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润州金银器闻名盛世大唐

2022-12-19 11:55

都市的繁华以商业发达为基础,《隋书•地理志》记载,"京口东连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其中"吏数千人,前后居之者,皆致富巨万",足见京口是当时的商业中心之一。

京口是镇江的古称。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润州,因境内有润浦渡口(位于北固山东侧,北流入江,今已湮没)得名,此为润州行政建置取名之始。唐代润州城既是州治所在,又是浙西理所所在,城市规模比东晋南朝时又有扩大,城区再次向西移动,由原北固山前峰鼓楼岗及花山等岗地向南及西开阔地带扩展。润州城商业兴盛,市井繁荣,漕河(江南河)穿城而过,由甘露口入江,街市、店铺、茶肆、酒楼临河而立。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诗人杜牧经此赋《润州二首》,其一云:"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渌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诗中的渌水桥即高桥,在今市区四牌楼东,唐时十分热闹。另一中唐诗人刘禹锡在诗中也称"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唐代润州是南方金银器加工制作的基地,所产金器、银器闻名全国。唐敬宗曾两次下诏要求浙西承造一批宫用金银器皿,需银2.3万两、金130两。润州本地不产金银,金银原料多从淮南购得,在润州加工制作,如果摊派下去势必加重浙西人民的负担,后经润州刺史李德裕上奏苦谏乃免,但此事表明润州加工金银器质量上乘,声播京畿。

1960年,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铁塔地宫出土唐宋文物2000多件,尤以唐代瘞埋的金棺银椁最为奇珍。金棺银椁用来盛放舍利、银佛像等敬佛之物,用纯金、纯银捶揲制成,其上又用浅刻线刀法雕饰各式花纹图案,有如意水波、飞鹤、双雁、飞天、神像等,制造玲珑精致,为唐代金银器的上乘艺术品。

丁卯桥位于润州城南古运河地段,是漕河入城的咽喉,也是官宦、富商的集中居住区,唐诗人许浑的居室就在那里。1980年,镇江丁卯桥工地发现唐代银铤窖藏,出土20笏,重达40多公斤。1982年又在同一地点不远处发现一座大型唐代银器窖藏,出土银器950多件,重约55公斤,占当时考古发现南方唐代金银器总数的近九成。

丁卯桥出土的器皿有瓮、盒、杯、瓶、锅、勺、筯、壶、托、熏炉、镯、钗等,品种多样,造型奇特,纹饰丰富,工艺精美,其中银筷子达40 多双,银钗数量最多,达760支。值得一提的是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银筹筒和刻有《论语》语录的酒令筹,整体造型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底座为鎏金银龟,托负圆形酒令筒,筒盖一圈以鱼子纹衬底,上刻鸿雁两对,间以卷草、流云纹,并有银链与盖相连。上部是酒筹筒,好似一只燃烧着火焰的金蜡烛,里面藏有50根呈长方形扇骨状的酒令筹。在筒的正面刻有"论语玉烛"四个字。整件器物,通体鎏金,造型奇巧,纹饰繁美,造型之奇特及工艺之精妙令人赞叹。筒内有银筹共50 枚,华美玲珑,上半段选用《论语》语录作令辞,下半段为行令的具体要求,字皆鎏金,为达官贵人或名士富商消遣行乐之物,为研究唐代饮酒行令的风俗提供了实物佐证。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思想交融。开明、开放的国策在造就一代盛世的同时,也使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而达到鼎盛,"金花银器"成为彼时风尚,这些出土的金银器都在润州制造,代表了当时金银细工的水平和总体特色,伴随着千年之前镇江人的生活,见证了镇江的历史,展现了镇江的繁华,彰显着盛世大唐的辉煌。(张剑 马彦如)

编辑:何冰

审核:杨佩佩

103

都市的繁华以商业发达为基础,《隋书•地理志》记载,"京口东连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其中"吏数千人,前后居之者,皆致富巨万",足见京口是当时的商业中心之一。

京口是镇江的古称。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润州,因境内有润浦渡口(位于北固山东侧,北流入江,今已湮没)得名,此为润州行政建置取名之始。唐代润州城既是州治所在,又是浙西理所所在,城市规模比东晋南朝时又有扩大,城区再次向西移动,由原北固山前峰鼓楼岗及花山等岗地向南及西开阔地带扩展。润州城商业兴盛,市井繁荣,漕河(江南河)穿城而过,由甘露口入江,街市、店铺、茶肆、酒楼临河而立。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诗人杜牧经此赋《润州二首》,其一云:"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渌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诗中的渌水桥即高桥,在今市区四牌楼东,唐时十分热闹。另一中唐诗人刘禹锡在诗中也称"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唐代润州是南方金银器加工制作的基地,所产金器、银器闻名全国。唐敬宗曾两次下诏要求浙西承造一批宫用金银器皿,需银2.3万两、金130两。润州本地不产金银,金银原料多从淮南购得,在润州加工制作,如果摊派下去势必加重浙西人民的负担,后经润州刺史李德裕上奏苦谏乃免,但此事表明润州加工金银器质量上乘,声播京畿。

1960年,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铁塔地宫出土唐宋文物2000多件,尤以唐代瘞埋的金棺银椁最为奇珍。金棺银椁用来盛放舍利、银佛像等敬佛之物,用纯金、纯银捶揲制成,其上又用浅刻线刀法雕饰各式花纹图案,有如意水波、飞鹤、双雁、飞天、神像等,制造玲珑精致,为唐代金银器的上乘艺术品。

丁卯桥位于润州城南古运河地段,是漕河入城的咽喉,也是官宦、富商的集中居住区,唐诗人许浑的居室就在那里。1980年,镇江丁卯桥工地发现唐代银铤窖藏,出土20笏,重达40多公斤。1982年又在同一地点不远处发现一座大型唐代银器窖藏,出土银器950多件,重约55公斤,占当时考古发现南方唐代金银器总数的近九成。

丁卯桥出土的器皿有瓮、盒、杯、瓶、锅、勺、筯、壶、托、熏炉、镯、钗等,品种多样,造型奇特,纹饰丰富,工艺精美,其中银筷子达40 多双,银钗数量最多,达760支。值得一提的是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银筹筒和刻有《论语》语录的酒令筹,整体造型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底座为鎏金银龟,托负圆形酒令筒,筒盖一圈以鱼子纹衬底,上刻鸿雁两对,间以卷草、流云纹,并有银链与盖相连。上部是酒筹筒,好似一只燃烧着火焰的金蜡烛,里面藏有50根呈长方形扇骨状的酒令筹。在筒的正面刻有"论语玉烛"四个字。整件器物,通体鎏金,造型奇巧,纹饰繁美,造型之奇特及工艺之精妙令人赞叹。筒内有银筹共50 枚,华美玲珑,上半段选用《论语》语录作令辞,下半段为行令的具体要求,字皆鎏金,为达官贵人或名士富商消遣行乐之物,为研究唐代饮酒行令的风俗提供了实物佐证。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思想交融。开明、开放的国策在造就一代盛世的同时,也使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而达到鼎盛,"金花银器"成为彼时风尚,这些出土的金银器都在润州制造,代表了当时金银细工的水平和总体特色,伴随着千年之前镇江人的生活,见证了镇江的历史,展现了镇江的繁华,彰显着盛世大唐的辉煌。(张剑 马彦如)

编辑:何冰

审核:杨佩佩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