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黄桃罐头被抢断货之后
电解质水
又成了新一轮的紧俏货
不少人发现
多个电商平台上
电解质水已经被抢购一空


某搜索引擎数据显示
12月5日至12月11日
电解质水的搜索指数
整体同比陡增2711%
小编还发现
某款电解质水在电商平台的单周销量
环比提升1327%
12月7日至12月8日
该电解质水在多家平台上
销售额暴涨2000%

卖断货的电解质水
真的管用吗
特殊时期有必要囤电解质水吗
............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关于电解质水的那些事儿


电解质指的是体液中的无机盐、蛋白质等,以离子形态存在的物质,主要包括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水和电解质是维持生命基本物质的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
在发烧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大量出汗和腹泻,造成水分和部分电解质流失,严重可导致头晕、乏力等,出现脱水症状。在这种情况下,适当补充电解质,有利于保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此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膳食营养临时指南》中,均提到“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或“适量补充含一定量电解质的饮用水”。因此,对于居家康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电解质水并不是“智商税”,确实能派上一定的用场。
不过,专家也提醒,电解质的补充渠道有很多,并不一定非得是功能饮料,紫菜、菠菜等含钾的食物、淡盐水等,都可以为我们适当补充电解质。如果能正常饮食,则无需额外补充电解质。


虽然电解质水对人体有正面作用,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饮用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食物中获得的电解质以及日常饮水等就完全能满足每日的身体需求了,并不需要额外补充,没必要特别购买电解质水来喝。
但很多电解质水要么含有添加糖,要么就是钠含量较高不利于控血压,常喝反倒不怎么利于健康。

如果是因为生病发烧、咽喉疼痛等症状影响了食欲,导致进食量少,或者存在出汗多、腹泻、呕吐等情况,是可以通过喝电解质水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的。
但对于有肾脏疾病、尿毒症、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最好先咨询医生,不要随意饮用。


要想补充电解质不一定就非得喝电解质水,很多常见的食材都能帮助我们补充电解质。
1
补钾
水果:牛油果、芭蕉、香蕉、释迦果、番石榴、杏、油桃等。
蔬菜:芹菜、菠菜、甜菜叶、胡萝卜缨(红)、毛豆、羽衣甘蓝、竹笋、苦苣菜、芥蓝、鲜豌豆等。
谷薯类:青稞、荞麦、藜麦、玉米、小米、高粱米、黑米、红米、红薯等。
2
补镁
水果:酸枣、芦柑、香蕉、牛油果、小叶桔、火龙果等。
蔬菜:绿苋菜、上海青、甜菜叶、苦苣菜、红薯叶、芹菜叶、羽衣甘蓝、空心菜、茴香、鲜豌豆、奶白菜、芥蓝、秋葵等。
谷薯类:荞麦、大麦、黑米、藜麦、高粱米、糙米、大黄米、小米、黑大麦等。
钾和镁含量都较高的坚果:榛子、松子、开心果、熟腰果、花生、葵花籽、碧根果、核桃等。
3
补钙
奶类:牛奶、酸奶、奶酪、奶粉。
豆类:大豆、北豆腐、南豆腐、豆腐丝。
蔬菜:香菜、小萝卜缨、苦苣菜、油菜、茴香、小白菜、娃娃菜。
以上这些食物合理搭配,可以做成各种汤品、蔬菜粥,或者直接打蔬果汁,再加点钠盐就能补充电解质啦。
同时还能获得其他营养成分,让身体均衡营养,更有利于身体康复。

从便捷角度来看
电解质水能快速解决电解质失衡的问题
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但电解质水也并非生活必需品
如果囤不到也没关系
均衡饮食、多喝水,就行了

不过,还要提醒大家的是
喝水也是有讲究的
需要把握度,不能过度饮水
以防出现“水中毒”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秋冬季来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许多患者采用喝水的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喝水也是有讲究的,需要把握度,不能过度饮水。
那么,每天喝多少水才合适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日常要做到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需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夏天或大量出汗时,补水要遵循先快后慢、分次补充、量出为入三个原则。
杨鹏医生介绍,对于健康人群来说,24小时内喝水量达到3、4升以上,就可能造成水中毒。喝水讲究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制地饮水,一天喝两升左右温开水较为安全。而对于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水量。
虽然“电解质水”火了
但大家还是要科学防疫,理性消费
别被“囤货”牵着走
同时,日常生活中
饮水也要注意少量多次,不能过度饮水
互相提醒、转告
来源:科普中国、央视网、北京日报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