,为救助罹患白血病的同班同学,每个周末都抱着募捐箱募集善款,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天使”。然而,命运弄人。就在2007年,陈静也被查出患上了急性白血病。

“爱心天使”延续生命!得知陈静的情况后,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飘舞的黄丝带——情系陈静·爱在镇江”大型募捐义演活动。通过在网上招募1200多名志愿者,组成20多个募捐分队,举办60多场爱心募捐活动,每一个捐出爱心款的人都会系上一条黄丝带。一时间,镇江“满城尽飘黄丝带”。一个月时间就募集善款70多万元。

虽然接受骨髓移植手术一年后的陈静,带着满满的爱和不舍离开了人世,但“满城尽飘黄丝带”成为“大爱镇江”的缘起。

2008年,市委宣传部开始筹备首届“大爱镇江”年度人物评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场为获奖者颁奖。从此,这项礼赞平民英雄的盛事被传承至今。

民间有首创,政府有首肯;政府有倡导,民间有呼应。“大爱镇江”这个城市品牌,在这种良性互动中被擦得越来越亮。

“社会妈妈”网络社会组织,以关爱儿童为主要使命,通过开展“护苗行动”,先后使3000多名贫困学童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

“格桑花助学镇江站”,在全市多处设有助学金、学习用品募捐点,团队通过网络组织开展“格桑花之夜”慈善义演晚会,对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实施20多个公益项目。

金山公益志愿服务队,为501户失独家庭的913位失独老人提供亲人般的关爱和服务,从2012年成立至今,服务时间累计超过10万小时,荣获“江苏省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涓涓细流汇成爱的长河,盏盏明灯照亮黑暗中前行的路。越来越多人正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传递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向全社会传递更多令人感动与温暖的“镇”能量。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认为,“社会文明程度高”是总书记对江苏的期许和认可,镇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立于江苏第一方阵,也就走在了全国前列。面向新征程,江河交汇处崛起的道德高地——镇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接续发挥道德模范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赓续城市荣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的璀璨篇章。(记者 刘兰明 王鹏程)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174

今日镇江讯  近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通过中国文明网进行事迹展示。候选人名单一公示,丹阳市界牌镇界南社区居民就热议开来,大家自发为不离不弃照料植物人妻子12年的“同村人”朱纪青点赞。如果朱纪青顺利当选,镇江的“中国好人”总数将达到47人。

来自市文明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不仅“中国好人”数量较多,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也有张雅琴、赵亚夫、糜林等7人,总数位居全省13个设区市第一名。镇江总人口321万,是江苏省人口最少的设区市,“好人”规模却蔚然壮观。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曹永忠的话说,镇江的“好人比率”(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数量与总人口的比重)全国领先,是名副其实的“大爱之城”。一个个先进典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光,在道德的星空下熠熠生辉。

资料图

从凡人善举到道德楷模,在这里,大爱是一种丰富多元的璀璨景象

榜样是时代最美的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连日来,81岁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变身视频主播,在线指导农户田间管理。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还录制多期微党课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耄耋之年的他仍在践行“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初心,坚持“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疫情期间,丧事从简。”“把骨灰撒到长江里去。”12月23日,与党同龄的离休干部姜佩芳溘然离世,引发市民无限悲痛。在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姜佩芳老人以捐出20万元爱心善款的方式为党庆生。至此,这位一件衣服穿20多年的“抠门老人”捐款却一直很大方的爱心事迹才被媒体曝光……

90岁的唐贞老人,因为爱穿旗袍,被网友尊称为“旗袍奶奶”。10年来,她一直做着“社会儿女”的公益事业,自愿帮扶市区两名困难老人。临近元旦,她又开始为比自己还小的困难老人购置年货了……

在镇江,既有赵亚夫这样的全国典型、道德标杆,撑起了“大爱镇江”的高峰;也有像姜佩芳、唐贞这样的“慈善布衣”,铸就了“大爱镇江”的高原。2005年,市慈善总会刚筹备时,一位退休教师成了捐款第一人。自此,风雨爱心之路一走就是十六载。他常常以“郑江仁”“吴明是”的名义(即镇江人、无名氏的谐音)捐献爱心,大家尊称他为“爱心老人”。后经多方查证,最终确定这位老人名叫江青垣。早在1995年,退休工资只有95元的江青垣便捐出了第一笔善款400元。老人生活清苦、节衣缩食,自己也记不清一共捐了多少钱,经慈善总会核对善款累计达20多万元。

镇江的大爱图景是丰富的、多元的、厚重的。1997年, 一群退休老人,聚焦于茅山老区的困难学子,发起成立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25年来筹资发放兴教助学善款近2000万元,帮助 12000 名以上老区贫困学子读书圆梦、成人成才。江苏大学退休教工邵仲义老人,孤居一人,一直租用单位50多平方米的公房。2013年,79岁的他离世时身上现金仅24.1元。就是这位看似穷困潦倒的老人,生前资助200多名贫困大学生,捐款总数超过100万元。

