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记者 尹霞 《当代陕西》记者 梁生树
小雪时节,陕北进入传统的农闲期,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红彤彤的苹果已采摘完毕,可果园里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给果树修枝剪叶、开沟施肥、喷药消毒……
田间连车间。不远处的苹果洗选车间里,清洗、分选、包装,一颗颗品相口感俱佳、身价不菲的苹果,源源不断地从南沟村走向外面的大世界。
“今年果子个头大、价钱好,17亩果园预计有20多万元的利润。”村民刘润喜边忙乎边盘算,一想到这笔即将到手的可观收入,脸上不禁漾起笑容。
美滋滋算账的不只是刘润喜家,村里家家心里都有自己的“账本本”,清楚地记着自家一年下来辛劳挣来的一笔笔进账,盘点着苹果产业稳稳托住的幸福光景。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10月26日,总书记走进南沟村果园,详细询问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称赞说,“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陕北黄土高坡,土壤通透性强,且含多种微量元素,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苹果便在南沟落地生根。然而,真正把苹果做成产业,做大做强,家家靠苹果致富,还是近年来的事。
“关键的因素是推广运用了现代农业技术,不走农业现代化路子,苹果产业做不起来。”村技术员赵永东感受颇深:“天时地利,贵在人和。这就是‘人和’。”
在陕北,一颗苹果,从开花挂果,到成熟采摘,再到卖个好价钱,这个过程存在种种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有了现代农业技术的保驾护航,丰产丰收才水到渠成。
第一个风险就是冰雹冻害。黄土高原坡高沟深,气温变化大。春夏之交,正值苹果花期,遇上冻害,就会大面积减产。为解决这个难题,从挖熏烟坑到配移动桶再到喷防冻液,一代代农技员因地制宜,摸索出了科学防冻的“吉祥三宝”。今年春天,又遇寒流。党员、干部和果农一起,开挖防冻坑,喷防冻液,深夜测温度,“每个山头,干部带头,就为护好这朵苹果花。”果业技术服务推广和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金龙全程参与其中。
春天护住了花,夏天果子生长期又难免会遇到冰雹侵袭。技术员们又为果园发明了防雹网,给各个冰雹带都穿上一层“防弹衣”。
防住冰雹,抗旱灌溉又是一大拦路虎。延安地区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村里绝大部分是山地果园,属于旱作雨养农业,果树喝水问题咋解决?
科技再次开路。村里通过筑水坝、搞滴灌、精细化管理,解决了果园用水和灌溉问题。而且,果树喝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养分十足的水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出专门人员,过来指导安装设备。一条条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精准对接着一棵棵果树。肥料给得精细给得足,果树不渴也不饿,果子长得喜人,大伙儿种果的劲头儿不断高涨。
图为2022年10月27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果农在果园里采摘苹果。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苹果越种越多,产量却不增反降。品种退化怎么办?农技专家接续攻关,对症开方:矮化密植,控根系、束树冠,让营养集中到果子里。树个头小了,管理更方便了,产量质量双双大幅提升。
苹果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小苹果,如何对接大市场?冷库储存、智能选果、自动分装,个性化设计、小型化包装,错峰销售、精准销售……插上现代科技翅膀的南沟村苹果,驰骋市场,声名远扬。
“这些年,村里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及时换,产量稳,质量好,路子对着呢。”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说。
“好政策一个接一个,人财物向基层下沉,南沟村发展一天比一天快。”驻村帮扶10多年的镇里干部张光红算了一笔总账:去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00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50万元。“今年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村民们感叹:“地还是那块地,从前是土里刨食,现在是土里刨金,当农民越来越有滋味咧!”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冲锋号,走农业现代化新路,南沟村人信心倍增、动力更足。
这阵子,大伙儿围着支部书记张润生“拉话话”,聊得最多的就是下一步的发展:
“我有个想法,摘苹果得上升降机,能高能低,省时省力;运苹果设计个轨道小火车,让苹果自己下山!”
“我认为产业链条还可以进一步延长。”
“咱们村这么美,是时候发展农文旅融合了。”
……
你一言我一语。一唱一和、一笔一划之间,一幅未来南沟村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图景徐徐呈现在眼前。
记者手记: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南沟村因地制宜,依托苹果产业走农业现代化新路。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有了现代农业技术这个利器,南沟村发展充满希望,现代化的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来源:《求是》2022/23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