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2018年小试牛刀,初尝胜果;2019年持续摸索,成效显著;2022年跨越式增加投入,对发展充满信心……近日,记者走进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内的昌和化学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和化学”),了解企业近年来通过技改实现产业升级与节能降耗双丰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昌和化学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丹阳一家国营化工厂,改制后于2007年进入丹阳开发区,2013年因扩产需要整体搬迁至新区新材料产业园,2014年12月实现试生产,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企业逐渐发展,在亚磷酸酯系列塑料稳定剂生产领域独树一帜。
“企业转型升级之路还得从2017年对美国化工企业的走访说起。”昌和化学常务副总余新伟向记者娓娓道来,2017年企业领导层考察美国先进化工企业,意外发现美国这些历史悠久的化工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尽管企业的生产设备年限已久,但仍然在高效“服役”。
2018年,昌和化学正式开始技改之路,投资700余万元,通过购置先进设备,对原有的亚磷酸酯产品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经过改造,一方面产品在单一的亚磷酸酯基础上新增亚磷酸混合酯。亚磷酸混合酯原来只能由美国某化工企业生产,该化工企业为拓展东南亚市场,选中昌和化学,使之成为亚磷酸混合酯在全球的第二家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新设备通过对副产品苯酚进行提纯,提纯后的粗苯酚变成了生产原材料及售卖产品,原来的生产废料华丽转身,实现了废料循环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果说2018年的技改让昌和化学看到了希望,那么2019年的技改则让企业坚定了信心。2019年,昌和化学投资200余万元,利用现有厂房内预留空地,购置先进设备,对原亚磷酸酯产线工艺和安全环保设备进行技改提升,原8条单伏反应生产线升级为2条自动化连续反应生产线。
“生产线的升级让我们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在产能增加、一线生产工人减少及节能降耗三方面,数据是最好的注解——
2020年下半年,昌和化学每月需要支付的电费与天然气费用分别在15万元及30万元以下,而此前企业每月需支付的两项费用分别不少于30万元及40万元。“仅每月支付的电费及天然气费就减少了约40%。”
叠加产能翻倍、一线工人减半,2021年企业纳税同比增加400%。
产值稳步上升,企业的技改投入也在同步跟进。2022年,昌和化学投资4000余万元,利用预留空地新建1座甲类仓库和1座丙类仓库,将现有丙类车间改造为甲类车间,并对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消防安全系统、冷却水系统等公用工程进行改造和优化。经过改造,原14条生产线缩减为3条生产线,丙类车间升级为甲类车间,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类型,产品品质也得到同步提升。
“今年实施的改造产线预计于明年6月实现试生产,经过测算,届时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能耗也将降至50%左右。”余新伟信心十足。
像昌和化学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落实以节能降耗为前提的化工企业技改升级,是新材料产业园众多化工企业走上新发展征程的生动缩影。新材料产业园党委副书记、管办副主任夏建敏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材料产业园通过严把项目准入评估关,抓好产业提质、项目提速、服务提效,逐步构建起高水平产业发展和循环经济一体化园区。
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园推动江化微、赢创新安、索尔维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投产达效,打造托尔等一批高精尖、隐形冠军企业,助力入园企业的产品高端化发展;支持南帝化工、江南化工等一批优质企业降本增效、产品升级,向高性能、复合化、高附加值方向做强产业纵深……
记者了解到,新材料产业园已启动绿色园区建设,目前《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已出台。(记者 张琼霞 通讯员 刘静婵)
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