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制度创新,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有何“大招”?

2022-11-23 14:27 交汇点  

21日、22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集聚南京,从多角度来交流制度创新。让我们看看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各有什么大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依托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临港新片区创新建立了18个特色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结果显示,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整体已迈入全球第一梯队,其中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等指标接近满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副处长张楠说,“我们创新提出了放管服系统集成改革理念,要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国内审批最精简、监管最精准、服务最高效的放管服改革先行区。全面压缩审批层级,目前已将90%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原先的三级、四级压缩至两级以内。三年来,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54.5%,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要素的重要实力。”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上海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专家吴璟桉说,方案赋予了长三角地区五大发展红利,即国家指导推动红利、国际接轨发展红利、要素自由流动红利、制度成本降低红利、规则标准互认红利。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要率先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切实感受环境优化,享受改革红利。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朝说,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水平较高,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相连相依,要率先加强协同联动,聚焦重点产业和未来前沿领域,最大程度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技术人才提供最优环境、最快通道,率先以一流营商环境来打造链接国际国内的最佳引力场。

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在学习规则、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推动深度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长三角各自贸试验区勇当“压力试验场”。

在江苏,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立足各自功能定位,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44项,其中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在国家部委备案,10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南京片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已累计形成160余项体现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其坤说,自成立之初,南京片区就致力于与国际规则接轨。随着改革的深入,探索的领域也不断拓展,创新举措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金融创新、营商环境培育等多个方面。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二震说,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性开放的重要证明。对于各自贸试验区来说,要更好地提升在国际规则竞争中的“突围”作用,更大力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例如,围绕特定产业发展要求,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前沿产业构建高度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管理制度。积极争取试验开放度更高的“特殊版”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与国际标准基本对接,使外商有稳定的预期。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如特定产业的所得税,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江苏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王存说,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自贸试验区应当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自觉承担起“试验田”的功能,积极探索,推进制度上的改革创新。

聚焦数字经济打造数字自贸区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如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数字领域的开放创新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点,也是回答这个考卷最关键的解题之法。浙江是全国较早提出“数字自贸区”概念的省份。

在自贸试验区带领下,今年1至9月,杭州规上数字科技核心产业收入1.16万亿元,占全省的49.64%。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处处长葛一波说,杭州全链路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模式能级提升,集聚全国三分之二以上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平台,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占全省三分之一,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连连、泛捷等30余家数字贸易领域头部企业齐聚。

浙江省商务厅自贸区处处长杨威说,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自贸试验区的贸易投资、金融服务、政府职能、治理环境等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数字自贸区”应运而生。当前,如何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具区域特色、做法更加灵活、模式更加多元、布局更加多样,既体现区域内部联动,又服务整体战略定位,共建“数字长三角”,释放数字红利,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说,全球化进入数字贸易时代,衍生规则体系构建新诉求。一方面,贸易数字化推动传统规则演变并呼唤新规则。另一方面,数字平台、数据流动挑战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和规则生成机制。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使得业务边界日益模糊,原有的贸易规则难以覆盖新问题。数字经贸规则博弈日益加剧,不仅取决于数字产业发展、制度政策、价值观取向,而且取决于公共安全、地缘政治因素。“中国应亟需在自身制度建设和全球规则对接上采取积极行动,选择具备压力测试条件和能力的自贸试验区开展压力测试,才有可能形成早期收获,形成数字贸易先行先试效应。”

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

安徽自贸试验区目前已探索形成100多项创新案例,其中17项是全国首创。特别是在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方面,在全国率先创新利用产业化经费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率先探索推进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率先打造技术应用场景对接发布机制,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助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

合肥片区作为第二个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处处长冯小彬说,从平台的建设看,合肥挂牌运行首个国家实验室,拥有多家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和省部级以上实验室,是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合肥片区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的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全国首创深化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累计85家科创企业获投6500万元产业化经费,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0亿元。”

安徽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徐滋跃说,除了合肥片区,芜湖和蚌埠两个片区在科技创新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省新型研发机构芜湖占四分之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芜湖连续十年居安徽省第一。蚌埠作为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功研发一批硅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成果不断,在世界赛道上一路领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说,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我们认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核心在于强调科技支撑作用,重在问题导向、解决现实问题,更加注重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需要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需求,破解产业链重大技术难题,降低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环节的对外依存度。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关键在于突出科技引领作用,重在效果导向、支撑长远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发掘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等高质量科技供给的产业场景应用,前瞻性布局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

