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戴埠特色,沿着“溧阳1号公路”行至戴埠镇南山片区,随处可见翠竹随风摇曳,3.5万亩南山竹海的碧浪垒出的“金山银山”,让当地群众畅享着生态带来的红利。山裙水袂之间,一幅“守绿换金”的“大美戴埠”绿色发展新画卷徐徐铺展。
保护生态,念好“竹林经”
种一片竹,守一片绿水青山;兴一片竹,获一座金山银山。1999年,借着溧阳“四大开发”的东风,横涧镇党委班子敏锐地察觉到,青山绿竹是大自然馈赠给横涧的宝贵资源,也是因地制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不二选择”,于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竹林大开发就此拉开序幕。
当时的南山片区拥有丰富的矿山资源,粗放开采矿产资源的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镇党委、政府痛下决心,毅然决然决定关停李家园周围“吃老本、重污染”的采石矿、化工厂,开始走保护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
但关闭矿山,转型发展并非易事,由于景区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涉及众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无可避免。
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既是对基层党组织的考验,也是基层党组织必须承担的责任。“挣钱是一阵子的事,好生态能惠及子孙后代。”原横涧镇党委书记陈泽平回忆过去感慨万千,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干部上前,召开板凳会、灶头会,一户一户做群众工作,一个一个讲明利弊,发挥党员、乡贤、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等关键少数的作用,分头与村民算生态账,谋子孙福,慢慢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促使村民搬迁、部分山林反承包工作顺利推进。
时光不负实干者,2000年9月28日,南山竹海的亮丽身姿得以呈现,正式对外开放。
深耕旅游,“竹”见新成效
2007年3月,横涧镇并入戴埠镇。戴埠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深层谋划、高举红色旗帜,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激活红色动能促进绿色发展。
戴埠镇通过中共溧阳市南山景区工作委员会、戴埠镇旅游工作服务站等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功能,集聚人才、信息、资源,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活力,有效激活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针对旅游产业联动强、辐射广的特点,将全镇区域纳入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着力加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投资1.8亿元,对总长50余公里的金牛路、金溪路等7条旅游通道沿线环境进行优化、美化,建成松岭驿站、同官观佛台、仙人台等观景平台,为全域旅游搭建支撑平台,乡村游、自驾游也随之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戴埠镇各级党组织还不遗余力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美食,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旅游”模式,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南山竹海周围各类农庄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目前,全镇拥有民宿138家,农家乐140余家。星级茶舍33家,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3家“苏韵乡情”江苏休闲旅游农业精品企业,7个省星级乡村旅游区。2021年,戴埠镇全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2亿元。南山旅游片区已成为溧阳旅游业中的一颗亮丽新星。
村强民富,“竹”出致富路
在“红色引领,绿色共富”理念的引领下,如今在戴埠镇,因为“一片竹林”的开发,焕发全新面貌的村庄不胜枚举。李家园村就是典型。
李家园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引领作用,主动进行村庄整体环境提档升级,并以特色风情小镇为依托,打造李家园片区“移步一景”的山水与人文景观,丰富核心区旅游业态和夜经济。
李家园本着推动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的理念,以天目湖旅游公司打造南山竹海和御水温泉为市场主导力量的契机,成立民宿、茶叶等产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和协会为纽带,发挥能人型党员带头作用,鼓励广大党员争做致富带头人。
在南山寿眉茶叶成名基础上,李家园开发出一系列知名农产品品牌,以旅游业带动种植业发展,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把村党组织的党建力量与协会的发展优势有机结合,通过“党建+产业”带动群众富、集体强。近年来该村已成立农业合作社、茶场、家庭农场29家,全村茶叶年销售近1亿元。
同时,依托南山竹海景区发展,全村各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村民宿、农家乐等约有120多家。村里的适龄劳动力几乎都能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真正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2021年,该村村级集体收入达610万元。
该村还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称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戴埠镇党委以“竹”具有的刚毅挺拔、谦虚有节、质朴长青等特性来教育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以坚韧“向下扎根”、以坚持“向上生长”,以昂扬向上的斗志逐梦南山,让“一片竹林”成为当地人的“绿色银行”,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效益高、生态美、可持续”绿色发展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齐头并进,让竹林成为戴埠镇乡村振兴的一道独特风景。(管倩)
来源:溧阳日报
编辑:朱超
审核: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