有些人的爱,是一种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坚持,用时间筑起道德的丰碑。丹阳市丹北镇金桥村原党总支书记张雅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用10年时间把一个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原主任糜林33年如一日扎根田野,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把科技成果陆续推广到中西部地区4个省、17个县,为农民增收10亿多元。两人先后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有些人的爱,更像时间长河里的一道光,用瞬间成就伟大。2007年4月12日晚,句容的哥李巧生用智谋把杀人犯送到了刑警队,人们才知道他憨厚外表下有一颗勇敢的心,他也因此入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如果说,有形的金山是镇江的一个标志,那么‘大爱’就是这座城市另一座沉甸甸的金山。”润州区西津古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展示板上的这段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推荐这座江河交汇的城市。

从城市史话到现实佳话,在这里,大爱是一种贯穿古今的基因传承

“为什么一座人口较少的镇江城,却能成为一座大爱之城?”每每听到这样的疑问,曹永忠都会意味深长地说:“这可能要从镇江的历史讲起。”

据记载,早在南朝宋齐年间,镇江就设有“平常仓”,广储米棉,以备灾荒;隐藏于南山绿荫之中的南朝昭明太子读书台,见证了萧统卧听竹林萧萧、起而赈济灾民的善举;南宋中叶,镇江府刘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私人设立粥局赈济灾民的先河……

在西津渡古街昭关石塔旁,有一幢不起眼的砖木建筑,这就是距今有300多年历史的“救生会”旧址。西津渡在南宋时期设立了长江义渡,专门救助长江上遇难的船只。到了康熙年间,京口救生会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更多的济世善行留在了寻常巷陌的记忆中,赈济公所巷、三善巷、互济巷,这些地名默默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大爱传承。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慈善情怀血脉永续。得益于这种文化、这种精神、这种民风,镇江的大爱火种,才能从历史穿越到现代。

就在“救生会”遗址不远处的伯先公园门口,一直流传着“茶水奶奶”的故事。那是1990年的一个下雪天,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向小店店主李茂兰讨要一杯水,因为太烫孩子又哭闹。李茂兰看了心有触动,从此便支起爱心茶水摊,向路人免费供应茶水。夏天大麦茶,冬天提供温水,从早到晚不间断……后来,随着搬迁,她从城西的伯先公园来到城东的桃花坞,茶水摊也换了地方,但无论刮风下雨,从不打烊,已持续了32年,她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茶水奶奶”。她的善举也感染了她的子女。现在,91岁的“茶水奶奶”干不动了,年近六旬的女儿佘春萍接过了“爱心接力棒”。

2003年3月下旬,镇江在江苏率先开展“点燃生命的希望——镇江青年骨髓捐献志愿者行动”,江苏银行镇江分行的职工戚熙娟作为首批“生命志愿者”,成为镇江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和江苏省女性捐献第一人。在她的影响带动下,截至目前,镇江的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已达2万余人,使镇江这座人口只占全省不到4%的城市,成功实现捐髓106人,占全省捐献总人数的10.7%,按人口比例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有着一方厚植美德的沃土,才让大爱的种子穿破时空、一路成长,直至枝繁叶茂、碧树参天。

从民间自发到官方倡导,在这里,大爱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精神聚合

2007年,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开始评选。巧合的是,那一年,镇江也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江苏大学学生陈静,为救助罹患白血病的同班同学,每个周末都抱着募捐箱募集善款,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天使”。然而,命运弄人。就在2007年,陈静也被查出患上了急性白血病。

“爱心天使”延续生命!得知陈静的情况后,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飘舞的黄丝带——情系陈静·爱在镇江”大型募捐义演活动。通过在网上招募1200多名志愿者,组成20多个募捐分队,举办60多场爱心募捐活动,每一个捐出爱心款的人都会系上一条黄丝带。一时间,镇江“满城尽飘黄丝带”。一个月时间就募集善款70多万元。

虽然接受骨髓移植手术一年后的陈静,带着满满的爱和不舍离开了人世,但“满城尽飘黄丝带”成为“大爱镇江”的缘起。

2008年,市委宣传部开始筹备首届“大爱镇江”年度人物评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场为获奖者颁奖。从此,这项礼赞平民英雄的盛事被传承至今。

民间有首创,政府有首肯;政府有倡导,民间有呼应。“大爱镇江”这个城市品牌,在这种良性互动中被擦得越来越亮。

“社会妈妈”网络社会组织,以关爱儿童为主要使命,通过开展“护苗行动”,先后使3000多名贫困学童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

“格桑花助学镇江站”,在全市多处设有助学金、学习用品募捐点,团队通过网络组织开展“格桑花之夜”慈善义演晚会,对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实施20多个公益项目。

金山公益志愿服务队,为501户失独家庭的913位失独老人提供亲人般的关爱和服务,从2012年成立至今,服务时间累计超过10万小时,荣获“江苏省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涓涓细流汇成爱的长河,盏盏明灯照亮黑暗中前行的路。越来越多人正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传递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向全社会传递更多令人感动与温暖的“镇”能量。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认为,“社会文明程度高”是总书记对江苏的期许和认可,镇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立于江苏第一方阵,也就走在了全国前列。面向新征程,江河交汇处崛起的道德高地——镇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接续发挥道德模范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赓续城市荣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的璀璨篇章。(记者 刘兰明 王鹏程)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