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场戳中泪点的医患“双向奔赴” 南通癌症患者临终前嘱托家人:“一定要去感谢镇江的医生!”

2022-11-11 16:07

今日镇江讯 日前,一名男子敲开了江大附院行风办的门,递上一封信后他说:“这是我岳父临终特别交代的,一定要把感谢信送到医院!”

送感谢信的魏先生说,自己的岳父于9月在南通不幸离世,临终前讲话已非常吃力,但仍反复交代女儿女婿一定要去感谢镇江江大附院呼吸科的医生护士,“他们大爱无疆,全家唯有“感谢”两字以释怀”。

他们是岳父在镇江最好的朋友

回忆起岳父季老先生的就医经历,魏先生仍感慨万千。

2019年12月,岳母刚做完手术,魏先生和妻子从镇江赶回南通老家探望,发现岳父咳嗽得厉害,带他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后发现情况不佳,因为自己和妻子工作都在镇江,为了方便照顾,决定带岳父回镇就医。

2020年1月,一家人带着检查报告挂了江大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呼吸科)专家号,接诊的是黄汉鹏医生。“他仔细看完胶片后,话并不多,但重点强调‘明天就住院,越快越好,办完手续直接到病房找我’。”魏先生说,当时岳父已是肺癌晚期伴骨转移,病情很重,看着黄汉鹏的模样,妻子还有些疑虑:“这么年轻,不知道经验水平怎么样?”而事实证明,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

“回家开心过年”是黄汉鹏给季老定的小目标,经过精心施治,老人的咳嗽控制住了,肿瘤指标也都有好转,于是办理了出院手续,一家人如愿过了一个团圆年。而彼时的黄汉鹏,却拾起行囊,踏上了支援湖北抗疫的征程。

此后,季老定期住院治疗。“医生护士事无巨细,治疗上的事情从不需要我们操一点心,对待老人更如亲人一般。”魏先生说,岳父的病情虽残酷,但每次住院,老人的脸上更多的是笑容,呼吸科的陈萍、黄卉、庄琼馨等医生护士,成了岳父在镇江最好的朋友。


一场戳泪点的“双向奔赴”

在交谈过程中,魏先生特别提到了陈萍医生,“她是我岳父的主管医生,但是从去年开始,陈医生差不多有1年时间没有出现在科里了,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医院碰到了她,原来她也生病了,正在住院治疗,看着她明显消瘦的样子,我特别难受,后来专程去看望了她”。

今年6月,陈萍医生康复后返回岗位,而此时的季老已经发生脑转移,病情严重。当他们按照预约的时间来到呼吸科复诊时,接诊的正是陈萍。得知季老已经陆续耐药,她直接答复:“来我组吧!”

“一个大病初愈的医生,能主动承担一位垂危病人最后的治疗,着实让我们感动。”魏先生说,住院后,陈萍医生几乎每天下班前都会到老人床前坐一会,像家人一样聊会儿家常,当时老人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但只要陈医生来,他的心情就会变得很好。

当医院行风办将感谢信转给陈萍医生时,她特别感动:“我生病期间,患者女婿还去探望我,能够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我真的很欣慰。”

临终仍挂念镇江的医生

今年7月,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如实告知季老家人,患者病情危重、时日无多,建议带他回老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随后,魏先生一家带岳父回到了南通老家,亲戚朋友陆续前来探望,尽管说话已经十分困难,但季老仍努力向亲友说着自己的就医经历:“我在镇江遇到了热心的好医生!”魏先生说,家人和亲友都能真切感受到,老人对两年多的治疗是认可和感恩的,他是真心感谢呼吸科的医生护士。

魏先生感慨,从2020年1月到2022年7月,岳父在江大附院治疗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所感受到的正能量,足以影响全家人的一生。每次治疗结束,医生总会嘱咐一句:“有任何情况,随时联系。”在他们看来,“随时联系”就是患者就医获得感的体现。

季老是南通农保,治疗期间,医生们总是结合家庭情况,竭尽所能为其节省费用。魏先生说:“虽然是异地就医,但我们从来没有过‘异地’的陌生感。”

“对呼吸科的医生护士,我们全家都心怀感激,但两年多来,我没有给他们送过一次礼,也没有请他们吃过一次饭,在我看来,这些行为反倒是对他们的不尊重。”魏先生说。

9月9日,季老不幸离世,魏先生说,岳父走得很安详,临终前仍惦念着镇江的医生,他反复嘱咐家人,一定别忘了去感谢江大附院呼吸科的医生护士。

良好的医患关系,一定是“双向奔赴”。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江大附院共收到锦旗580面、表扬信58封,那些字里行间的信任和肯定,正是从医者最大的收获。(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140

今日镇江讯 日前,一名男子敲开了江大附院行风办的门,递上一封信后他说:“这是我岳父临终特别交代的,一定要把感谢信送到医院!”