审核:解斐

172

21日、22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集聚南京,从多角度来交流制度创新。让我们看看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各有什么大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依托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临港新片区创新建立了18个特色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结果显示,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整体已迈入全球第一梯队,其中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等指标接近满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副处长张楠说,“我们创新提出了放管服系统集成改革理念,要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国内审批最精简、监管最精准、服务最高效的放管服改革先行区。全面压缩审批层级,目前已将90%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原先的三级、四级压缩至两级以内。三年来,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54.5%,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要素的重要实力。”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上海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专家吴璟桉说,方案赋予了长三角地区五大发展红利,即国家指导推动红利、国际接轨发展红利、要素自由流动红利、制度成本降低红利、规则标准互认红利。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要率先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切实感受环境优化,享受改革红利。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朝说,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水平较高,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相连相依,要率先加强协同联动,聚焦重点产业和未来前沿领域,最大程度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技术人才提供最优环境、最快通道,率先以一流营商环境来打造链接国际国内的最佳引力场。

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在学习规则、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推动深度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长三角各自贸试验区勇当“压力试验场”。

在江苏,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立足各自功能定位,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44项,其中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在国家部委备案,10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南京片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已累计形成160余项体现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其坤说,自成立之初,南京片区就致力于与国际规则接轨。随着改革的深入,探索的领域也不断拓展,创新举措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金融创新、营商环境培育等多个方面。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二震说,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性开放的重要证明。对于各自贸试验区来说,要更好地提升在国际规则竞争中的“突围”作用,更大力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例如,围绕特定产业发展要求,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前沿产业构建高度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管理制度。积极争取试验开放度更高的“特殊版”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与国际标准基本对接,使外商有稳定的预期。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如特定产业的所得税,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江苏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王存说,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自贸试验区应当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自觉承担起“试验田”的功能,积极探索,推进制度上的改革创新。

聚焦数字经济打造数字自贸区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如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数字领域的开放创新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点,也是回答这个考卷最关键的解题之法。浙江是全国较早提出“数字自贸区”概念的省份。

在自贸试验区带领下,今年1至9月,杭州规上数字科技核心产业收入1.16万亿元,占全省的49.64%。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处处长葛一波说,杭州全链路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模式能级提升,集聚全国三分之二以上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平台,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占全省三分之一,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连连、泛捷等30余家数字贸易领域头部企业齐聚。

浙江省商务厅自贸区处处长杨威说,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自贸试验区的贸易投资、金融服务、政府职能、治理环境等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数字自贸区”应运而生。当前,如何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具区域特色、做法更加灵活、模式更加多元、布局更加多样,既体现区域内部联动,又服务整体战略定位,共建“数字长三角”,释放数字红利,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说,全球化进入数字贸易时代,衍生规则体系构建新诉求。一方面,贸易数字化推动传统规则演变并呼唤新规则。另一方面,数字平台、数据流动挑战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和规则生成机制。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使得业务边界日益模糊,原有的贸易规则难以覆盖新问题。数字经贸规则博弈日益加剧,不仅取决于数字产业发展、制度政策、价值观取向,而且取决于公共安全、地缘政治因素。“中国应亟需在自身制度建设和全球规则对接上采取积极行动,选择具备压力测试条件和能力的自贸试验区开展压力测试,才有可能形成早期收获,形成数字贸易先行先试效应。”

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

安徽自贸试验区目前已探索形成100多项创新案例,其中17项是全国首创。特别是在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方面,在全国率先创新利用产业化经费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率先探索推进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率先打造技术应用场景对接发布机制,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助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

合肥片区作为第二个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处处长冯小彬说,从平台的建设看,合肥挂牌运行首个国家实验室,拥有多家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和省部级以上实验室,是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合肥片区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的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全国首创深化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累计85家科创企业获投6500万元产业化经费,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0亿元。”

安徽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徐滋跃说,除了合肥片区,芜湖和蚌埠两个片区在科技创新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省新型研发机构芜湖占四分之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芜湖连续十年居安徽省第一。蚌埠作为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功研发一批硅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成果不断,在世界赛道上一路领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说,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我们认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核心在于强调科技支撑作用,重在问题导向、解决现实问题,更加注重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需要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需求,破解产业链重大技术难题,降低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环节的对外依存度。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关键在于突出科技引领作用,重在效果导向、支撑长远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发掘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等高质量科技供给的产业场景应用,前瞻性布局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

审核:解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