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思考文化自信,寻找文化自信的历史支撑。
最近我读了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名著《万古江河》一书——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书中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万古江河》一书近27万字,它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交流互动等等,字里行间具有高空鸟瞰式的宏伟洞察,又有具体的日常生活的细微描写,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但摆脱了中国文化本位主义,也注重于庶民观点,以及大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书中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复杂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今天思考中国文化,面对百年之未变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广阔的视野洞见。
《万古江河》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中华文化不能站在汉文化的单一角度,而要站在全方位多角度,摆脱文化上的本位主义,要像江河一样宽广,海纳百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本书以中国文化的黎明、中国的中国、中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等诸多章节统领中国历史,超越了历来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框架结构,更为重要的是把文化概念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用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尽管读者不同,但收获一样,无论何人、何职,我们都可以用全球文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复杂的当今世界,全球的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的科学世界。
我十分佩服许先生把中国文化发展比喻为江河汇流,奔流入海。中华文化犹如长江黄河,发轫于雪山之巅,会聚于千百条河流,激荡,冲突,对抗,而后融合,消化,奔流向东,最终汇入世界文化组成的大海。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圆润贯通,包容圆融,在整个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就是在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不断冲突融合而成的。进入近代后,则是在西方文明的巨力冲突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革命和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蜕变。我们无需畏惧西方文化,西方各种文化潮流。中国是世界的,世界也是中国的。
此书读后,审视百年风云,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觉醒。“要人心自由,胸襟开放,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我走过的路之一。”
岁月泛着哑光,百年梦想激励着我们前行着装。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不只是读书,但读书却是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因素,读史就能让我增强文化自信。黄河九曲,天骄如龙;长江婀娜,多姿多彩;新的征程,百花盛开。中国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从源头的细微溪流出发,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组成为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一切工作不也正是如此吗?我们现在虽然工作是千头万绪,方方面面。尽管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无巨细,却如涓涓溪流,最终汇聚到大河大江之中。因此我们要有黄河长江奔流入海的勇气,更要有大海容纳千川万河的胸怀和格局。
踏一条幽径,观柳绿花红。黄河长江依然是奔腾的万古江河,它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全人类,只要我们聚起黄河长江的澎湃力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船,定能咬定青山,启程远航。(文/谢立新)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