送感谢信的魏先生说,自己的岳父于9月在南通不幸离世,临终前讲话已非常吃力,但仍反复交代女儿女婿一定要去感谢镇江江大附院呼吸科的医生护士,“他们大爱无疆,全家唯有“感谢”两字以释怀”。

他们是岳父在镇江最好的朋友

回忆起岳父季老先生的就医经历,魏先生仍感慨万千。

2019年12月,岳母刚做完手术,魏先生和妻子从镇江赶回南通老家探望,发现岳父咳嗽得厉害,带他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后发现情况不佳,因为自己和妻子工作都在镇江,为了方便照顾,决定带岳父回镇就医。

2020年1月,一家人带着检查报告挂了江大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呼吸科)专家号,接诊的是黄汉鹏医生。“他仔细看完胶片后,话并不多,但重点强调‘明天就住院,越快越好,办完手续直接到病房找我’。”魏先生说,当时岳父已是肺癌晚期伴骨转移,病情很重,看着黄汉鹏的模样,妻子还有些疑虑:“这么年轻,不知道经验水平怎么样?”而事实证明,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

“回家开心过年”是黄汉鹏给季老定的小目标,经过精心施治,老人的咳嗽控制住了,肿瘤指标也都有好转,于是办理了出院手续,一家人如愿过了一个团圆年。而彼时的黄汉鹏,却拾起行囊,踏上了支援湖北抗疫的征程。

此后,季老定期住院治疗。“医生护士事无巨细,治疗上的事情从不需要我们操一点心,对待老人更如亲人一般。”魏先生说,岳父的病情虽残酷,但每次住院,老人的脸上更多的是笑容,呼吸科的陈萍、黄卉、庄琼馨等医生护士,成了岳父在镇江最好的朋友。


一场戳泪点的“双向奔赴”

在交谈过程中,魏先生特别提到了陈萍医生,“她是我岳父的主管医生,但是从去年开始,陈医生差不多有1年时间没有出现在科里了,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医院碰到了她,原来她也生病了,正在住院治疗,看着她明显消瘦的样子,我特别难受,后来专程去看望了她”。

今年6月,陈萍医生康复后返回岗位,而此时的季老已经发生脑转移,病情严重。当他们按照预约的时间来到呼吸科复诊时,接诊的正是陈萍。得知季老已经陆续耐药,她直接答复:“来我组吧!”

“一个大病初愈的医生,能主动承担一位垂危病人最后的治疗,着实让我们感动。”魏先生说,住院后,陈萍医生几乎每天下班前都会到老人床前坐一会,像家人一样聊会儿家常,当时老人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但只要陈医生来,他的心情就会变得很好。

当医院行风办将感谢信转给陈萍医生时,她特别感动:“我生病期间,患者女婿还去探望我,能够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我真的很欣慰。”

临终仍挂念镇江的医生

今年7月,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如实告知季老家人,患者病情危重、时日无多,建议带他回老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随后,魏先生一家带岳父回到了南通老家,亲戚朋友陆续前来探望,尽管说话已经十分困难,但季老仍努力向亲友说着自己的就医经历:“我在镇江遇到了热心的好医生!”魏先生说,家人和亲友都能真切感受到,老人对两年多的治疗是认可和感恩的,他是真心感谢呼吸科的医生护士。

魏先生感慨,从2020年1月到2022年7月,岳父在江大附院治疗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所感受到的正能量,足以影响全家人的一生。每次治疗结束,医生总会嘱咐一句:“有任何情况,随时联系。”在他们看来,“随时联系”就是患者就医获得感的体现。

季老是南通农保,治疗期间,医生们总是结合家庭情况,竭尽所能为其节省费用。魏先生说:“虽然是异地就医,但我们从来没有过‘异地’的陌生感。”

“对呼吸科的医生护士,我们全家都心怀感激,但两年多来,我没有给他们送过一次礼,也没有请他们吃过一次饭,在我看来,这些行为反倒是对他们的不尊重。”魏先生说。

9月9日,季老不幸离世,魏先生说,岳父走得很安详,临终前仍惦念着镇江的医生,他反复嘱咐家人,一定别忘了去感谢江大附院呼吸科的医生护士。

良好的医患关系,一定是“双向奔赴”。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江大附院共收到锦旗580面、表扬信58封,那些字里行间的信任和肯定,正是从医者最大的收获。(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